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长沙|橘子洲70年的故事(航拍视频)
“沁园春·长沙”让橘子洲的声誉广为传颂。
本报记者1986年航拍的橘子洲头。
1956年4月14日,橘子洲的居民正在给菜地施肥。岛上生产的蔬菜必须通过船运到主城。
1972年湘江洪水期间,莒州岸边始终停靠着大量船只。除了少量本地船只外,还有大量滞留的外地船只。其中有的是空船,也应当地街道、派出所的要求参与救灾。
1977年6月29日,长沙市建筑公司护桥民兵在橘子洲大桥下站岗。
1986年8月,本报记者高空航拍橘子洲,上部民居拥挤,下部泥沙裸露。
大陆
岛上的芬芳日子
通过本报记者1956年拍摄的照片,我们可以穿越时空,追忆当年橘子洲原始质朴的田园风情。 20世纪70年代,橘子洲在雨季频繁遭受洪水袭击,大量船只始终停靠在岛附近,准备参与抗洪。 1986年航拍的照片中,橘子洲非常拥挤,工厂和住宅楼林立。
1980年,莒州公园湘江垂柳下,渔船停靠。
1980年,橘子洲公园望江亭建成,廊下挤满了游人。
1981年10月23日,橘子洲大桥下的轮滑场热闹非凡。
1981年10月23日,年轻人在橘子洲公园学习。
1982年7月15日,橘子洲造纸厂生产车间里,女工们忙碌着。当时,橘子洲上散布着许多公司。
1986年,橘子洲桥附近的古樟树。
跨越70年,见证长沙日新月异的变化
2002年11月,橘子洲居民全部搬迁,1600多户橘子洲居民永久摆脱了洪涝之苦。 2004年以来,长沙不断提升橘洲品质。经过多年建设,橘子洲已成为著名的生态岛和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国家5A级景区。作为“山水洲城”长沙的一张名片,橘子洲风景区每年接待数百万游客。
2018 年航拍镜头中的橘子洲头。
2009年12月26日,橘子洲头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