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博物馆收藏的1850年—2007年北意大利曼图阿(Mantua)地区的经典提琴作品

日期: 2025-04-18 04:03:24 |浏览: 5|编号: 9363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奇美博物馆收藏的1850年—2007年北意大利曼图阿(Mantua)地区的经典提琴作品

奇美博物馆收藏的1850年—2007年北意大利曼图阿()地区的经典提琴作品

台湾奇美博物馆古典提琴研究员 钟岱廷

卡拉佩拉(Paolo ,1803—1870年)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布雷西亚地区,斯卡拉佩拉家族的第一代制琴师。可以追溯的最早的琴是1847年卡拉佩拉在布雷西亚()制琴,虽然他并非专职制琴师,但两位儿子朱塞佩·斯卡拉佩拉与斯特凡诺·斯卡拉佩拉在他的指导之下,皆成为优秀的制琴大师。保罗·斯卡拉佩拉以其制作的优秀大提琴著称,不过留存至今的作品数量极少。

Cello by Paolo 1852

保罗·斯卡拉佩拉大提琴 1852年

正面

背面

琴头

琴头

图为保罗·斯卡拉佩拉大提琴 1852年

该琴具有相当小的体型,只有690mm,但弦总长与成琴一样,采用北意大利特有的枫木Oppio制成。里面贴有两张标签,第一张是1852年做的;第二张是1900年儿子修理时贴的标签,深具历史意义。

朱赛佩·斯卡拉佩拉

(1838—1902年)

朱赛佩·斯卡拉佩拉( ,1838—1902年) 是保罗·斯卡拉佩拉的儿子,据巴齐尼()的介绍,1862年他到法国巴黎跟尼可拉·比安奇( ,1803—1880年) 工作及学习,尼可拉被朱赛佩的认真感动,将所有制琴技巧毫无保留地教给他。1865年回到故乡跟父亲及弟弟一起工作。

1866年朱赛佩在佛罗伦萨帮路易吉·卡斯特拉尼(Luigi )及埃托雷·卡斯特拉尼( )兄弟工作,一直往返于布雷西亚跟佛罗伦萨。1884年当上 di Luigi 乐器博物馆馆长,在博物馆中有更多著名的提琴让他学习。

朱赛佩搬到佛罗伦萨后也尝试生产便宜的工作室作品,在底部打上环状印章以作区别。1902年朱赛佩过世,便把自己的工具留给斯特凡诺。

Viola by 1870

朱赛佩·斯卡拉佩拉 中提琴 1870年

正面

背面

琴头

琴头

图为朱赛佩·斯卡拉佩拉 中提琴 1870年

朱赛佩·斯卡拉佩拉制作的中提琴尺寸长402mm,F孔参照瓜奈利的设计改良而成,保有原始的脖子,里面有“J.”火印。

by 1884

朱赛佩·斯卡拉佩拉小提琴 1884年

正面

背面

琴头

琴头

图为朱赛佩·斯卡拉佩拉小提琴 1884年

朱赛佩·斯卡拉佩拉制作的小提琴使用了瓜奈利的提琴模子,具有相当工整的工艺。采用上选的材料,音量及音质上都非常好。从这把琴中,可认定他是家族中最棒的制琴家。由这把琴的标签可推测他在1880年后定居在佛罗伦萨。

斯特凡诺·斯卡拉佩拉

(1843—1925年)

斯特凡诺·斯卡拉佩拉( ,1843—1925年)是二十世纪意大利斯卡拉佩拉家族的第二代制琴师,斯特凡诺成为专业制琴师的时间相当晚,最初只是其他制琴者的助手,1865年与哥哥朱赛佩从巴黎搬回布雷西亚工作,对斯特凡诺影响很大,他早期在标前写着是他哥哥的学生:“ ed del ”。

1870年他的父亲保罗(Paolo)去世,将所有工具留给兄弟俩人。1884年哥哥朱赛佩搬到佛罗伦萨,便将工具留给弟弟斯特凡诺。1886年斯特凡诺从布雷西亚搬到曼图阿。早期的琴打上“S S”的火印且琴板弧度较平坦。

1902年哥哥朱赛佩逝世后,斯特凡诺便继承所有工具、模型以及漆料配方,后世认为1902年至1915年这段期间,其制作的提琴质量最为优异且独特。1919年斯特凡诺开始指导加埃塔诺·加达( Gadda,1900—1956年),后来因为健康因素,1924年跟加达签约,将所有工具交由加达,约定每个月制作一把白琴给他,由他涂漆完成后贩卖,这个约定直到斯特凡诺过世为止。

图为斯特凡诺·斯卡拉佩拉与加埃塔诺·加达在1924年签订的合约原稿。(奇美博物馆典藏文件)

