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方套路多得能写本防坑指南,明码标价咋就这么难?
在成都舞厅跳十曲被收二十首的钱,外地游客挨宰根本不算新闻。
这些地方套路多得能写本防坑指南,明码标价咋就这么难?
舞厅里那点事,说穿了就是变着法儿从你兜里掏钱。
剪刀手早成基本功了,两根指头一比划,十块瞬间变二十。
有些姑娘跳得跟木头桩子似的,板着脸没个笑模样,收钱时手倒是伸得飞快。
去年光投诉就堆了三百多起,文旅局案头都摞成山了。
最憋屈的是计时包场,说好一小时两百,跳完告诉你超了十五分钟加五十,有人一算账发现比单曲贵三成不止——这哪是跳舞,分明是和时间赛跑。
老江湖现在都带着秒表进场,还有人直接拍大屏幕时间当证据,跳个舞愣是跳出破案现场的气氛。
生客进门简直像自带靶子,穿冲锋衣背双肩包的,姑娘们眼睛都亮了。
本地老哥传授真经:先猫角落观察半小时,看准哪些舞伴常被熟客点,跟着选准没错。
说到底舞厅玩的就是信息差,价目表要么藏得隐蔽,要么字小得跟蚂蚁似的。
金牛区新开的场子倒学乖了,电子屏挂得老高,曲目价格滚得清清楚楚,可有些店死活不装,美其名曰“保留传统”,实际怕断了“弹性收费”的财路。
更黑的在酒水单里藏着。
超市卖五块的啤酒,转手标三十;色素兑雪碧敢叫特调鸡尾酒,一杯八十八;果盘蔫了吧唧的,价格倒翻三倍。
还有人被忽悠点壶“武夷山母树大红袍”,结账五百八吓出冷汗。
至于VIP卡套路更老掉牙,充五千送三千听着划算,结果周末得预约,平时酒水不优惠,卡里钱像被焊死了似的用不出去。
现在总算有点亮光。
红虹舞厅上月搞扫码支付,每曲结束自动扣款,纠纷立马少七成。
技术防贼比人靠谱,可惜其他场子还在装睡。
游客又不是韭菜,花两百块钱看冷脸,真不如巷子口涮两盘毛肚——至少火锅不会对你比剪刀手。
跳个舞还得带侦探头脑,累不累啊?
电子价目表+扫码支付能解决的事,偏要搞成宫心计。
某些舞厅再不把“明码实价”四个字刻脑门上,迟早被网红火锅店抢光生意——人家至少辣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