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冷水江的美食太多,我最钟爱的是“麻辣香干”
因为父母工作地点的原因,我在冷水江市(老新化)出生和成长,可以说,冷水江是我的第二故乡。说起冷水江的美食和小吃,大部分人会垂涎三尺。长大后,我又去了外地工作,但家乡味道总是难于忘怀。随记忆去一一数列:布溪的红汤牛肉粉、冷江医院啊嫂麻辣香干、家乐家店的三合汤、防空洞乡家面做肠粑鸭粑、禾青资氮宝兴嗦螺、市武装部岔路口的肠皮猪尾巴、餐后甜点杯子糕等等,让人记忆深刻,令人向往。这就是我童年的味道。
但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挑一担箩筐走街串巷的吆喝声:“麻辣香干、麻辣猪脚呵”。很多年没回冷水江了,每当有思念父母之情时,那吆喝声也仿佛也我耳边回荡起来。可以说“麻辣香干”是我的最爱,它是一种香辣休闲食品,一股山胡椒油的酱香味。这边的同事没吃过,要家里寄了点过来给大家品赏, 同事们都说味道种怪怪的。勉强吃了一口,哈哈还要再来一块。立刻出汗全身暖和起来了 。下面我来同大家一起分享这道小吃吧:
一、麻辣香干的原料十分讲究。
它需选用当地有名的白溪豆腐做原料。白溪豆腐,色泽洁白,质地细嫩,久煮不散,鲜美可口,享有“走遍天下路,白溪水豆腐”美誉。白溪豆腐好,与水质特佳有关。相传清乾隆皇帝游江南,途经白溪镇,吃了水豆腐,啧啧称赞,究询其因,当地人告知:白溪河畔的八仙街上有口水井,里面有条龙,经常喷出“龙涎”,碧彻透亮,喝之清凉爽口,与众水不同。乾隆当即赐名“金殿井”。白溪水豆腐就是取金殿井水制作而成的。许多外地人曾慕名前来学艺,但回去以后制作的豆腐总赶不上白溪的。
二、做法有点独特和特有山胡椒油味,具体步骤有。
1、豆干片买回来放温水泡一晚,中途可换水,捞出
2、用大火加适量清水,放盐,八角桂皮、香叶、姜片,煮30分钟。
3、煮30分钟后捞出,沥干水,放入植物油。油热后,倒入豆干翻炒2分钟,加入辣椒(粉)盐,翻炒后加适量水,继续炒3分钟,加入蚝油、生抽、酱油、山胡椒油、花椒粉。生芝麻就现在加(熟芝麻可以下步再加)。
4、翻炒至水份快干了,加入熟芝麻,蒜绒,红油(制作方法:辣椒粉末倒入小碗中,烧开植物油,倒入小碗中拌匀即是红油)。拌匀出锅,挑出八角桂皮香叶。加入葱花点缀即成。
5、配料:蒜绒半个,姜片,八角,桂皮,鱼香叶,熟芝麻(多放),花椒粉适量,生抽,蚝油,酱油各一勺,辣椒粉(干湿朝天椒),山胡椒油适量,看个人口味。
三、冷水江的风土人情
乡里的大事,冷江人都很重视。清代、民国时,农民择定吉日方插田。这天,家家户户都散发着酒香和糯米饭的香味,大家都穿着干净的衣服或新衣,带着上好的酒、糯米和其它祭品,来到田地里,先由户主或村长或村里的老人或有声望的老农人烧香祈福,主家要办了宴会,以示慰劳。通常要十道菜,主菜有五道,寓意“五谷中登”。
古代结婚叫办红喜事。男性应为女方准备一定量的聘金和其他财物作为聘礼,女性应为女方准备嫁妆。然后由男方送期,即选两吉日催新娘过门(也叫门)谓之日,俗名看日。婚礼的当晚,闹新房不拘束,逗新娘开心。有些将主人家中的长者拖到洞穴中,强迫其用灰扒背。在婚礼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新娘和新郎回娘家,并叫他们回家。娘家设午宴答谢酒席,叫“回门饭”陪新客。早在民国时期,特别是“五四”以后,都市青年开始自由恋爱,自寻门路。举行婚礼时,有主婚人、证婚人发言,介绍人发言,新人互相鞠躬,交换戒指,等等,而废拜堂旧习。
冷水江人十分好客,且酒文化比较盛行,常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习俗。这里对吃牛肉比较讲究,铎山镇花桥牛席一条街生意十分火爆,常常车水马龙,非常热闹。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冷水江做客,这里有美味小吃和酒文化和你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