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的生物钟是福楼拜式的,你们呢?

日期: 2025-04-13 11:02:13 |浏览: 2|编号: 9315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最近小编的生物钟是福楼拜式的,你们呢?

现代人最多的烦恼是什么

不能好好睡觉肯定是其中之一

二号最近完全睡不好

并不是因为《怪奇物语》

并不是因为《昨日之岛》

(为什么这本埃科这么好看!!)

并不是因为上海太冷

可能因为二号要变成一名艺术家?

先别异想天开,看看艺术家的作息先把

美国作家Mason 写过一本名为《每日惯例:艺术家们如何工作》(Daily : How Work)通过对161 位艺术家日常作息的分析,试图在其中找到答案。

为了更直观的体现这些天才们一天的作息,Mason 设计了一个时钟图。圆圈顶端刻度划为午夜 0 点,而底部刻度则为中午 12 点,每一格都代表一个小时。

本着一种狭义乐观精神,决定对照一部分作息表,寻求安慰。

贝多芬的一天

在没有现代网络的古典时代,音乐家贝多芬每天6点起床(健康!),早餐是精心准备的咖啡 —— 每一杯都为 60 颗咖啡豆,他通常会亲自数出来。(优雅!)整个上午直至下午 2 点,他都在工作谱曲,剩余时间则属于社交、进餐和运动。不过就算在散步时,他也会随身携带乐谱和铅笔记录灵感。(勤奋!)

天才会把自己大脑最清醒的时间用于工作,其他时间的活动,往往都在为这段创作时间积蓄能量。

贝多芬一天睡8个小时,一般10点入睡。 Pass!

康德的一天

严格遵循时间表的康德,也是早睡早起的模范,他晚上 10 点入睡,早上 5 点起床。(贝多芬输了)写作仅占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上午的重头戏则是教授四个小时的授课,40 年来雷打不动。(名师风范)

午间,康德会去酒吧享用全天唯一的正餐,而下午 4 点到 7 点和好朋友 Green 的密谈交流,准时得足以让邻居来校准调表。(嗯,《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几乎所有时间都与哲学思考有关。他精准、规律的作息安排,不仅让他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也让他活到了80岁。(......)

康德五点起床,握手! 但他睡7个小时, 手松了!

福楼拜的一天

福楼拜的写作时间基本集中在深夜,通常直至凌晨三点。(咦?)

在睡 7 个小时后,早上10点起床,读报、收信件、抽烟斗、洗热水澡,以及和母亲聊天。下午则是固定的 5 小时阅读时间。用完晚餐后的写作前,他还需要 1 个半小时继续和母亲交谈。(欸?)

可以看到,福楼拜一天花在阅读和写作上的时间,是超过10个小时。(啊!)

除了不和妈妈有那么多话可聊之外,与福楼拜保持惊人一致。

狄更斯的一天

狄更斯与贝多芬都睡8个小时,美好的古典派作息。日常的8 个小时的睡眠后,狄更斯每日早上 9 点到下午 2 点都在写作,并且要求周围环境绝对安静。(我们有狄更斯式打卡)

接着他会在伦敦或者是乡间散上三个小时的步作为午休,散步回来时,脑中充斥着新的想法与点子。(但没有狄更斯式午休)

为什么狄更斯的wake要整整一个钟头?谁有类似经验请文末评论展开谈谈。

巴尔扎克的一天

睡眠时间同为7个小时的巴尔扎克,相比起来则是十足的工作狂。

他凌晨 1 点起床连续写作 7 个小时,早晨 8 点 “午睡”一个半小时。在每天 50 杯黑咖啡的刺激下继续写 作 6 个半小时,社交和运动的时间则被压缩在两个小时之内。傍晚 6 点,巴尔扎克准时上床。(呵呵。)

巴尔扎克一天花在写作上的时间是13个小时。他如此勤勉,部分原因是数次经商失败,导致人生很长一段时间都负债累累,要靠写小说来赚钱还债。(感动!别问为什么。)

经商前的巴尔扎克会不会工作和睡眠时间是反着来的?

达尔文的一天

达尔文的每日安排简直丰富多彩。8 点醒来散步,独自一人吃早餐,专注工作偶尔嗅嗅鼻烟,读私人信件,并倾听夫人艾玛大声阅读家庭信件。在一个半小时的工作后遛狗,吃午饭,阅读报纸。午睡,进行每日第三次散步,继续工作,独处。听妻子朗读小说,吃鸡蛋,和妻子玩双陆棋,阅读科学书籍。躺在床上两个小时清醒着思索问题,再入睡。(可爱!)

