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鸡尾酒疗法

日期: 2025-04-21 01:02:00 |浏览: 3|编号: 9400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中医鸡尾酒疗法

中医鸡尾酒疗法(精选4篇)

中医鸡尾酒疗法 第1篇

那么, 对于某些疾病, 为什么一种药物的作用不能令人满意, 而几种药物组合在一起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呢?因为, 任何一种疾病作用于人体都有一个复杂的机制, 这种机制包含着若干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不同的方面;而一种药物往往只作用于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所以, 单独使用某一种药物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只有针对所有这些不同方面同时进行准确的、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才会取得好的效果[1,2]。

所谓"鸡尾酒疗法"本质上有两层含义:第一, 多种药物组合, 综合治疗;第二, 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而这种疗法本身则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中医对疾病的治疗, 因为上述两个特点正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最鲜明的特点。在完备、系统的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中医治疗疾病有两个最基本的手段--中药方剂和针灸:方剂是研究不同中药的组合;针灸则是研究不同穴位及不同刺灸方法的组合。中医理论无论多么复杂、深奥, 最后都体现在针对不同病人或不同"证"的个性化的中药和穴位的组合上面。

一个中药方剂可大可小, 少则几味药, 多则十几味药, 单味药的处方则非常少见。组成一个方剂的药物并不是随便组合在一起的, 而是运用中医理论, 得出的有针对性的药物组合。一个完整方剂中的每一味或几味中药对应某一致病因素作用人体后产生的多种病理反应的一个方面。虽然方剂中的每一味药物都有其自己的功能主治, 但只有在一个完整的方剂中其作用才能体现出来;而且, 同一味药物在不同的方剂中, 因为与其配伍的药物不同会有不同的功用。中医运用其独特的理论对疾病的性质进行分类, 如"八纲"即将疾病的性质归纳为"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八种情况;同时, 中医理论理论对药物的性质进行相对应的归纳分类。这样, 疾病的本质就和药物的性质对应起来, 不同性质的疾病采用与其相对的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 对于寒证采用温热药驱寒;对于热证则采用寒凉药清热;而对于复杂性质的疾病, 则相应采取复杂的治疗方法, 如对虚寒证则同时采用温热药和补虚药进行治疗。而针灸则是针对疾病的不同性质, 根据经络的循行线路及腧穴定位, 采取不同的穴位和刺灸方法组合, 达到行气、泻热及温补的治疗作用。"药之不达, 针之所至", 中药和针灸有很好的互补作用;所以中医理论同时支持更高层次上的组合, 即将中药和针灸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结合起来, 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上述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不同层次上的治疗组合无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的特点。

不同的疾病作用于不同的人, 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即使是同一疾病, 对于不同的病人, 也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所以, 任何一个中医治疗方案都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病人的, 是完全个性化的。中医历来反对"按图索骥"、"刻舟求剑"式的僵化的治疗方法。中医的这种个性化、针对性的治疗决定了其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而治疗的针对性则完全取决于对疾病本质的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因为针对性的治疗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经过千百年不断的总结积累, 中医对某些疾病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拥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翻开历代中医典籍, 疗效确切的千古名方不胜枚举。中医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来对疾病的本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中医的灵魂是"辨证论治"。"证"是指"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疾病的本质;而所谓"辨证论治"是指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推断疾病的本质, 然后根据疾病的本质来决定疾病的治疗。例如, 对于热症, 《内经》上说:"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 即"热者寒之";对于寒症, 《内经》上说:"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 即"寒者热之"。探求疾病本质的过程, 即"治病求本", 是复杂而精细的过程。要求医生明察秋毫, 不放过任何可能影响对疾病本质做出正确判断的细枝末节;要求医生有去伪存真的能力, 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而洞察疾病的本质。同时, 中医治疗疾病不仅仅考察疾病的本身, 而且考虑其他因素。如发病的时间--春、夏、秋、冬;发病的地点--东、西、南、北、中;病人的精神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病人本人的因素--男、女、老、幼、胖、瘦等等, 将所有的可能影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因素都纳入其中。这就是著名的"三因治宜"原则, 即因时、因地、因人治宜的原则。所以, 可以说中医疗法是复杂背景下一杯精心调制的"鸡尾酒"。

