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云外镜
追忆绘卷
一、归于寂
终焉之刻,阴阳再度相会,救世神镜坠落云端,灵识堕入虚无黑暗。
两人残破的灵识漂浮在意识的洪流之上,洪流中流淌着众生的恶念,他们将云外镜包裹,逐步侵蚀他们残存的灵识。
就在此时,虚无的黑暗中被撕开一条裂口,一束微光映照进黑暗空间,落于黑白镜身侧。
犹如被这光芒所震慑,附着于他们身上的污秽之物尽数褪去。
两人也从黑暗混沌中清醒过来。
“阴,你听到了么,那来自遥远彼端的呼唤。”
“阳,我听到了,那是晴明他们的声音。”
黑白两镜相互对坐,闭目坐禅,坚守心神,免于侵蚀。
“只要触碰那束光芒,便能回应他们的呼唤,阴,让我们一起离开这里吧。”
“可离开这里又能如何?何处不是心笼。”
阴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陷入了沉默
阳睁开双眼,凝视着略带迷茫的黑镜说道。
“我明白的,你心中仍有隔阂,可你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成为云外镜,又是为何选择来到人世的么?”
白镜轻触黑镜的额头,一股暖流涌入脑海,跨越千年的回忆在黑镜脑中逐渐明晰。
那时的自己还是禅室中的一枚灵镜,而他则是一位聪慧的小僧。
二、镜中景
白絮纷纷扬扬飘落空中,小僧在禅室与镜对坐,悬于墙壁上的镜面,溢出光芒,镜中世界映照天地,包罗万象,令小僧心生向往。
当他轻触镜面之时,镜面翻转变换,不知不觉小僧便入了镜中,高山,流水,凉亭,竹林间,一座雅致的茶室立于其中。小僧为美景所惊叹,如同置身世外桃源。
“可有仙人居于此地?”小僧出声呼唤。
声音回荡在山谷,却无人回应。
此时他的身后传来三味线的弦音,清澈动听,一个熟悉又温柔的女声歌喉传入耳畔。
“娑罗双树花失色,盛极必衰是沧桑。”
小僧闻声回首,惊讶地看到,坐于凉亭中,弹奏三味线的,正是自己已逝的母亲。
“母亲大人!”
小僧激动地走向母亲,伸手触碰间,只见女子突然化为烟云,消散而去。
“那是由你的心镜所映,投射而来。”小僧的身后出现一位长发少年,面容与他一致。唯独左眼角下一颗痣与自己位置相反。
“灵镜啊,这便是你的创造的镜中世界么?”小僧望着眼前的黑发少年询问道。
“这里确为我的镜中世界,亦是你的心中之景。我乃灵镜,映照世间,直指人心。”
三、隐于山
竹林摇曳,落叶飞花,镜中世界纯净优美,心中之景也皆被映射,令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灵镜在此幻化出一个名为隐山的小世界。
隐山之意便是居于深山幽谷中,隔绝人世。远离世间的纷纷扰扰。两人在此种花,煮茶,观雪,好不悠哉。灵镜偶尔会与小僧聊起外面的世界,说起他从未听过的奇闻异事,小僧未曾出寺,总是听得入迷。
每当小僧坐禅入定,灵镜便安静地守候在他身侧,替他驱赶一些想扰他修行的下等魍魉。
小僧对灵镜谈起自己的禅定心境。
一开始能感受到自己身轻如羽,如云端起舞,如飞鸟翱翔,逐渐地,身体失去感知,而心则犹如大树一般扎根一处,不偏不倚。枝叶延展,深入虚无。最终达到一种无限寂静的状态。
灵镜未曾体验过这般境界,但却能将小僧感悟投射于心,长久以往,也慢慢积攒了些慧心。
终有一日,小僧告知灵镜,自己已悟得身心解脱之法,是时候下山入世,求道传法。
灵镜心生不解,劝说小僧,望他能留于隐山。
“世间污秽,世人难渡,肮脏的罪恶会将人心浸染,心中蒙尘。何不选择在此独善其身?”
