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3月:烈酒进口均价暴跌,白兰地进口腰斩,价格结构性调整仍在持续

日期: 2025-05-03 22:04:28 |浏览: 5|编号: 9554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2025年1-3月:烈酒进口均价暴跌,白兰地进口腰斩,价格结构性调整仍在持续

近日,中国海关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酒类的进口数据:

在今年1-3月,酒类进口总额为54.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4.5%,总量为1.6亿升,同比增长7.4%,整体呈现量增额减的小幅震荡态势。

其中,葡萄酒回归进口酒的第一大品类,额同比增长超1/3,进口量小幅下行;啤酒同样量额双增,均价有所回调。

烈酒方面在第一季度交出的答卷就不是那么让人满意了,其进口总量为2153万升,进口总额为20.42亿元,同比去年进口总量上涨15.2%,进口总额同比下降33.3%。

*注:因汇率变动,最终数据稍有浮动

整体上来说,烈酒进口量上涨表明人们对烈酒的消费需求并未减少,而烈酒进口总额下降,尤其是均价下降了42.2%这一数据,表明价格更高的烈酒在市场上的热度已经不如以前。

细看各个烈酒品类,白兰地进口断崖式下跌,进口量额同比均超过腰斩线;威士忌量增额减,高端产品比例大幅缩减;而朗姆酒、金酒、伏特加与利口酒这些进口均价较低的烈酒,则普遍出现了量额双增的情况。总结起来,中国进口烈酒市场因价格带来的结构性调整仍在持续。

# 01

白兰地

进口量额断崖式暴跌

进口到中国的白兰地主要来自欧盟区(主要是法国干邑,排名第二的为西班牙),而中国商务部由于对来自欧盟的白兰地进行反倾销调查并未松口,这也导致进口商对于欧洲白兰地进口业务更为谨慎,成为白兰地在今年第一季度进口量额暴跌的主要原因(进口量额分别下跌63.0%与77.1%)。

对欧盟区白兰地进口量减少让人们对于进口均价更低的白兰地品类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来自智利的皮斯科白兰地,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种未经陈年的白色烈酒,来自智利的皮斯科进口量如今已经取代西班牙白兰地,成为进口量排名第二的品类。

一方面,进口商和经销商的欧洲白兰地库存已经逐渐清空,市场需求虽然压缩,但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欧洲白兰地生产商也相继提价,加之目前反倾销调查结果尚不明朗,又使得进口商和经销商难以预测和判断局势。因此,未来欧洲白兰地的进口情况依然扑朔迷离。

# 02

威士忌

价格促使市场分化

少见地,威士忌超越白兰地,成为今年第一季度进口额最大的酒类:进口额为5.97亿元,同比下降6.57%。与此同时,威士忌进口量达到610.1万升,同比增长38.3%。

量增额减的现象源于均价的大幅下跌降至97.9元/升,同比下降32.44%。

从进口来源地来看,英国仍然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地,进口量417.41万升,较去年同期增长15.19%;日本威士忌表现抢眼,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增长33.02%和38.65%;美国威士忌则实现了进口量360.39%的显著增长,但均价下降47.35%。

事实上,如今很多进口商选择从英国和日本进口均价较低的威士忌原酒,然后转而在国内销售,通过线上社交平台的投放和广泛传播,以较低的零售价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这种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将持续扩大,也给传统走中高端路线的威士忌带来新的市场挑战。

# 03

朗姆、金酒、伏特加

新增长点:高性价比白色烈酒

将均价作为参考指标放到进口分析中,不难发现,均价在百元左右或者百元以上的高酒精度烈酒进口有所受阻(白兰地和威士忌),而进口均价在50元以下的高酒精度烈酒却在量额上都出现了明显增长(超过两位数),例如朗姆酒、金酒、伏特加与龙舌兰烈酒。

尤其是金酒和伏特加两大白色烈酒,前者的进口额、后者的进口量甚至超过三位数增长。结合在白兰地进口数据中提到的智利皮斯科,可见白色烈酒在中国市场正扩大消费占比,并且在近期将成为烈酒领域的新增长点。

# 04

利口酒

进口量额断崖式暴跌

今年第一季度,利口酒进口量跃居进口酒类的第一,同时也是进口均价增长最高的。

德国利口酒进口量暴涨,相比去年同期,它的进口量增长了903.44%,进口额增长达778.49%,这一显著增长使德国成为进口额最大的来源国。

韩国利口酒与日本利口酒的进口均价类似,均为10元左右每升,但两者在进口量额上出现了明显分化:韩国利口酒均为两位数的稳定增长,而日本进口酒则是量减额增的情况,均价大幅上涨40.97%,其代价为进口量下降7.40%。

总的来看,利口酒进口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在利口酒这一低酒精度烈酒的品类,其数据特征明显与其它高酒精度烈酒有所不同。利口酒正通过差异化定位在中国市场寻找各自的发展空间。德国的量价齐降、日本的高端化进口转型的趋势,都预示着这一品类在未来还将继续保持活跃的市场表现。

综合进口数据和市场趋势,不难发现,当今国内烈酒市场的价格正在分化加剧,高端烈酒市场压力明显,而中低端产品借助价格优势,其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

而传统主力品类的地位出现动摇,更小众的烈酒进口品类快速成长,至少在未来短期内,消费者的品味偏好也将朝向多元化发展。

接下来,中国烈酒进口市场可能还将继续保持这种结构性调整态势,产品定位、定价和渠道建设变化比以往更重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