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明, 运用不同药物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对慢性难治性的疾病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也是"鸡尾酒疗法"成功治疗爱滋病给我们的启示。对于慢性疾病, 多一种治疗方法就多一分治愈的可能。而中医治疗丰富了这种多种疗法并用、综合治疗疾病的可能。随着时代的进步, 医学的发展, 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并将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鸡尾酒疗法"特指针对爱滋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是将几种已知的对爱滋病有效的药物组合在一起, 联合用药;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治疗阶段采用不同的药物组合, 从而达到有效抑制爱滋病毒的目的。这种针对不同病人采取的不同的药物组合应基于什么样的原则;治疗应如何开始, 何时结束;如何随着病情的发展作出适当的调整;不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避免该疗法的副作用等是目前艾滋病治疗的最前沿的课题[1]。

关键词:中医,艾滋病,鸡尾酒疗法

参考文献

[1] G.Yeni, Scott M., C.J., et al.An- for adult HIV . of Ameri-can , 2002, 288:222-235.

中医小儿推拿疗法 第2篇

2、用拇指罗纹面在小儿掌心内八卦(掌心内劳宫四周)处作旋转运摩,左右手各1分钟。内劳宫位于掌心中,握拳中指端所指处。

3、按揉天突(在喉下方,胸骨切迹上缘正中上0.5寸凹陷中)和膻中(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中)穴各2分钟。

4、分推胸肋:患儿仰卧,大人在其头前,两手拇指相对,其余四指分开,自胸骨顺1~4肋间向外分推至腋中线,操作3分钟。

中医鸡尾酒疗法 第3篇

资料与方法

收治针灸推拿门诊患者64例, 根据患者就诊顺序, 随机分成针灸组、推拿组、中医组、鸡尾酒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组。每组16例, 男女各8例, 年龄20~68岁, 病程3个月~7年。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 腹压增加 (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 脊柱侧弯, 腰椎生理弧度消失, 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 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 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 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拇趾背伸力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 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 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和MRI (磁共振) 检查, 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形态、部位、程度及与神经组织的关系。

纳入与排除标准[2]: (1) 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18~75岁, 性别不限。 (2)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妊娠期患者;有手术指针者、有腰椎滑脱者、腰椎间盘脱垂者、骨结核及骨肿瘤患者;应用过糖皮质激素等类药物而影响结果判定者;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病及肝肾功能不佳者;存在出血性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治疗方法: (1) 针灸组:在CT、MRI等定位诊断的基础上, 采用腰部夹脊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委中、承山、昆仑、飞扬等穴, 1次/d, 带电针, 平补平泻, 留针30 min, 1次/d。10 d 1个疗程, 一般治疗2~3个疗程。 (2) 推拿组:准备手法:患者俯卧位, 医者用滚法、按揉手法在患者脊柱两侧及臀部、下肢施术, 以腰部为重点。治疗手法:双手掌重叠用力, 沿脊柱由上至下按压腰臀部;再点压腰阳关、肾俞、环跳、承扶、委中等穴;并做与肌纤维垂直方向的弹拨法;强制直腿抬高法反复5次;腰椎定点斜扳法, 左右各1次。结束手法:患者俯卧, 采用四人牵引法, 结束治疗, 用宽腰围固定。30 min/次, 1次/d。10 d 1个疗程, 一般治疗2~3个疗程。 (3) 中药组:按中医辨证分型:血瘀、寒湿、湿热和肝肾亏虚;以肾气丸为主辨证加减, 药用:生地24 g, 山药12 g, 山萸肉12 g, 茯苓12 g, 丹皮9 g, 泽泻9 g, 制附子12 g, 肉桂6 g, 怀牛膝12 g, 杜仲24 g, 川断12 g, 元胡30 g, 鸡血藤30 g, 骨碎补30 g, 独活15 g, 木瓜15 g, 细辛3 g, 1剂/d。

血瘀加丹参30 g, 乳香10 g, 没药10 g;寒湿加威灵仙15 g, 川乌10 g;湿热加黄柏10 g, 薏苡仁30 g;肝肾亏虚加狗脊20 g, 五加皮10 g。10 d为1个疗程, 一般治疗2~3个疗程。 (4) 鸡尾酒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组:治疗方案:a.针刀松解:以CT定位为基准, 在病变局部及其邻椎附近做关节突关节、横突、神经根内外口的松解。b.拔罐: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交替拔罐, 5min/次, 1次/d。c.针刺治疗:在CT、MRI等定位诊断的基础上, 采用腰部夹脊穴、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承扶、委中、承山, 飞扬等穴, 每日针刺1次, 常规消毒, 用30号2寸或2.5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针尖略朝腰椎方向, 根据患者体型深刺到达椎间孔, 针下无涩滞感, 并且向下肢或者足部放射为佳带电针, 平补平泻, 留针30min, 1次/d。d.TDP照射:腰部, 30 min/次, 1次/d;中频脉冲电治疗:腰部及腿部适当部位, 30 min/次, 1次/d;e.腰突症推拿:30 min/次, 1次/d;准备手法:患者俯卧位, 医者用按揉手法在患者脊柱两侧及臀部、下肢施术, 以腰部为重点。手法:同推拿组。

