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精彩纷呈
成都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精彩纷呈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11月29日,在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成都市举办了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学生倡议、视频展播、主题小品、主题游戏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广泛宣传防艾知识,凝聚社会共识,引导公众珍爱生命,远离艾滋。
发布高校学生防艾倡议
为优秀防艾志愿者团队授旗
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民族希望,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工作值得重视。为加强青少年群体的防艾教育,成都市打造了高校防艾品牌活动——蓉你说艾,目前已经举办了六届,选出近200名优秀大学生讲师,在成都市、达州市、泸州市等地高校、中学进行防艾宣讲。此次活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演唱了原创歌曲《蓉你说艾·我们一起闯》。
为进一步加强相关教育,让更多青少年主动加入到防艾队伍中来,四川省组织专家提出高校学生防艾倡议,而这一倡议也在此次主题活动中发布。现场,青年志愿者们一起走上舞台,共同宣读了倡议,主办方也为成都市高校优秀防艾志愿者团队代表进行了授旗。除此之外,现场还通过相声、情景剧、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生动地科普了防艾知识和风险识别。
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
构建“三线一网底”特色防艾体系
艾滋病防治不仅需要青少年的力量,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为激发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投身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提升全社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此次主题活动,主办方还邀请了凉山州疾控中心退休职工李崇行、成都市疾控中心防艾人员奚静、自贡市自流井区第三人民医院医生朱曼莉、南充市顺庆区妇幼保健院医生张雨琪、眉山市天府新区青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艾人员任佳丽、成都七中英才学校教师黄媛、成华区猛追湾街道建华社区工作人员晏丹萍,讲述他们的防艾故事。
记者了解到,“三线一网底”是四川省特色的艾滋病防治体系,这一艾滋病防治体系的建立有效加速了四川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向2030年终结艾滋的进程。“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特点,终结艾滋病流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成都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广泛宣传,凝聚社会共识,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筑起艾滋病防治的坚固防线。
打破谣言、正确看待
成都市疾控中心专家谈艾滋
共享单车里的“艾滋针”会传播艾滋病;只要得了艾滋病就是得了绝症;艾滋病只有特殊人群才会得;一旦发生高危性行为就没办法补救……一直以来,关于艾滋病都有着不少“传言”,这些对艾滋病的误解往往使得大家谈“艾”色变。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终结艾滋的前提是必须要了解艾滋,正确看待这一疾病。关于艾滋病的话题哪些是“误解”?哪些需要大家重点关注?针对这些艾滋病相关的问题,日前,记者采访到了成都市疾控中心性病与艾滋病防治科副主任医师代珍,邀请她为大家答疑解惑。
记者:被共享单车坐垫里所谓的“艾滋针”扎了会得艾滋病,这个传闻是真的吗?
代珍:这是一个谣言。艾滋病病毒一旦脱离体液环境,它的存活和感染能力都会大幅下降。因此即使针头沾有HIV感染者的血液,由于病毒量极少,且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感染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另外,在公共泳池游泳、共用坐便器,在公共卫生间里用别人摸过的卫生纸等行为都没有感染风险。HIV的传播需要同时满足具有活性的病毒、足够的病毒量以及病毒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体内几个条件。日常生活中握手、拥抱、一起用餐等都不会传播HIV。
记者:艾滋病是否离普通人群很遥远,只有特殊人群才会得?
代珍:艾滋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着世界各地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现存活3990万例艾滋病毒感染者,每年新增上百万例感染者。目前,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对于任何个体来说,一次不安全的性行为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要么感染,要么未感染,不存在中间状态。
记者:一旦确诊艾滋病就被判“死刑”,这种看法正确吗?
代珍:实际上,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更新和普及使得HIV感染生存期明显延长、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如果HIV感染者能够尽早获得并坚持规范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免疫系统可以得到保护或者重建,病毒载量可以降低到检测不到的水平,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还可以降低传播给他人的风险。目前,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有机会通过有效治疗维持相对稳定的病毒学抑制,平均寿命得到延长。但至今尚无治愈艾滋病的药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仍需要每天定时服药,终身治疗。
记者: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HIV,应该去哪里检测呢?
代珍:如果发生了高危行为,建议在窗口期后进行检测。窗口期指病毒进入人体后,能检测到感染标志物的时间,通常进行抗体检测的窗口期为3-12周。进行HIV抗体检测可以去二级及以上医院,除高新区、天府新区、东部新区的各区(市)县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也可以搜索“蓉艾检”小程序,点击“预约检测”,查看自己周围的检测机构、检测时间以及联系电话,线上进行预约后在预约时间内前往检测即可。
记者:如果发生了高危性行为,有没有办法补救呢?
代珍:有HIV暴露后预防(PEP),指没有感染HIV的人在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发生易感染HIV的行为后,在72小时之内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以降低感染HIV风险的方法。
科学研究显示,规范有效的PEP,阻断成功率在80%以上。成功率和首次服药及时性与服药依从性有关,首次服药时间距离暴露时间越长,阻断成功率越低。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阻断药后, 如果未能坚持服用,或者在服药期间持续发生高危行为,仍可能发生HIV“转阳”。
记者:广大市民如何做好自己防艾路上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代珍:首先,了解HIV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非常重要。目前还没有预防HIV感染的疫苗,最好的预防还是加强风险意识。国家疾控局建议,夫妻间要保持一对一忠诚的性关系,拒绝黄赌毒;老年人要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养老。其次,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后要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和咨询,必要时采取暴露后预防措施。通过检测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可以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爱的人。最后,我想强调的是,预防HIV感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促进每一个人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遏制艾滋病传播,共创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胡瑰玮
受访单位供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