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光——文旅泰安风采录丨市派新泰放城镇乡村振兴服务队:以“文旅引领+产业带动”助推乡村振兴
群众的温馨家园。同时,为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协调争取图书1000余册,充实完善村民阅览室,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以前村里小广场坑坑洼洼,下雨一脚泥,天黑没有灯。多亏了服务队,四处为村里跑资金,现在地面硬化了、路灯亮了,还按标准配了健身器材,让村民开展文体活动有设备、有场所,使原来都绕着走的地方,现在成了大家开展文体活动的好地方。”采访中,一名正在遛弯的村民走在崭新平坦的道路上感慨万千。
借助自然风景优势,让“旅游”聚人气添活力
“小三峡”位于新泰市放城镇,因峡中之水滔滔南流,蜿蜒形若长江三峡,故有“小三峡”美称。夏日的“小三峡”波光粼粼,山水相映,蔚为壮观。放城镇东石井村借助“小三峡”的自然风景优势,以及“林放”故里的文化底蕴,打造石井古镇文化旅游项目。服务队积极支持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东石井民宿和小三峡景区,先后邀请文旅专家学者考察当地小三峡景区、老石井古村落,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旅游规划;举办文化旅游项目推介会,宣传放城优秀历史文化,扩大文旅项目和旅游产品知名度;深入挖掘当地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村记忆、重塑乡村文化,适应乡村群众精神文明的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放城镇东石井村成功入选“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风景美了,路修通了,游客多了,村民收入也增加了,大家获得感、幸福感都提高了不少。”东石井村党支部书记刘霞每次提起村子变化都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聚力产业兴旺,抓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为做大做强当地榛子特色产业,服务队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其中,为至臻产业园争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争取400立方米粪液处理站项目,投资25万元,解决产业园肥料问题;争取省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县改种大豆项目,财政支持资金45万元。依托至臻产业园建设的新泰市润泽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泰安市级示范社,产业园被评为新泰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至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21年被评为新泰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至榛产业园董事长田军指着满目葱绿的丘陵山地,高兴地说:“目前,产业园共种植榛子3000余亩,榛子树35万棵,丹参500亩,丁香10亩。今年准备扩大种植规模,通过土地流转,再增加2000亩的榛子。”
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撑起农民“钱袋子”
按照 “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服务队通过专业种养殖基地辐射带动群众发展,促使贫困户变成“专业户”,贫困村变成“特色村”,形成一批有规模、有质量、效益好、带动力强的产业,助推群众脱贫增收。其中,中原村“冰美人”葡萄、下峪村“齐鲁红”苹果、南涝坡村“泰皇菊”、东店子村“有机榛子”、三小庄村“黄桃”都成为各自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村集体收入均已超过10万元。
服务队根据各村具体情况和乡村振兴初步规划,以村庄环境打造为突破口,把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作为工作重点,帮助各村优化环境,提升各村宜居、宜游、宜业基础。争取资金20余万元,对东店子、三小庄、下峪村等村内主干道路两侧和村委会进行绿化美化,种植白蜡、景松、百日红、紫叶李、木槿、冬青球等大型绿化植株2500余株,鸢尾、冬青、月季6万余株,改善了村容村貌。重视路网、管网增扩建项目,对村居环境以及道路、供水、厕所等服务设施进行增建完善,争取资金20万元、水泥50吨、垃圾箱25个,整修硬化村内道路3.5万平方米,粉刷美化墙壁2万平方米。通过增建集中净化水供水点、铺设入户自来水管道、钻探新水井等方式,基本解决百姓健康饮水问题。南涝坡村内新铺供水管道5000余米,新增109米深井一处,修建300立方蓄水池一座。
两年来,市派放城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在项目资金争取、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乡土人才培养、打造文旅品牌等方面用心用力,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交出一份乡村振兴工作的满意答卷,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做出新的贡献。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敏
版权声明:摄影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或由景区提供,如有遗漏未标注原作者或标注错误,敬请包涵并联系我们沟通解决。自媒体如需转载“文旅泰安”原创内容,请在后台联系授权,转载图片请标注来源和原作者!
爱泰安,就留在泰安
爱泰安,就来到泰安
中华泰山,天下泰安欢迎您!
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