疗效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1) 治愈, 腰腿痛消失, 直腿抬高70°以上, 能恢复原工作; (2) 好转, 腰腿痛减轻, 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能从事一般性工作; (3) 无效, 症状、体征无改善。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P

结果

针灸组治愈12例, 好转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87.5%;推拿组治愈11例, 好转2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81.25%;中药组治愈9例, 好转3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75%;鸡尾酒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组治愈14例, 好转1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3.7%。鸡尾酒疗法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讨论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有机械性压迫、化学性神经根炎和椎间盘自身免疫等学说。以上观点虽不能完全揭示本病的发病机制, 但对其发病规律的研究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极具指导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治疗手段虽多, 而中医综合治疗模式临床研究却较少。我们对中医综合疗法做了初步临床观察和研究, 并将之命名为中医鸡尾酒疗法。

从本研究来看, 中医鸡尾酒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效果要优于单纯的推拿组、针灸组、中药组。研究显示, 推拿治疗后复查髓核突出大小虽无改变[3], 但临床症状却得到缓解, 与推拿可以松解周围性卡压点, 从而减轻椎间盘突出症状有关;针灸治疗可使机体产生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参与镇痛[4],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改善其腰部神经根周围微循环, 从而减轻局部炎性反应, 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 同时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组织的紧张性痉挛, 恢复腰部肌肉关节的力学平衡;中医药作为保守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5], 可以活血化瘀, 消炎止痛, 理伤软坚, 减轻局部组织重构, 促进变性神经纤维的恢复, 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通过针刀疗法[6], 松解粘连、疏通阻滞, 使痉挛的肌肉、肌腱、韧带舒缓, 局部减压而使椎间隙加大, 使髓核组织回纳, 减轻和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 有利于神经根的血液供给, 局部水肿的改善及无菌性炎症消除, 而致疼痛缓解。中医鸡尾酒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结合了中医特色优势技术如针灸、推拿、针刀、拔罐、中药等进行优化组合, 改变了传统疗法中单一的治疗模式, 发挥了他们的综合协调优势, 所以效果更为明显。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鸡尾酒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针灸推拿门诊患者64例, 随机分成针灸组、推拿组、中医组、鸡尾酒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组。每组16例。观察比较四组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87.5%;推拿组总有效率81.25%;中药组总有效率75%;鸡尾酒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组总有效率93.7%。鸡尾酒疗法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鸡尾酒疗法,综合疗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01-202.

[2]王延玲.不同针刺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2013, (7) :605-608.

[3]翁文水, 沈国极.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探讨——多源性卡压学说[J].按摩与导引, 2008, 24 (9) :15.

[4]韩济生.中枢神经肽之间的相互作用——神经科学与针灸学相结合的成功尝试[J].生物学通报, 1996, 31 (2) :1-3.

[5]侯莉娟, 郝银丽, 王拥军.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7, 15 (3) :71-72.