斯特凡诺制作的提琴琴身以红色底漆为基底,再刷上橘褐色或鲜红色琴漆,晚期外型延续着曼图阿制琴师朱塞佩·达拉利奥( Dall'Aglio,1774—1855年)以及兄长朱塞佩作品的风格。直到现在,斯特凡诺·斯卡拉佩拉琴仍具有相当高的市场价值。

大师的提琴常使用北意大利特有枫木Oppio,音色集中宽广,具有高度穿透力,在外观和音色上都具有古琴的风范,一直是演奏家的最爱。2000年均价已超过10万美元,但是仿冒的假琴特别多。

by 1905

斯特凡诺·斯卡拉佩拉小提琴1905年

正面

背面

琴头

图为斯特凡诺·斯卡拉佩拉小提琴1905年

斯特凡诺制作的小提琴在现今的市场上,是相当罕见的精品。采用上选的材料,琴版弧度较胖,背板中心线常常有接合不完全的黑线,外观粗旷,深红色的漆色,都是大师在巅峰时期所制作的作品。音量上相当具有爆发力,这类型的琴便是音乐家心目中的名器。

by 1924 Vi

斯特凡诺·斯卡拉佩拉小提琴1924年

正面

背面

琴头

琴头

图为斯特凡诺·斯卡拉佩拉小提琴1924年

这把琴便是按合约制作出来的埃塔诺·加达半成品,由大师完成的乐器,使用北意大利特有枫木 Oppio,外观虽然平淡无奇,翻编及弧度及为平坦,但是音色集中,宽广且具有高度穿透力。

埃塔诺·加达

Gadda(1900—1956年)

1919年埃塔诺·加达( —1956年)开始在斯特凡诺·斯卡拉佩拉门下学习,埃塔诺得以学习精湛的制琴工艺。加埃塔诺·加达作工谨慎,但风格深受老师影响,使其作品失去独创性。

1924年埃塔诺跟斯特凡诺签约,接受老师的工具,但一个月要交给老师一把白琴,这个约定持续到老师过世为止。一年后老师便过世,年轻的加达继承了老师的工作室。

1925年之后埃塔诺相当崇拜意大利东部斐拉拉()的制琴大师埃克托尔·索弗利悌( ,1877—1928年),埃塔诺与埃克托尔常有往来,埃塔诺在第二次大战之前制作的很多琴都呈现出风格。1928年埃克托尔到曼图阿拜访埃塔诺,在回程时不幸死在曼图阿火车站。1949年埃塔诺制作的大提琴还得到克里蒙纳提琴比赛奖项。

埃塔诺在第二次大战后至1956年间的作品,外观优美且独具特色,这段期间的提琴也被认为是演奏家的最佳选择。琴头展现出典型的曼图阿风格,漆色多以红色为底漆,上层涂以亮褐橘或红褐色。有些琴会打上“G G”的火印。埃塔诺的儿子马里奥·加达(Mario Gadda,1931—2008年)是他的学生,亦为相当活跃的制琴师。

by Gadda 1937

加埃塔诺·加达小提琴1937年

正面

背面

琴头

琴头

图为加埃塔诺·加达小提琴1937年

加埃塔诺·加达在二战之前制作的琴,琴板翻边呈现风格,音色上平均具有爆发力, 但在外观上明显跟老师斯卡拉佩拉的不同,细致很多,使用的漆菊金黄色,音色相当优美。

马里奥·加达

Mario Gadda (1931—2008年)

马里奥·加达(Mario Gadda,1931—2008年)是二十世纪意大利斯加达家族的第二代制琴师,出生于意大利曼图阿,父亲是著名的制琴师加埃塔诺·加达。他很早就开始做琴,当时他父亲加埃塔诺还在世,但是两人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他父亲过世时他才25岁。一直到60年代晚期他还是自己做琴,但是到了70年代,日本的新客户的订单越来越多,以至应接不暇,于是他请来一批克里蒙娜的学生来替他做“白琴”(未上漆的琴),贴上“、 Gadda、、、、”等等标签,其中以“”制作贩卖的价格最高,根据文件记载,当时超过2000把琴卖到德国、日本和美国。

马里奥教出许多学生及帮他工作的人: Guy,Bruno , , , Gino, , , , ,Bruno , del , Greci, , , ,Renzo ,Carlo Uier,Carlo 。(奇美基金会并未收藏马里奥·加达小提琴)

-Gadda 工作室历史(1857—2008年)

约1850年在北意大利 创立此工作室,1886年搬迁到曼图阿(),是近代曼图阿斯卡拉佩拉( )学派最重要的工作室,涵盖同学派、父子、师生五位重要制琴家,遗留下许多工具、模子及文件,呈现意大利传统制琴的百年提琴工作坊,奇美基金会经过多年交涉,2011年向加达(Gadda)后人购买此工作室。

