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治疗艾滋病引发的风波
本文首发于百科TA说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艾滋病,又叫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HIV病毒引起的,是一个极具危害性的传染病。从1981年美国首次正式宣告艾滋病病例到如今进四十年的时间,艾滋病已经发展成为有千万患者的世界疾病。无数人问其色变,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艾滋病,因为它攻击人体CD4T淋巴细胞的特殊性,导致目前人们还没有办法治愈这种传染病。这样的不治之症,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小的恐慌。例如,最近微博上“艾滋病渣男炫耀又感染一名女大学生”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该男子身为艾滋病患者,却肆无忌惮的如疯子一般把自己的不幸传染给其他人。这种触犯法律,践踏良知的行为应该遭到世人的唾弃。可是同样的,男子报复社会的行为和受害者意识的疏忽,都说明了艾滋病在群众心里引起的恐慌,还有人们对于艾滋病预防意识的缺失。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的生物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十一月在中国健康的诞生。这一对婴儿将会天生免疫艾滋病这种可怕的疾病,这个实验对于艾滋病的预防有着重大意义。“天生免疫艾滋病”这是一种什么概念,这以让全球死亡2000多万的顽疾终于有了预防的措施,有了这项基因编辑技术,人们就可以再也不用害怕艾滋病的侵袭,这是给人们带来的了天大的“福音”啊!但贺建奎希望的,人们肯定他的研究成果、歌颂他伟大的功德的情形并没有出现。相反,出现了铺天盖地的叫骂声,一时间这个想为人类造福的科学家成了众矢之的。那人们为什么要反对这个预防艾滋病的技术?
CCR5基因
生物学家贺建奎,他在实验室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受精卵上修改了CCR5的基因。我们都知道,HIV是免疫缺陷病毒,它可以精准的识别CD4T淋巴细胞,就是因为这个淋巴细胞的表面有一个天然的分子路标被HIV识别,这个分子路标就是CCR5基因产生的。如果没有这个分子路标,HIV病毒就会像一个睁眼瞎子无法识别并且攻击淋巴细胞。同样的换句话说,没有了这个CCR5基因,人们也就不会得艾滋病。那事实是这样吗?没错,北欧后裔有很小一部分的人缺失CCR5基因,是一个天然的缺陷。他们永远不用担心自己得艾滋病,总体的健康状况也不错。著名的柏林病人案例就是用了这种缺失CCR5基因人的骨髓移植而治好了自己的白血病和艾滋病。这些案例让科学家对于艾滋病的治疗,有了切除CCR5基因的思路。
基因编辑的风险
既然这种CCR5基因缺失本身就有存在,把它用于临床治疗艾滋病这种严重、致命的病毒应该是患者的福音才对啊。那么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关键就在于基因编辑的风险。
基因编辑听起来高大上,就像科幻电影里面的疯狂科学家,动用基因科技把一些稀奇古怪的基因融合到人体造出一个个可怕的怪物,拥有可怕的能力。但是现实当中,和基因有关的技术都还不够成熟。基因编辑技术早前也有基因剪切的技术,但是因为太过复杂所以约束了此类基因编辑的实验。直到这个基因剪刀的出现,让基因剪切变得简单。基因编辑的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当中,可是始终没有运用到新生儿上。
首先即使是精准的基因剪切技术,也没有办法保证不发生“脱靶”现象。人有30亿的碱基,想要在这么多的碱基中准确无误的截取一小段基因,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就是一个碱基的差错导致患者终生都要在输血和痛苦中度过。再者,人们目前对于基因领域探索的太少,无法确定缺失CCR5基因会给患者带来什么后果。所以,这样的技术一旦发生偏差对于患者来说,就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这种基因编辑技术更可怕的是,可能会污染人类的基因库。如果不幸的发生了“脱靶”现象,让这两个孩子失去了原本正常的碱基。因为编辑的是受精卵,她们的生殖细胞也会被改动,造成了他们的子孙后代可能会受到一些新型遗传病的困扰,乃至污染了整个人类的基因库,发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虽然现在艾滋病无法治愈,但不代表不可以治疗。父母是艾滋病患者的,已经有成熟的阻断疗法,可以让孩子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不被感染。性传播只要有良好的生活作风,使用安全套,艾滋病也不会找到你。即使你得了艾滋病也不意味着死亡。著名的NBA球星魔术师约翰逊,1991年因为艾滋病宣布退役,但是他至今还好好地生活。层出不穷的治疗方法已经让艾滋病开始渐渐的变为慢性疾病。所以,从风险和回报上来说。基因编辑婴儿无疑是冒着未知的风险去争取微乎其微的收益。
影响着未来的基因编辑发展
如今生物学家贺建奎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不可否认他开启了这个人类新世界的大门。至于这个大门会带领人类走向繁荣还是衰亡我们都不得而知。他把基因编辑的技术从“治疗”推动到了“预防”。在此之前有人进行过基因编辑的治疗,修改了自己的免疫细胞。但这是本人同意的,且只会对他自己造成影响。当基因治疗到了“预防”的这一地步,任由它继续发展。那么随着人类对于基因领域的探索,发现更多疾病的相关基因。那么一个人在出生之前就将会接受基因编辑的“洗礼”。剪切、添加、修改着一段段的基因,甚至就可以改变婴儿的先天疾病、先天缺陷、家族遗传病等等。每个人的基因都会被大量的修饰。当人们的基因技术走到可以像程序员一样自由编码的时候,“预防”就会变成“改善”。一部分有权有势的人就可以让自己拥有自己想要的外貌、拥有超人的力量、拥有过人的智慧,由此就打破了物竞天择的自然定律,让公平公正的社会法制荡然无存,人又会回到三六九等的社会。等到发展至最后,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的修改、编辑自己的基因,那么基因编辑技术就会像整容手术一般,所有的人也会变得千篇一律。那么我们个性鲜明、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也将消失。
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的约束
基因编辑技术其实早就可以做受精卵的编辑,迟迟没有这么做的原因,自然就是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以前进行基因治疗都是患者自愿,但是本身可以不被感染HIV病毒的两个婴儿,稀里糊涂的就被切去了CCR5基因。他们长大一点之后,也不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被叫去抽血检查一下,被要求什么东西不能碰,什么东西不能吃。他们父母的姓也被爆出来,就注定她们以后的一举一动都将受到媒体的焦点关注。更大一点来说,她们可能在以后因为这一次的实验,染上了其他本不应该得的疾病。等到她们应该结婚生子的时候,确实基因导致的遗传病被发现了,为了防止基因库被污染,她们也就可能被要求绝育,这么做挑战到了法律的权威。她们没有丝毫过错,这一生却都被人强行干预了。
在我国,基因编辑婴儿是不合法的。相关的规范规定,技术人员只可以对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超过十四天,也禁止以生殖为目的对人类的配子、合子和胚胎进行基因操作。贺建奎的实验明显两项都不满足,他也会受到有关部门的查出。同时如果他所说属实,在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完成研究,该医院也可能会被吊销许可证。
现阶段,在人类还未掌握基因技术的时代,我们不能贸然的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自身。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力量,同时也可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毁灭。我们还不知道它究竟是阿拉丁神灯,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可是此刻它已经在我们的面前打开了,何去何从我们都需要慎重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