高中化学实验隐藏的9大理论,快来收藏吧!

日期: 2025-04-12 20:04:21|浏览: 21|编号: 9308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高中化学实验隐藏的9大理论,快来收藏吧!

温馨提示:微信公众号平台近期改变了推送规则,不再按发布时间排序推荐。想要不错过每日推送,可以把【白丁老王浅享化学】设为星标。

1. 易混淆的几种常见仪器

2. 计量仪器使用时的4个易失分点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

(2)量筒为粗量仪器,无“0”刻度,刻度从下往上增大。

(3)滴定管为精量仪器,“0”刻度在滴定管上端。

(4)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只能读取一个值,该数值为容量瓶的容量值。

3. 广口瓶的多种用途

一种仪器,根据需要可有多种用途,如广口瓶。要注意在广口瓶的不同用途中,导气管长短的不同。

(1)装置A可作集气瓶和洗气瓶

①作洗气瓶:装入合适的试剂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长进短出”

②作集气瓶:a.不装任何试剂,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气体从长导管进。b.不装任何试剂,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气体从短导管进。c.装水,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装饱和食盐水,可收集Cl2,气体从短导管进。

(2)装置B用于测量气体的体积

广口瓶中盛满水(或其他试剂),气体从短导管进,将广口瓶中的水(或其他试 剂)排到量筒中。

(3)装置C和D可作安全瓶

①装置C用于防倒吸。

②装置D用于缓冲和防堵塞。

4. 仪器组装与操作7原则

(1)“从下到上”原则。以Cl2的实验室制法为例,组装发生装置的顺序: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加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组装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的原则。如Cl2的实验室制法中装置的组装顺序为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由于新的教材和新的高考的变动,很多教师在高考一轮复习选资料方面出现了选择的烦恼,老王特邀了全国的几位名师花费了数个月精心制作了一大轮复习讲义,参编名师如下:

陈小海,男,中学正高级教师。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教练员等荣誉称号,是中国化学学会会员、陕西省新课程教师培训专家。

朱殿飞 ,中学高级教师,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高中化学学科带头人。吉林市师德楷模,吉林市全天候优秀教师。所教学生有32人考入清华、北大,所教学生薛鹏博获得2006年吉林省理科高考状元,学生倪宝华获得2015年吉林省理科高考状元,宋佳泽获得2011年高考化学满分。唐晟博获得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有18名学生获得省级一等奖。

刘宏华,河北高级教师,多次参编写各类高考丛书,有丰富的经验。

杨群,武汉优秀青年教师,常年自己编写讲义,杨老师的讲义反很多教师都在使用。

李清宇,硕士,中英双学士,北京青年优秀教师。对国内外化学教学研究深入,对高考、竞赛知识与题型研究深入浅出,长期担任奥林匹克化学竞赛教学任务。所教学学生4人考入清华北大,5人考入人大,39人获得省级一等奖、2人获全国化学竞赛(决赛)二等奖。

高中化学新教材一大轮复习讲义,限时优惠77份文档,不到300块钱。

需要的话请扫描购买,购买时候请留一下邮箱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固体药品应在装置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如Cl2的实验室制法中圆底烧瓶内的MnO2固体应在圆底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圆底烧瓶固定后固体放入时损坏圆底烧瓶。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Cl2的实验室制法中浓盐酸应在圆底烧瓶固定后通过分液漏斗缓慢加入。

(6)先查气密性原则。仪器组装好后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7)先“赶或验”后“加或点”原则。药品装入仪器后,多数实验要赶走空气或在尾端出气口验纯后再加热或点燃气体。

5.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7“不”

(1)化学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能用鼻子直接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绝不能品尝。

(2)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时不能用嘴吹。

(3)容量瓶、量筒等定量容器,不能用作反应器,也不能用于溶解、稀释或贮存液体。

(4)做完实验,剩余药品不得随意丢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必须放回原试剂瓶)。

(5)称量有腐蚀性、易潮解的物质时,不能用纸片。

(6)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7)刚加热过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直接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6.实验操作“先与后”18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再撤去酒精灯。

(3)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再收集。

(4)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5)点燃H2、CH4、C2H4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6)检验卤代烃中的卤族元素时,在卤代烃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

(7)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再与气体接触检验。

(8)做固体药品之间反应的实验时,一般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9)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净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液;取用待测液时,先用待测液润洗移液管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1~2分钟后再读数;中和滴定实验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时,等半分钟溶液颜色不变即为滴定终点。

(10)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完一次实验,铂丝应先蘸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再做下一次实验。

(11)用H2还原CuO时,先通一段时间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固体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先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当液面距离容量瓶刻度线1~2 cm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13)碱液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14)酸液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溶液。

(15)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加热。

(16)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先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到pH试纸上,再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确定pH。

(17)配制和保存含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将蒸馏水煮沸以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18)称量药品时,先在托盘上各放两张大小、质量相等的纸(腐蚀性药品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7.试剂的保存方法

8.实验操作中的4“防”

9. 常用的实验安全装置

(1)防倒吸装置

(2)防堵塞装置

王后雄新作,如果你想要教学达到一定高度,那么这本适不适合你。如果你就为了学生提高高考成绩,个人觉得这本书是目前出版物里面比较好的

扫上面的两个二维码 把特级教师教学带回家

(3)防污染装置

如:实验室制取Cl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装置②;制取CO、H2时,尾气处理可采用装置①、③。

(老王推荐的名校优质竞赛全套课件,需要的可以扫上面的二维码进行选购)

您的打赏是对老王付出的肯定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