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和小郎酒谁是第一?
5月3日,知名酒业品牌江小白正式成功收购重粮酒业有限公司100%股权,成交价7813万元,按照要求,江小白公司还将受让重粮集团的“重粮”相关类别注册商标权项目。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重庆高粱酒的代表,江小白以轻口味的口感和年轻时尚的品牌形象,成为时尚人群与年轻人群首选的中国酒品牌。而重粮酒业则是一家有30多年历史的酿酒企业,是重庆市浓香型中国酒的骨干企业之一。通过此次摘牌收购重粮酒业,江小白做大产能规模、深耕重庆市场意图明显。
国企混改试点 重粮集团退出酒业
说起重粮酒业,还得回到1984年,南川县粮食局曲酒一厂创立。在2015年8月,重庆粮食集团全资收购了该酒厂,更名为重粮酒业。重庆粮食集团总资产超过200亿元,拥有一级粮油专用铁路线和粮油专用码头,在重庆各级区县都有粮食供给资源,储粮上百万吨。
背靠重粮集团,重粮酒业获得了粮食供应链优势。重粮酒业在原粮供应方面下了重注,将酿酒所用的粮食原料,全部从重粮集团的关联单位保质保量地采购。有了好的粮食供应体系,重粮酒业也就有“喝纯粮,找重粮”的实力和底气。
同时,为提升消费者体验,重粮酒业继续投入,打造了“生态酿造+洞藏窖存+酒庄体验+主题旅游”的运营模式。在重粮酒业的生态酒庄中,可以感受酿酒工艺,可以在游山玩水中喝酒,还可以定制不同口味的纯粮酒,就地封坛洞藏。
两年来,重粮酒业坚守“粮食企业粮食酒”的发展模式,旗下的纯粮酒越来越受市场欢迎。“重粮级选”系列、“重粮小粮票”等特色产品,在当地市场逐渐占领了一席之地。
然而,白酒属于充分竞争的红海,国有企业的响应速度和市场策略,盘活一个老品牌,压力巨大。由于前期在生产方面大举投入,也由于白酒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2016年,重粮酒业亏损416万元;2017年11月30日止,亏损扩大至687万元。
在盈利周期尚未到来之时,国企深化改革的步伐加速。国企开始强调“突出主业、做强主业”。最终,重粮集团决定将重粮酒业股权挂牌出售,退出离主业较远的白酒行业。
走精品路线 或将形成多香型产品矩阵
建厂以来,重粮酒业30多年来酿酒生产从未间断。旗下的“古佛酒酿造技艺”与“重粮酒酿造技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小白酒业一向致力于传承非遗技艺,推动中国酒的“老味新生”。此项收购,非常契合江小白的企业使命。在2016年,江小白酒业就收购了江津驴溪酒厂,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津烧酒酿造技艺”。江小白酒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收购重粮酒业,也是一次保护性收购,传承发展非遗文化,实现‘老味新生’。”
“重粮酒”与“古佛酒”的两项非遗技艺,有完善的物质载体,也有厚重的时间沉淀。据介绍,重粮酒业有500多口窖池,30多年来酿酒从未间断,都是大娄山北脉上的老窖池,菌群丰富,产能稳定。江小白酒业旗下已经拥有了江记酒庄、驴溪酒厂,再加上重粮酒业,原酒总产能已接近5万吨。
用老窖池做精品纯粮酒,依然会是重粮酒业的战略焦点。当前,重粮酒业有数千吨的优质存酒,多半都是5年以上的优质陈酿,酒龄结构合理。“结合老窖池、非遗工艺、优质存酒、原粮供应优势,重粮酒业会继续走精品路线,深耕区域市场。”江小白酒业相关负责人如是介绍。
重粮酒业的生产线既有浓香型又有清香型,产品以浓香型为主。它已成长为重庆浓香酒的骨干企业之一。江小白酒业则一向注重推动中国酒的利口化与时尚化,坚定地保持产品的清香口感。新增的浓香型产能,为未来浓清兼香型产品打下了基础。囊括浓香、清香、浓清兼香,多香型、多品牌的产品矩阵一旦成型,会是深耕重庆区域市场利器。
产业链赋能 打造多个“小而美”
据介绍,收购完成后,重粮酒业将保持独立运营。同时,江小白酒业将会在原粮供应、酿造生产、销售渠道、品牌营销等多方面优势整合,给重粮酒业“赋能”。
原粮供应方面,江小白酒业依然会做大文章。之前,利用重粮集团的资源,重粮酒业构建了近万亩的优质原粮采购基地,分布在重庆南部的南川、綦江、江津等区域。而江小白酒业也已涉足生态农业,旗下的江记农业公司涉及重庆南部特有的红皮糯高梁的育种与种植。
在江小白酒业的计划中,将会整合重粮酒业的供粮基地,与重粮集团在粮食定点供应方面继续进行战略合作。优势整合下,红皮糯高梁,将会有更科学的种植方法,更大的种植规模。