中医鸡尾酒疗法 第4篇

关键词:“鸡尾酒”疗法,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膝关节退变人群正日益增加。除退变导致的骨关节炎患者外,类风湿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疾病终末期均可发生膝关节僵硬、疼痛和强直,此时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TKA) 是治疗的唯一选择。但是TKA作为一种创伤较大、较为复杂的骨科手术,且目前尚在研究中,各种术式繁多。无论采用哪种术式,患者术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肢康复。因此,围手术期镇痛已成为骨科和麻醉科的共同研究热点之一[1]。TKA围手术期镇痛方法很多,但孰优孰劣尚无定论。“鸡尾酒”疗法是指关节周围多模式联合药物注射的疗法,很多文献报道,“鸡尾酒”疗法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2]。本研究对入选患者在全膝置换术中采用“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植入患膝周围,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病例资料选择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7例,女16例; 年龄62 ~ 80岁,平均( 73. 5 ± 2. 3) 岁。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20例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10例; 年龄59 ~ 79岁,平均( 68. 5 ± 2. 1) 岁。所有患者均为骨关节炎病例。疼痛评分0 ~ 10分,平均( 7. 2 ± 1. 2) 分; 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急性和活动障碍; 同时排除有精神及神经类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及对麻醉、精神药品过敏者。两组之间年龄、性别、视觉模拟评分( scale,VAS) 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见表1) 。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手术均由同一位主刀医生完成,使用相同假体,均采用膝关节正中切口,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骨水泥固定,髌骨表面未置换,用电刀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处理。观察组术中注入“鸡尾酒”,我院采用改良“鸡尾酒”配方[2,16]: a) 深部注射: 0. 75% 布比卡因20 m L,肾上腺素0. 3 m L,盐酸吗啡0. 4 m L加入0. 9% 氯化钠注射液40 m L混合至60 m L; b) 浅部注射: 0. 75% 布比卡因13 m L加入0. 9% 氯化钠注射液27 m L混合至40 m L。置入假体前,取深部注射液20 m L注射于膝关节后关节囊和后内侧,后外侧软组织,注意避开腘窝血管和腓总神经; 假体装配后等待骨水泥凝固时,将剩余深部注射液注入股四头肌伸肌装置、滑膜、鹅足滑囊、骨膜及侧副韧带; 缝合关节囊后,将40m L浅部注射液注入切口周围皮下组织。对照组术中注入生理盐水,其余与观察组相同。术后予对症治疗,康复指导和锻炼,随访1周,并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 the ,HSS) 和VAS评分[3]。

1. 3观察指标疼痛程度评价采用VAS评分法,满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 0分为无疼痛,1 ~ 3分为轻度疼痛,4 ~ 7分为中度疼痛,8 ~ 10分为重度疼痛。记录术后6、12、24、48 h静息时的疼痛。膝关节功能采用HSS评分法,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功能恢复越好; 同时记录患者术后第1、2、3天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同时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等) 、头晕、瘙痒、尿潴留、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 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 s) 检测,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两组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1例患者术后中度疼痛,予盐酸曲马多100 mg肌注后缓解; 2例患者表现为轻度疼痛口服西乐葆缓解( 见表2) 。

2. 2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和 HSS 评分比较 观察组置换术后第 3 天的膝关节平均主动活动度达到 45°( 见表 3) 。

2. 3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总体满意度高,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组织坏死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肌注胃复安后症状好转。对照组1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目前骨关节炎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多,其总患病率约为15% ,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50%[4,5]。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解除膝关节疼痛、矫正膝关节畸形、改善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6]。然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通常会引起持续数天至数周的中到重度的疼痛,疼痛是人工关节手术无法回避的问题[7]。临床上应用许多传统的方法如口服阿片类药物,硬膜外镇痛等,但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8]。众所周知,阿片类药物会引起消化道及中枢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等; 持续硬膜外镇痛可能具有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但其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等并发症抵消了它的优点,且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术后康复锻炼。而膝关节局部注药作为一种较新的全膝关节置换镇痛方式,效果明确,不良反应较小[9]。等[10]指出,在合适的患者应用正确的“鸡尾酒”关节周围注药方案会产生最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最小。[11]也认为关节腔周围注射多模式阵痛药物是安全有效且将风险降至最小的术后镇痛手段。另外,陈红云等[12]的研究也表明: 持续关节腔内镇痛技术在术后18、26、34、42 h具有显著的镇痛优势,且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关节活动度。目前“鸡尾酒”药物的选择,有多种方案,但无论使用何种药物配比,国内外均未发现有不良事件的报道,且配制简单,注射方便。等[10]认为,鸡尾酒配方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疼痛,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他在将肾上腺素、吗啡、局麻药和糖皮质激素混合在一起,在关节腔内注射,获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关研究报道,TKA术后早期可有60% 的患者出现患膝严重疼痛,30% 出现中度疼痛[13],疼痛可以导致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受限,延迟下地活动时间。“鸡尾酒”疗法成为目前TKA术中镇痛的新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鸡尾酒”疗法后,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且持续时间较长,直至术后3 d,并可有效保护切口愈合,有利于患者患肢的功能锻炼。另外,术后不良反应也较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镇痛方法。“鸡尾酒”疗法主要可通过提高传入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疼痛阈值,从而使外周疼痛敏感化; 同时也可抑制脊髓神经元的兴奋性,使术后疼痛感觉降低。外周神经系统存在大量的吗啡受体,关节镜试验及动物实验已发现,在炎症条件下外周神经系统使用阿片类药物能产生强大而持久的镇痛效果,另外关节内注射布比卡因的镇痛效果也已得到证实[14]。这与等的研究是一致的[15,17,18]。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