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DS到猴痘,人类应得到哪些启示
有史以来,人类一直与传染病做斗争,疫苗的发现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虽然疫苗的使用让很多传染病得到了控制,但是除了“天花”外,其他的古老疾病如脊髓灰质炎、麻疹、水痘、破伤风、流脑、肝炎等一直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相反,新发传染病却不断增多,如谈之色变的AIDS,昙花一现的非典,还有新冠、猴痘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致病微生物会越来越多,人类也会遇到更多新发传染病的威胁和挑战。就拿最近出现才发现60多年的猴痘来说,就刷新了我们的认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01
猴痘的传播
1.猴痘主要在动物之间传播,最早发现的是猴子带有此病毒,因此称为“猴痘”病毒。另外,啮齿类动物如土拨鼠、兔子等也是猴痘病毒的宿主。
2.猴痘最早在动物间传播,1970年才出现动物传人,现在还出现了人传人。
3.以前猴痘主要发生在非洲的中西部国家,现在已然不断扩大地盘,正在向欧美挺进,病毒不分国界,以后会不会占领世界,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发展,这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4.猴痘的传播已经不限于密切接触传播,还出现了性传播,高危人群是男男同性恋、双性恋人群......
以上这些新的动向,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另外一种可怕的传染病——AIDS(艾滋病)
02
扒一扒艾滋病的历史
1.1981年,美国纽约发现了首例艾滋病患者 Dugas,他是一名加拿大籍男性同性恋,患病后不到10个月就死亡了。
这位患者在知道自己确诊艾滋病后,没有提高防范意识,而是故意与他人发生关系,造成了大范围的传播。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都认识一个名叫 Dugas的人。因此, Dugas也被认为是艾滋病从非洲传入北美洲的“零号感染源”。
2.为了找到艾滋病病毒的源头,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专家发现艾滋病病毒,与非洲中西部黑猩猩亚种携带的SIV(猴免疫缺陷病毒)高度相似。
结果证实,艾滋病传播的“元凶”HIV-1病毒M组,可能是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首都金萨沙传出的。也就是说,艾滋病病毒起源于非洲的黑猩猩。
3.在非洲,野生动物的肉是当地人的主要食物之一,比如生活在丛林中的灵长类、鼠类和果蝠等。在猎捕、宰杀的过程中,野生动物血液中的病毒,就有可能污染猎人的伤口,侵入人体。
4.上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患者主要集中为血友病患者和美国同性恋者之中,认为病毒通过血液与性行为两种途径传播。
5.有数据显示,全球大部分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患者都在非洲,非洲仍然是艾滋病的“重灾区”。艾滋病在非洲泛滥,主要与非洲人的思想比较开放有关。
非洲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制度,丈夫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又会传染给妻子,扩大传染范围。同时,由于性教育的缺失,青少年也成了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6.AIDS发现40多年来,治愈艾滋病成为现代医学界重要攻克方向,但一直无治愈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鸡尾酒疗法”,可缓解艾滋病的症状,将原先的“世纪绝症”变成了可以长期控制的慢性病。
7.举步维艰的疫苗研发之路。艾滋病疫苗对于结束全球流行至关重要,然而鉴于HIV(艾滋病病毒)的特殊性,至今仍没有艾滋病疫苗研究成功。
自1998 年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艾滋病疫苗试验开始,近40年来,进入临床试验的HIV疫苗有超过上百种,但尚无有效疫苗投入临床应用。
我们再对比一下猴痘与AIDS,或许从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03
猴痘与AIDS的比较
相同之处
1.来源于动物:病原体都是病毒,最早来源于猴子,或者大猩猩。
2.最早的重点人群:最早得病的人群是与动物有密切接触的人群。
3.高危人群: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高危人群是男男同性恋和双性恋人群——性乱人群。
4.其他传播途径:还可通过血液、母婴传播,最终会发展成由高危人群到普通人群的传播。
不同之处
1.病毒结构:猴痘病毒是双链DNA病毒,不容易发生变异;HIV是RNA逆转录病毒,变异很快。
2.潜伏期:猴痘病毒的潜伏期短,为5-21天,猴痘患者在出现症状时有传染性;AIDS的潜伏期很长,几年或者几十年,而且AIDS在潜伏期也有传染性。
3.疫苗: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是“近亲”,接种天花疫苗可以预防猴痘病毒感染,其效力达到85%;而HIV发现40多年,至今未研制成有效的疫苗,换言之,AIDS没有疫苗可预防。
4.感染猴痘病毒后,症状虽然与天花相似,但症状比天花轻很多,猴痘的严重程度介于天花和水痘之间,轻症患者可以自愈,住院患者可以对症治疗而治愈;而人一旦感染HIV,几乎没有治愈的办法,终生携带病毒,让人退避三舍,生活在巨大的身体和精神双重压力之下。换言之,猴痘可以根治;AIDS不能除根,最终免疫系统彻底崩溃而死。
到目前为止,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和治疗药物,仍是世界性的难题。从以上的现实中,我们应该得到哪些启示?
04
启示
1.善待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众生平等,人类也只是自然的一分子,爱护自然,尊重生命,是人类最好的自救方式,否则必将得到自然的惩罚。
2.不要乱杀动物。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贪一时的口腹之欲,要明白动物有时候比人类更有灵性,伤害他们的人类必将得到反噬。
3.自强自爱,规范性行为。“性”不只是一种行为,更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体现,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才能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诱惑,拒绝浮躁、虚荣和拜金主义,防止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的侵蚀。
4.加强锻炼,增加营养。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要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用我国《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最合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综上所述,与其担心感染猴痘病毒、艾滋病病毒,为何不从源头上做起,切断传播途径?希望每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医治疾病的良药。
05
这几句话请大家深思
1.动物还是动物,人却越来越不像人。
2.在《圈套》里,甘地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道德进步与伟大程度,可用他们对待动物的方式来衡量”,深以为然。
3.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想一想,你购买的每一件皮草,穿过的每一件裘皮大衣,吃过的每一顿野味,带过的每一串象牙首饰,看过的每一场动物表演,都有对动物的伤害,甚至是造成它们致死的原因。
4.真相是残忍的,如果我们不能帮助它们,我们至少不能成为帮凶而伤害它们,使它们免遭折磨的一生。
01
02
03
识别图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