在渠道方面,江小白酒业将自己的渠道优势嫁接给重粮酒业。在线下,让重粮酒走出“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迅速在重庆市场铺货。在线上,将再造重粮酒业的销售平台,让重庆本土的粮食酒与各地消费者见面。
在品牌营销方面,是江小白酒业的一大优势。在这方面,江小白负责人介绍说,重粮酒业将会保持独立运营,会真实地呈现“重庆风土特色酒庄”的产品优势。据业内人士分析,“吃重庆火锅,喝重庆啤酒,喝重粮白酒,讲重庆言子儿”,重庆本土消费群“身土不二”的特质,可能会被重粮酒业再次唤醒。
据江小白负责人介绍,在江小白酒业的发展理念中,既有的江小白、江记酒庄、驴溪等品牌,以及收购的重粮品牌,都将会根植于细分市场,不会追求大跃进、大规模、大发展,坚定地走“小而美”的发展路线。据此分析,重粮酒业的发展很有可能会局限于重庆市场,在区域市场做深做精。
小产品到大产区 做大“重庆酒”
自周朝巴国,到明代重庆府,到现在的直辖市,江津、南川一直属于重庆。江津、南川两地自汉朝以来也都有相关的酿酒历史,只是由于历史原因,重庆酒都被归于川酒范畴。
江记酒庄、驴溪酒厂位于江津白沙镇,而重粮酒业的酒厂位于南川兴隆镇。两地直线距离仅有80公里,同位于北纬29度,同属于“长江上游白酒带”。在长江上游白酒带上,由于水质、土壤、气候、微生物的独特性,诞生了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一系列的名优白酒。
地理位置相近,酿酒生态、文化生态一致。现在,江小白酒业收购重粮酒业,将江津南川两个重庆酒的发源地串联了起来,将多种香型的产品组合了起来。不出意外的话,重粮酒业并入江小白酒业之后,会在产业竞争力上补足短板快速提升。
对中国酒行业、对区域经济而言,这次并购都有着独特意义。
重庆酒业人士认为,于中国酒行业而言,重庆酒有可能会作为一股新锐力量,重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丰富着中国酒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利用长江上游的自然禀赋,江小白酒业与重粮酒业,将会强化重庆酒的产品内涵与地理标签,推动着重庆酒形成特有的行业标签。
从区域经济层面来看,江小白酒业的整个产业链条,贯穿了生态农业、生态酿酒、文化旅游等环节,这些实体经济的产业模块都将在江津、南川等地落地开花。在拉动当地就业、拉动税收增长的同时,也会推动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推动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
而江小白酒业的品牌矩阵,也将会为重庆的地域文化、城市标签,添上浓重亮丽的一笔。重庆的火锅重庆的酒,重庆的长江重庆的山。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发展模式,最容易同时传播消费品牌与城市品牌。
当然,盘活一个老企业,业务重塑和文化整合也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所有的战略都将会交给市场来检验,其结果恐怕得多年之后才会见分晓。
30亿的小酒:小郎酒
以前也叫歪嘴郎,郎酒集团旗下主力品牌之一。
2017年小郎酒销售30亿,小酒界的真老大。
知道郎酒的人很多,知道小郎酒的人,未必多。
酒圈知道小郎酒的肯定多,圈外的知道小郎酒的估计不多。
既没有江小白知名,销售却是江小白的十倍。
江小白的表达瓶为江小白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但这只是江小白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真正让江小白活下来的是,江小白在渝川餐饮市场的地推能力;让江小白全国知名的是互联网营销,为全国餐饮铺货建立了有效的准备。
小郎酒,也没有表达瓶,互联网营销做的也一般。但为什么做得这么成功?当然背后有郎酒大品牌、强实力的支持,关键还是渠道运营能力。
其实,做小酒的大品牌也很多,成功的并不多。江小白居然做成了,当然牛逼。
快营销说:生意的本质是流量。
流量的种类有多样,流量的价值不一样。
小郎酒、江小白等品牌等成功,一定是战略、资本、产品、定位、品牌、渠道、运营、广告、互联网综合因素导致的,而非任何单一因素。成功的打造一款新品牌,需要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来谋划,而非一招一式的低维思考。
一切皆是算。
算得准,成功率就高,最终还得看天意;这就是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