听闻黑镜的疑惑小僧微笑地回道:
“即便深知世间残酷,我依旧选择看到世间的美好。隐山固然很美,却并非我所渴求的真实。”
四、入世间
“佛法在世间,难离世间觉。下山求道,是为渡世,亦为寻求自身意义。”
小僧留下这句话语后,便离开了隐山,回归现世。残烛微光照亮禅室,小僧感叹在隐山度过的数年,不过现世中几日。如今想来如同幻梦一般。
此刻,悬于墙壁的镜子发出微光,镜中人显于镜面之上,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小僧望着灵镜,想要出言宽慰,却不知从何说起。
灵镜没再挽留,只是无奈叹道
“我知道的,你本心向来如此,从不会轻易改变,我无意将你阻拦,若你在世间悟道。
他日修成归来,也请渡我出苦海。”
“嗯,有朝一日,我一定会回到这里,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
小僧微笑地告别灵镜,离开禅室,踏上了入世之旅。
自小僧走后,禅室空荡荡,镜中人看向镜面,却再无法映照出自身模样,年复一年,独坐镜前,望着镜中空影,记忆中的面庞变得模糊不清,灵镜的身影也愈加虚幻。
世人通过镜面认知自己,灵镜亦然。
一天夜里灵镜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化为蓝蝶,随风飞舞,离开镜中,飞入世间。
他俯瞰世间万象,广袤的大地上不仅遍布着无尽的灾难与战乱,亦有着美丽的山水风景。终于,他寻得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蓝蝶俯身落下,围绕着小僧飞舞,可小僧却不曾察觉到他的存在
最终梦醒,自己仍处于镜中,而小僧亦未归来。
“怎会生出如此梦境,我对现世毫无留恋,唯有隐山才是我的归宿。”
五、寻本心
光阴如白马过隙,十几载便这么一晃而过,悬于墙壁的镜面,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埃,一天夜里,镜面上的尘埃缓缓剥落,一束光芒汇入镜中。
小僧终于回到了隐山,可此时的隐山已不似曾经,残叶败柳,枯草丛生,曾经雅致的茶室也变得破败不堪,小僧呼唤故友的名字,却无人回应。
小僧走到一处衰败荷塘前,朝水中望去。自己的倒影映入水面,随即,水面荡起层层涟漪,灵镜的面孔从水中浮出。
灵镜看见小僧,眼中露出惊异之色。
“你真的回来了么?长久的等待令我忘却时间,迷失自我。”
小僧淡淡一笑,他的本心如初见一般未曾改变。
“是啊,我回来了,虽然现实中的我已久病缠身,面容憔悴,本望能走回雪峰寺,可预感大限临头,时日不多。只得选择在一处静修林入定,但我的心,我的灵识却飞旋而起,穿过群山万壑,越过汪洋大海,终于回到雪寺,与你在镜中相会。
灵镜啊,我为实现约定而来,告诉我,你所求何物?”
灵镜动容,沉思片刻,终将自己的困惑告于灵童。
“在隐山的这些年,我的内心依旧迷茫,不知自己为谁,亦未能寻得自身的存在意义。”
“灵镜啊,存在本身是没有意义的,真正的意义是由心赋予,要靠自己去追寻而来。”
“那么你呢?你已经找到了自身的意义么?”
“我行走尘世,游历人间,我与世人的生命对你而言不过昙花一现般短暂,世间之人有的沉迷享乐,掩盖空虚,放弃思考存在的意义,亦有人被繁重的枷锁束缚,无暇去思考存在的意义。”
“旅途中,我艺食化缘,遇到过天灾,战乱,甚至生命的威胁。一路识得人情冷暖,世间无常。在这过程中,我不断做出艰难抉择,而那些抉择又使得我离所追求的意义,更进了一步。”
灵镜惊叹于小僧的经历,不由感叹。
“原来如此,这十几年来,呆在此处的我,困于囚笼,一成不变,而离开了此处的你,却真正地获得了成长。”
场景再次翻转变换,小僧离开镜中回到现世,他走向禅室门扉,将门拉开,又是一年的落椿飞雪。
小僧回过头温柔地对灵镜说道。
“不如离开雪寺,去往尘世度劫吧。届时,你将历经无数磨难,也将在苦难中不停地做出抉择,或许有一日,你会在其中寻得自身意义所在。”
六、渡数劫
小僧触碰镜面,两者产生共鸣,化为阴阳,过去的彼时彼刻,恰如现在的此时此刻,只是现在的他们仍旧处于混沌无光的黑暗之中。
凝神禅坐间,他们的灵识穿过了意识的洪流,一窥遥远的彼岸,在那个无边无垠的暗夜尽头,他们看见了一个燃着火焰的庞大身影,正狰狞地凝视着他们。也许那预示着一场不得不渡的劫难,亦或许那预示着他们生命的尽头。
“你看到了么?在彼岸那端映射的未来,若我们选择在此陷入沉睡,终将与虚无融合。迷失自我,忘却存在的意义。但选择苏醒也将面临未知的劫难与挑战。如今的你,要作何选择。”
从顶端裂口泻下的光芒映照到白镜的脸庞,这束光芒中蕴含着温暖的力量,将他们破碎的魂识渐渐聚拢。黑镜叹了口气,露出了无奈的微笑。
“我们之间的旅途,尚未结束。正如这场旅程的起点,需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启程修行,惝恍迷离。漫漫长路,返本还源。
云峰雪寺,腊月寒冬,枝权上白椿盛开,焕发生机。白絮飞舞,金堂之下。
晴明看向手中碎片,镜面荡起层层涟漪,如同共鸣一般颤动着,涌出一条蓝线,指向椿树林中的一个方位。
“看来是云外镜回应我们了,当收集的记忆灵识充盈镜面之刻,便是唤醒云外镜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