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大哥私生活干净,1天腹泻5次后确诊艾滋,医生:太无知
“医生,我真不是乱来的人!”
39岁的大勇,蹲在诊室门口,红着眼圈一遍一遍和我说这句话。他穿得整整齐齐,短袖衬衫熨得笔挺,裤脚还带着点洗衣粉的清香,看上去就像那种邻居大姐愿意托付给他女儿的“靠谱好人”。
可偏偏,就是他,这位“干干净净”的大哥,在连续腹泻了三天之后,被查出了HIV感染。
他当时整个人都懵了,不是那种电视剧里嚎啕大哭的劲儿,而是一种“我到底做错了什么”的迷茫。他坐在诊室的那把小转椅上,低着头,像被老师点名没带作业的小学生。
“我不嫖不赌不抽烟,老婆孩子都在家,怎么可能得这病?”
唉,真不是他一个人这么想。太多人一提起艾滋病,脑海里就只剩下“乱”“脏”“活该”这几个字,但这病比你想的要安静、要隐蔽、要普遍得多。
咱们从头说起吧。
大勇的故事,其实就是很多普通人容易踩的坑。他的工作是物流司机,常年在外跑车,有时候几天不回家。
一次他感冒了,想找点“方便的办法”缓解疲劳,在某个高速服务区做了个“足浴”,服务员年轻漂亮,啥都没说就来了个“特殊服务”。那天,他没戴套。
他以为只要不是“常去”,就没事。毕竟他也不是那种“三天两头”的人——“就一次,应该不会那么倒霉吧。”可病毒才不看你次数多不多,它只看有没有机会钻进去。
HIV病毒,就是这么个见缝插针的家伙。它藏得深,前期几乎没啥明显症状,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有点像感冒,发烧、嗓子疼,几天就好了,甚至都不会往“艾滋”这俩字上想。大勇就是这样,三四年前那次“感冒”,可能就是他感染的开始。
这病毒狡猾地躲在免疫系统里,一点一点地蚕食你的“防御工事”,等你发现它的时候,往往已经不是早期。
大勇是因为一周连续腹泻才来医院的。那种腹泻不是吃坏了肚子那种,没油花、没腥味,就是清水一样拉个不停,拉到人整天没劲,吃啥都怕。
我们给他做了粪便培养、结肠镜、生化检查,最后才查出T细胞数量异常,进一步检测,确认是HIV阳性。
他当时的CD4细胞数已经低于200,免疫系统已经被掏空一大半。这个数字什么意思呢?正常人CD4细胞在500-1500之间,一旦低于200,就像是没有士兵的城墙,任何一点风吹草动,病毒都能打进来。
这种腹泻,其实就是一种机会性感染。像卡氏肺囊虫肺炎、弓形虫脑炎、巨细胞病毒肠炎,都可能趁虚而入。在免疫力正常的人身上几乎看不到的病菌,一旦遇上艾滋病人,就像老鼠见了没猫的厨房,横冲直撞。
你以为这只是个个例?不,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报告新发HIV感染者中,超过四成是通过异性性行为感染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像大勇这样的“低风险人群”。他们以为自己“干净”,其实只是太不了解这个病毒。
还有个误区,是很多人觉得“不用抽血验血就不会发现”。确实,HIV早期没症状,不主动查,真是“谁也看不出来”。
尤其是有些人,只在婚前查过一次,以为人生就“清白”到底了。其实感染后窗口期可能长达数月,血液抗体才会显现,错过那个节点,查也白查。
我接诊过一个家庭主妇,老公出轨被她发现了,她气不过来做个检查,才知道自己也感染了HIV。她哭着跟我说:“我一辈子都没碰过别的男人,就因为他一次没戴套,我就搭进去了。”
这病,不叫“活该”,叫“信息不对称”。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要问了:“那到底怎么预防呢?难道除了禁欲就没别的办法了?”
其实科学给了我们很多工具。正确使用安全套,是最基本的。别嫌麻烦、别觉得影响感觉,那可是一层能挡住病毒的“防弹衣”。
还有一个叫暴露前预防(PrEP)的办法,就是如果你属于高风险人群,比如性伴侣不固定,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降低感染风险。
每年做一次HIV筛查,就像查血压血糖一样,把它当成常规体检的一部分。不是你“乱”,而是你负责。咱们不是要“怀疑人生”,而是要“确认安全”。
有时我会想,我们这个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其实不是来自病毒本身,而是来自对它的误解和羞耻感。很多人一查出感染,就像被打上了“道德败类”的标签,甚至不敢告诉家人、不敢就医,最后耽误了治疗的黄金期。
其实现如今的艾滋病,早已不是“绝症”了。只要早发现、规范服药,像依非韦伦、多替拉韦、拉替拉韦这些抗病毒药物,可以把病毒压制到检测不到的水平,甚至能活到80多岁,和正常人几乎没差别。
大勇现在也开始吃药了,虽然情绪低落,但他也慢慢接受了现实。他跟我说:“我就是太大意了,太相信‘一次没事’这种鬼话。”
我拍拍他肩膀说:“你不是唯一一个,但你可以成为那个提醒别人的人。”
咱们中国人太讲“脸面”,却常常忽略了“健康”这件事。其实你看欧洲、美国,很多中学就开始上有关性健康、防艾的课程了,甚至公共厕所都配有免费安全套和PrEP宣传册。而我们,很多人连“艾滋”两个字都不敢说出口。
还有一点值得一说,那就是母婴传播。现在国家对孕妇建档都有HIV筛查,如果发现感染,母亲规范服药、婴儿出生后服用阻断药物,母婴传播率可以降到1%以下。可怕的不是病毒,而是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的那部分人。
你可以不谈性,但你不能不懂性。你可以不走夜路,但你得知道怎么拿手电筒。
吃饭聊天的时候,我常跟朋友说:“你要是愿意查个血压、做个肝功能检查,那也别把查HIV当成‘丢人现眼’的事。命是你自己的,脸面是别人给的,哪个重要,你自己掂量。”
其实说到底,艾滋病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可能就藏在一次“侥幸心理”里。别觉得自己不“脏”就不会得病,病毒可不认你是不是好人,它只认有没有“机会”。
愿你一辈子都用不上这篇文章,但如果有一天需要了,希望你记得,大勇不是“坏人”,他只是太相信自己不会出事。
而病毒,从不放过任何一个“以为没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