1847年可以追溯到最早的是保罗·斯卡拉佩拉(Paolo ,1803—1870年)在布雷西亚()制琴,从那时开始使用这间工作室。1865年哥哥朱塞佩()从巴黎搬回布雷西亚后,便一直跟着哥哥工作。1870年父亲保罗(Paolo)去世,将所有工具留给兄弟俩人。1884年哥哥朱塞佩搬到佛罗伦萨,所以工具留给弟弟斯特凡诺()。1886年弟弟斯特凡诺从布雷西亚搬到曼图阿。1902年哥哥朱塞佩过世,把自己工具留给弟弟斯特凡诺。1925年弟弟过世,加埃塔诺·加达( -1956年)接管工作室。1956年加埃塔诺过世马里奥·加达(Mario Gadda,1931—2008年)接管工作室。2008年马里奥过世,家人搁置工作室。2011年奇美向加达(Gadda)后人购置此工作室。

by 1906

安东尼·皮威塔小提琴 1906年

正面

背面

琴头

琴头

图为安东尼·皮威塔小提琴 1906年

安东尼·皮威塔( 1847—(),在威尼斯对岸的小城出生,1902年退休后搬到曼图阿,在斯特凡诺·斯卡拉佩拉指导下做琴,1903—1910年又搬到曼图阿工作,最后搬到帕多瓦(Padua)及克里蒙娜(),他的琴在弧度上跟F孔充满近代曼图阿风格,常用北意大利小枫木Oppio做琴,很多他的琴都被改为“斯特凡诺·斯卡拉佩”标签高价贩卖,琴声充满爆发力,许多人常误以为是斯卡拉佩乐器。

安东尼·皮威塔使用斯卡拉佩惯用的模子制琴,采用北意大利小枫木Oppio做琴,音色明亮干涩,具有爆发力,相当适合独奏使用。

by 1953 Vi

阿曼迪欧·西蒙纳奇小提琴1953年

正面

背面

琴头

琴头

图为阿曼迪欧·西蒙纳奇小提琴1953年

阿曼迪欧·西蒙纳奇( ,1891—1984年 )是斯特凡诺·斯卡拉佩拉最优秀的学生,他虽不如加埃塔诺·加达那样出名,但在工艺技巧上相当突出。他在故乡瓜尔蒂耶里()开设工作室,常用瓜达尼尼()跟瓜奈利()模子做琴,一生制作了约130把琴。

采用上选材料,琴的外观工整,在细节上看不出与斯卡拉佩拉有关连性,但在发声上,跟老师接近,声音明亮干涩且充满爆发力。

by Dante & 1927

单弟·阿佛多·瓜士特拉兄弟小提琴 1927年

正面

背面

琴头

琴头

图为单弟·阿佛多·瓜士特拉兄弟小提琴 1927年

阿佛多·瓜士特拉( ,1898—1987年)与单弟·瓜士特拉(Italy Dante ,1893—1971年)是斯卡拉佩拉的学生,据说兄弟俩曾在斯卡拉佩拉工作室做过三年,之后兄弟开店,制作大量乐器。

他们制作的琴采用“斯卡拉佩拉”模子制作小提琴,颜色偏深红色,从外观上看得出是高速赶工完成,在那时候兄弟俩的乐器卖得相当好。

by 1932

欧斯特·马丁尼 小提琴 1932年

正面

背面

琴头

琴头

图为欧斯特·马丁尼 小提琴 1932年

欧斯特·马丁尼( 1893—1957年),小时候在斯卡拉佩工作室学习,也学习音乐,曾在乐团拉琴,一战以后回到曼图阿工作,1930—1949年间得过许多奖项,1937年在克里蒙娜()制琴比赛获低音贝斯金奖。他是一位多产的制琴家,制作超过300小提琴、10把中提琴、50把大提琴、45把低音贝斯,甚至有类似小号的小提琴。

琴的漆色与老师斯卡拉佩深红色类似,外观工整简洁,是曼图阿时期优秀的作者之一。

感谢广州市罗曼士乐器制造有限公司

对本公众号的资助与支持!

图为广州市罗曼士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厂区

下列图片为

广州市罗曼士乐器制造有限公司

产品图

广州市罗曼士乐器制造有限公司

.,LTD.

销售部:广州市天河区马场路16号富力盈盛广场(B栋)1106

总机 :+86-20-

传真 :+86-20-

邮编:

外销邮箱 -mail:

内销邮箱 -mail:

厂址: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育才路13号

总机 :+86-20-

传真 :+86-20-

邮编 :

E-mail:

广东省乐器协会微信公众号由

全国知名爱丽丝琴弦制造企业

——广州市罗曼士乐器制造有限公司

独家资助与支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