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北京的酒,就是这儿的爷

日期: 2025-03-26 20:04:05|浏览: 25|编号: 8548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喝了北京的酒,就是这儿的爷

在北京如何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你可以去二环里的胡同转转,街灯撒下橘黄色温暖的光,临街的小馆子里坐着一群老少爷们儿正在喝酒涮锅子,在那儿你能感受到北京特有的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如果你喜欢热闹,可以去后海或是三里屯的酒吧,那里有美酒有音乐有肆意挥洒的青春气息,你能感受到北京的时尚与活力。

人们对北京夜生活的浪漫想象离不开“酒”的点缀,因为酒里有京城的内在质感,历史故事和风土人情。那么,酒是如何参与北京文化构建并带领北京夜生活成功“出圈”的呢?

酒、胡同、“爷文化”

北京二环内的胡同里住着很多“老北京”,他们住在皇城根儿脚下,紫禁城旁边儿,骨子里便与生俱有一种优越感,出门便是“爷”。他们仗义,讲理,守规矩,爱管闲事。电影《老炮儿》里冯小刚饰演的角色,就是一位典型的“爷”。这样的“爷文化”之下,老少爷们儿更偏爱高度酒,够辣够劲儿,一杯下肚立刻上头,才好更真诚地掏掏心窝子,又或者是“盘盘道儿”。于是够辣够劲儿的本地酒二锅头,成为北京“爷”的心头好。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这么一段:

姜文饰演的王起明找情敌大卫喝酒,王起明拿着一瓶二锅头说:“这叫二锅头,中国最好的白酒。”大卫不信:“不是茅台最好么?”王起明不屑地说:“那是你们外国人这么认为,我们北京人只喝这个,敢喝吗?”

两人对干了一瓶二锅头,都有些发懵。王起明说:“我们中国人喝酒就是明人不做暗事!”,说罢一拳打向大卫,直来直往、明来明去地找大卫报他的夺妻之仇。“中国最好”的二锅头和“明人不做暗事”的北京爷们儿就这样绑定在了一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在,二锅头、胡同、北京“爷”俨然成为了北京本地文化的标配,造就了无数经典荧幕形象。二锅头成为北京“爷文化”的物质载体,“爷文化”也给二锅头赋予了更多情感上的内涵。

夏天,支张桌子在街边,吃串喝酒侃大山,这是北京爷们儿的惬意生活;冬天,钻进胡同里的小饭馆儿,围着铜锅涮肉涮肚儿,再来瓶二锅头暖暖身子,这是北京爷们儿的独特享受,拿起酒杯有故事,放下酒杯情谊在,这便是酒里北京城的内在质感。

北京“酒名片”:红星二锅头

随便走进一家北京街边小饭馆,点菜时说来瓶“小二”,服务员都会十分了然地拿来一瓶白色扁瓶装,100毫升的红星二锅头;如果要瓶“大二”,就是绿色瓶500毫升装的红星二锅头。这种每100毫升不超过10块钱的高度粮食酒,从建国以来一直稳坐北京地区低端白酒市场的第一把交椅,那么红星二锅头是如何成为北京“当家酒”的呢?

北京是五朝古都,京酒文化代表二锅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它由烧酒发展而来,蒸酒时将第一锅和第三锅流出的酒头去掉,只取第二锅流出的中段酒,其杂质少而酒香浓,故称为“二锅头酒”。、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为了让老百姓都能喝上高质量的平价酒,筹建第一家国营酿酒厂,取名为“红星”。红星酿酒厂合并了当时北京几个著名老字号烧锅酒厂,继承了北京几百年的酿酒工艺,开始生产“红星二锅头酒”,价格十几年如一日,是老百姓都能喝得起的好酒。如今,北京红星已成为最能凸显首都气质的“酒名片”,一颗闪闪的红星传递着爱人民之心。在北京,无论是大商场还是小超市,无论是星级酒店还是街边小馆儿,甚至机场免税店礼品店,都能找到这颗“星星”的身影。

来北京要尝尝红星二锅头,这跟着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中国名酒,入口辛辣微苦,入喉如一道热线,进入五脏六腑,散入四肢百骸,而后口腔余留淡淡的粮食香气。仔细品品,这浓烈厚重的滋味,藏着北京城的历史故事。

酒吧里的北京夜生活

北京不仅有胡同,不仅有二环里的“爷”,它更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是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教育中心。因此北京有“三多”——年轻人多,外国人多,有钱人多。“三多”人群催生了北京遍地酒吧的奇观景象,在后海、在三里屯、在工体、在五棵松,大大小小的酒吧鳞次栉比,那些在傍晚开始营业,越夜越high的酒吧,是在北京过夜生活的好去处。

“三多”群体光顾酒吧,不会像北京爷们儿那样喝“大小二”,他们更偏爱鸡尾酒、葡萄酒或者是精酿啤酒这类低度数、好入口的“酒精饮料”,不同口味的配制酒每杯都能带来新鲜感。同时,对他们来说喝酒的环境和氛围比酒本身更重要。

北京的酒吧在装修方面大多极为考究,营造出幽暗闲适的氛围,同时为了迎合不同市场需求,又分为音乐、体育、跳舞等不同特色的主题酒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诞生了一批优质精品酒吧,甚至连成片建构了一个以“酒”闻名的新景点,比如:后海酒吧街。

后海是什刹海公园的一小部分,2003年“非典”之后,也许是人们“憋”的太久需要释放,越来越多人喜欢在晚上来什刹海沿着水边散步,走累了坐在水边吹吹风喝点小酒,好不惬意。于是不过短短半年时间,各色酒吧就从后海南沿到前海北沿连成了一片,形成了著名的“后海酒吧街”。经过十几年的沉淀,这里如今有100多家酒吧吸引着大批海内外游客,曾经静悄悄的什刹海,如今每晚灯火璀璨。

后海酒吧街不仅是个景点,它还是孕育内地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摇篮,各路怀揣音乐梦想的年轻人,来到北京,走上酒吧的驻唱舞台,而后走向更广阔的音乐天地,比如歌手赵雷、乐队后海大鲨鱼。后海酒吧街也随着他们的成名越发受欢迎,成为北京又一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

北京的文化正如北京的酒一般,可“土”可“洋”,可传统可跳跃。二锅头和鸡尾酒,胡同和酒吧街,老北京人和新北京人,他们互相包容,他们相辅相成,他们和谐共处。这,便是北京的风土人情。

北京的繁华与特色离不开酒,酒文化让北京个性更鲜明,更有魅力,也更有温度。没喝过京城的酒不算真正认识北京,待疫情结束,约上好友逛胡同,逛酒吧,尝尝北京不同风格的酒,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你会越来越爱它!

撰稿 / 张十一点半

编辑 / 仝绍琪

-END-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