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反噬:美国本土企业首当其冲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贸易风暴,美国本土企业成为这场风暴的首个受害者。从汽车制造到消费品行业,关税的冲击波正在撕裂供应链、推高成本,并迫使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场政策实验不仅未能实现制造业回流的预期目标,反而让美国经济陷入更深的不确定性。
汽车行业是关税政策的重灾区。特朗普政府对全球汽车和卡车征收的25%关税已于4月3日正式实施,这一举措直接导致多家汽车制造商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德国大众汽车宣布对美国销售的进口车加收“进口费”,并暂停墨西哥工厂对美发货。其在田纳西州生产的Atlas SUV因依赖进口零部件,也可能受到关税波及。日产汽车则因关税压力暂停接收美国市场对两款墨西哥产英菲尼迪SUV的订单。英国汽车品牌捷豹路虎宣布自2025年4月起暂停从英国向美国出口车辆,这对英国对美汽车出口额高达83亿英镑的市场造成重大打击。总部位于荷兰的斯特兰蒂斯汽车集团宣布暂停墨西哥和加拿大两家工厂的生产,导致美国印第安纳州和密歇根州约900人面临裁员。
关税政策不仅冲击汽车行业,消费品行业同样未能幸免。可口可乐公司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表示,关税可能导致玻璃、钢铁和铝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从而增加瓶装或罐装饮料的运营成本。意大利葡萄酒协会警告,受到高额关税威胁,部分美国进口商已暂停装船,欧洲葡萄酒公司委员会估计,运输暂停每周将造成约1亿欧元的损失。美国华盛顿特区鸡尾酒酒吧的饮品主管邓恩表示,如果关税生效,可能需要投入近10万美元囤货以锁定未来六个月的成本,但这是一场豪赌。
服装和鞋类行业也受到关税政策的严重冲击。美国对越南加征的46%“对等关税”进一步加剧了贸易商的困境。耐克在越南拥有130家供应商工厂,生产其鞋类总量的50%;阿迪达斯39%的鞋类也依赖该国。美国服装与鞋类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拉马尔批评此举对经济有害,称服装和鞋类产品的平均关税已经比其他美国进口产品高出五倍多。关税的增加只会加剧美国家庭和企业的财务压力,推高通货膨胀,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
家具和电子产品行业的进口商同样面临价格波动与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双重压力。美国家具制造商协会警告,对木材及其衍生产品征收的232条款关税将重创国内家具行业,推高新房建设和旧房翻新的成本,进一步恶化房主和美国住房行业的处境。美国消费技术协会首席执行官夏皮罗将特朗普的全球性关税比作“对美国人民的巨额税收”,认为这些关税将助长通胀,摧毁就业,甚至可能将美国经济拖入衰退。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不仅未能实现制造业回流的预期目标,反而让美国经济陷入更深的不确定性。法国桥智库主席周瑞指出,特朗普政府高关税的长期赌注是促使企业将投资从欧洲转向美国以规避成本,但这一策略未必成功。作为欧洲投资者,既可以选择留在欧洲,也可以前往美国。当美国关税很高,若在美国设厂生产,仍会从全球采购原材料,这是否更具盈利性并不确定,甚至可能适得其反。短期来看,这还可能扰乱经济秩序。
美国最大的家具制造商和零售商阿什利家具产业公司首席执行官瓦内克敦促家具行业的高管们,在特朗普政府最近宣布实施广泛的全球关税后,不要采取仓促行动,关键词是保持冷静,在了解更多情况之前不要改变策略。对于轻工类制造商来说,鞋类供应链搬迁需两年,规划周期更长达五年。德意志银行分析师科克伦表示,即便墨西哥、巴西等生产地可能可以替代越南,但订单合同周期意味着变化需18至24个月。找到更便宜的地方几乎不可能。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席法塔斯表示,除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边缘声明宣布之外,特朗普将无法吸引制造业投资。美国失业率已很低,容纳空间有限。其他经济体将远离美国,因为美国已成为一个不可靠的合作伙伴。这是个重大转变。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如乌云笼罩,美国本土企业首当其冲。这场政策实验不仅未能实现制造业回流的预期目标,反而让美国经济陷入更深的不确定性。关税的冲击波正在撕裂供应链、推高成本,并迫使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场风暴的最终受害者,不仅是美国企业,更是辛勤工作的美国家庭。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