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缘!诺奖新晋得主月底来沪!癌症有新疗法来了?
新
·
闻
·
坊
早起的鸟儿看过来
清晨看点“早”知道!
今日天气
1008
长假余额清零
已经出门上班的坊友
请举起你们的双手~
今天白天,申城天气以阴天为主,有短时小雨,雨水较弱,对出行影响不大。傍晚以后转为多云到阴。受冷空气扩散影响,北到东北风风力略有加大,体感更清凉一些,气温在19~23℃之间。周四(10日)以后,受地面弱高压的影响,最高气温将小幅上升至27℃左右。
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
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
寒露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意为气温降低,地面的露水更寒更冷,将要凝结。有谚语曰:“寒露不露脚”,意思是寒露就要注意足部保暖了。寒露以后,天气少雨,风也逐渐大了起来,很多人会感觉咽干、皮肤干燥。因此,饮食方面要多吃一些柔润食物,如芝麻、糯米、大枣、山药、蜂蜜、乳制品等。同时还可以多吃鸡、鸭、牛肉、猪肉、鱼、虾等增强体质;少食辛辣食物;注意多补充水分,适当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葡萄等水果。
今朝上海热点多
且随小坊看过来
两位诺奖新晋得主月底要来上海啦!他们研究的“氧气感知通路”究竟是?
当地时间10月7日,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威廉·凯林( G.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 以及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获得这一奖项,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可用性。
众所周知,对地球上的生物体来说,氧气非常重要。氧气浓度上升或下降,在细胞层面基因的表达等生理活动都会随之改变。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通过一个叫做“低氧诱导因子(HIF)”的蛋白质分子来调控的。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主任、长江学者朱依纯教授说,“人体对于氧气的需求,必须达到微妙的平衡。缺乏氧气会窒息而死;氧气过多又会中毒。那么,人体如何感知氧是多了还是少了?三位科学家从源头揭示了这一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两位新晋得主和上海也颇有缘分,因为本月底,他们将来沪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威廉·凯林和格雷格·塞门扎两位科学家将于本月来上海参加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图为威廉·凯林的确认函和亲笔签名。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供图
小坊还了解到,近期,全球范围内出现的几个新药均以HIF为靶点。今年7月,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发表了瑞金医院陈楠教授领衔的关于“肾性贫血创新药罗沙司他”的研究著作。作为国家一类创新药,全球首个口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已于去年12月上市,用于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治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7月25日发布最新的肾性贫血治疗药物-罗沙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性贫血的研究结果,由上海专家领衔完成。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程金科表示,近年来,在癌症治疗领域,抗血管生成(抑制从之前存在的血管中形成新的血管)可作为多种常见类型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的靶点,因此,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抑制剂也成为了抗肿瘤治疗武器之一,“诺奖成果就是研发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基础。”他解释,肿瘤生成离不开新生血管,如果能降解HIF-1α或相关蛋白(如HIF-2α),便有望对抗恶性肿瘤,可喜的是,目前已有类似的疗法进入了早期临床试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