达尔文之所以能这么悠闲地度日,因为他家里非常有钱,而他的妻子(也是她的表姐)比他更有钱。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一辈子没找过工作,环游世界,科学研究,这些纯粹是他的兴趣还好。(原来如此)

可爱人大都有钱,但有钱人未必可爱吗?

W·H·奥登的一天

大诗人 W.H. 奥登也非常推崇固定的日程表,坚持在早上 7 点至 11 点半工作。

早起喝咖啡,工作时他需要服用苯丙胺来集中注意力,晚间喝烈伏特加马丁尼,靠速可眠入睡。奥登将这些药物当做“在精神厨房中减轻劳力的工具,尽管这些工具非常粗糙,很容易伤害到厨师本人,也经常出故障。

速可眠、马丁尼、伏特加是奥登的睡眠三板斧,化学助眠了。

当然,Mason 在书中不止提到上述那些艺术家

如果你还感兴趣,可以访问他的个人网站看的更多

这些创作者的作息时间,即使有一些不可理喻的部分

过于疯狂的工作时间或者完全颠倒的作息

但至少他们的每一天都十分充实

有各自沉迷的爱好与生活

不管是音乐、写作、科学研究、哲学研究等

他们的一切作息都为爱好服务

作息表也许可以提供一些什么,但更重要的是爱好本身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补觉

希望大家保持兴趣

同时身体健康

文中图片来自Mason 个人网站,翻译文段摘自网络

发布时有酌情删改,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

抢走二号睡眠的三件事

《昨日之岛》

[意] 翁贝托·埃科 [译] 刘月樵

天呐,最近周末在家打了半天异度之刃2,疲惫之际决定起来休息休息,遂躺在沙发顺便拿起手边一本《昨日之岛》。坦白说,埃科之前的作品对我的吸引力就还好,但天知道为什么埃科的这本书如此好看,一口气读了很多页,完全忘记了游戏。

大海,孤岛,冒险还有中世纪的历史纪实,教会与间谍,求生与爱,以前从没注意到埃科的笔可以如此生动可爱,富有诗意。罗伯托无疑是我今年最喜欢的少年,他勇敢,诚实,冒失却不怕犯错,对知识的崇仰和对爱情的执着都无比真挚感动,而这一切在南太平洋那个神秘的岛屿上演。我因此有两天每晚少睡一个钟头。

《漫长的告别》 日剧版

[原著] 雷蒙德·钱德勒 [改编]渡辺あや

差不多看过三个版本《漫长的告别》的影视版,但这部日剧版没有看,前段时间因为众所周知社内再版了钱德勒的全套文集,作为忠实的钱德勒迷,二号我自然也马不停蹄地再度重温这位最爱。

真感动啊,《漫长的告别》即使已经读了三遍,再度翻看原著,看到马洛对特里的深情告白还是忍不住眼角湿润。日剧版选了浅野忠信来扮演马洛我一点意见也没有,还有些好奇。这好奇在上个周末,读完《漫长的告别》新译本后再次点燃。

星期天,晚上十点半,我本打算看一集就好,结果看到凌晨三点,于是次日完全大脑晕厥,以至于昨天的微信每日读出了错误,应该是122期,却做成了121期,啊。。。。很抱歉。。。

《挪威的森林》

(30周年纪念版, 2018年2月初上市)

[日] 村上春树 [译] 林少华

因为《挪威的森林》出版30周年纪念,打算在最近重新读一下村上春树,大概又将牺牲掉好几个夜晚。询问一位80后前辈当初买《挪威的森林》的理由,她这么回答我。

“我们都失忆了,互相觉得是对方带着自己去买的。”

像是一个既模糊但又清楚的答案。

《挪威的森林》中文版亦过去十九年,作为一个并没有加入最初“村上热潮”的年轻人,不太明白风潮如何形成,而村上春树究竟对大家带来怎样的影响,也很寥寥。据说小说家双学涛也是一名忠实的村上书迷,98年的双学涛21岁,和书中的渡边年纪相仿,当年他是如何迷恋上村上春树,又从中发现了什么呢?也许这个周末你可以和我一起去听听他的故事。

本周日,上海中华艺术宫0米多功能厅,我们将和村上春树简体中文版译者林少华、小说家双学涛一起谈谈村上春树的这些年。

详细情况可点击今天的次条推送参与报名,异地读者亦可关注凤凰文化直播,以及我们上海译文出版社官方微博,届时会有活动全程直播。

这周无论如何,周六都要睡够。

上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