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gen一季报:BTK之火复燃,ASL获批,业绩不咋地!
近期跟踪公司
,,,Amgen,,,,,BMS,,Eisai,Eli Lilly,,,J&J,,Merck,,,,,,Roche,,
基本业绩
财报以美元$$$$$$$披露!
收入24.63亿-3%,NON-GAAP净利润4.93亿-8%。这几年,公司的净利率长这样.......这个业绩出来股价跌了3.6%。
拆分一下收入,可以看到除了CDMO和其他合作收入正增长,其他的业务几乎全线下滑。
CDMO是怎么回事呢?批注说,这一项包括了的生产收入,就是用他们在瑞士的厂生产抗体药,然后以(接近)成本价卖给Eisai。听起来有点像国内某PD-1的合作模式。公司预计今年全年都会是费用>收入的状态。
板块
亏损状态。主要因为还没怎么开始卖钱(医保不付费很难卖),先得把生产、铺市场、的钱给付了。
未来还有增长点
专利过期,目前Amgen的BS有6个月市场独占权。这个时期过了(下半年),其他各家(包括)的BS就可以开始卖了。届时Amgen BS的价格也会被打下来。
业绩指引
全年收入端小幅下滑。公司表示,这一两年会比较难一点,MS下滑,新产品还没放量,所以求稳为主。如果有后期项目BD进来是可以帮助平稳度过这个转型阶段。然后2025年开始进入增长期。
产品进展
()
虽然在美国获批了,但是以AA(加速审批)路径上市没有医保支付,现在收入端还是负数。Full-的Adcom会议定在6/9,PDUFA日期为7/6。所以还要再熬几个月才能有医保报销。这里说的报销是指针对所有A-beta抗体药。
目前CMS到底是怎么一个报销方案还没定调,CMS表示会积极研究这个事。
也不是完全没有医保支付, 会cover,但是量很小。
中国日本现在在优先审评阶段,欧洲也在审评阶段,都还没批。
预计2024年皮下注射剂型会获批,是Eisai自己做的。皮下很重要,因为如果停药或是依从性不好,A-beta斑块还会聚集回来的。
well,即便批了,还是有一些问题,读一读之前写的文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一定要做这么多PET和MRI吗?”。其实不然,如果能推动blood 诊断,就很可观了。
对于和Lilly 的竞争关系,公司是这样回答的:
获批了!首个理论上DMT。现在还没有看到定价。获批的重大意义在于:对于life- ,以及神经系统的疾病,FDA对于用数据AA的态度逐渐明亮、open。以及 group的力量在壮大。
在此之前,只有3款并非DMT的ALS药物上市。最近的一个是去年 于去年9月获批的,定价一年约16万。
也同样面临需要做 trial的问题。
外资分析师表示,由于终端需求迫切,就算最终试验失败也有可能不会被撤市。这是好事吗?
至于为什么如此重大获批并没有拉动股价。主要还是因为:
1)3期临床主要终点失败;
似乎并没有延缓疾病进展;
2)现在是AA通道批准的,/Ionis还需要继续做试验去证明其临床有效性才能拿到full ;
4)患者数量总共才300多。
Tau 阿兹海默症
反正数据嘛就那样,ASO疗法,看数据。别人家都做Tau单药,倒是可以试试和做联用。毕竟AD的机制很多,最终可能会发展成鸡尾酒疗法。
也算是为CNS新药研发领域推动用做临床终点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替代终点这个事情不好说,是有可能被证伪的。如果被证伪的CASE多了,就会影响医保对AA药物的信心以及支付态度。就比如去年GSK撤回的ADC药物就让支付端对AA获批药物的高定价有了不小的负面情绪。
PDUFA日期定在8/5,首个吃药两周就可以停药,把抑郁症当作急性病来治疗的品种。有望改写MDD的治疗指南。可以读下这篇复习复习:
,据说,反正精神科医生好像也不那么看指南。
对于这个品种我有一个疑问,假设正常人也可以拿到这个药,可不可以在考试前、运动比赛前服用来提高????毕竟起效快呀!!
管线削减
主要还是因为艰难时期需要勒紧裤子。比如:
1)退还的脑震荡品种;
2)中止中风项目,这个中止是有可能变成终止的(临床2期);
3)也终止了,这个药是为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开发的,就是《一公升眼泪》女主得的那个病;
4)其他被砍掉的还包括一些基因疗法、眼病相关药物药物。
关于BTKi & MS
当然不能放弃MS,公司在这个领域已经做了45年!
一不留神,于4/4日在上登记了一项全新的多发性硬化在MS临床2期研究,主角是公司自己的全新一代BTK抑制剂。
公司在业绩会的时候并没有讲这块。
这项研究主要看:+(DRF~富马酸二甲酯安全版加强型药物 or 公司自己的二代)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to the with the DRF arm.”
试验计划入组275人,现在还没开始招募。预计初步完结时间得到2026年了。如果其他几家暂停的临床最终解决不了肝毒性,只能终止试验的话。那这款新BTKi的进度就有可能反超。
这是两篇关于临床前数据的文献。
也就在4/13日,发表了一篇关于BTK抑制剂治疗多发性硬化在的文献。不过这篇文章是去年9月写的,所以其实没有怎么解析肝毒性的问题。
关注公众号,后台留言“MS”就可以获得文中3篇文献PDF。
想要了解BTK抑制剂的研发历史,可以读一读这一篇:。书中讲到很重要的一个点:BTK最早就是为了自身免疫炎症开发的。
顺带说一下:这个公司呢是1978年成立的,其实就是当时那一批靠重组蛋白技术起来的之一,属于(1976)的后辈,跟Amgen(1980)算是同辈。所以严格来说,不是一个小分子药物起家的公司,代表作有干扰素、利妥昔单抗(是的,现在公司财报里面还有一项科目是CD20的合作收入,包括)。
所以最早是不是他们自己开发的我也不确定,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查一查专利什么的。
文章明确指出:现在的药物进入CNS量有限,无法控制CNS炎症是疾病快速恶化,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抗体药?)。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药对RMS的效果比PMS好。
为什么明明道路这么坎坷还有这么多公司前仆后继的去开发MS的BTKi?Well,因为BTK可以同时满足以下这些条件:
1)作用于细胞内部;
2)同时靶向 & ;
3)同时作用于CNS & PNS;
4)B cell 可控,留B细胞一条命;
5)不止作用于B cell,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控制、、mast cell。
目前很难找到另一个同时拥有这些属性的品种。
再来看看作者帮我们整理好的管线图:
其中包括:, , and ;and 。
冷知识1:最早关于BTKi可以治疗MS的研究证据大多来自于和这两个共价分子。
冷知识2:基本上所有的BTKi在刚服用的一段时间里都会出现暂时性的 B cell数量升高(class )。《For Blood》这本书里面也有提到过。不知道这个和用药头几周会出现肝毒性有没有关系?
冷知识3:共价结合的BTKi对于抑制BTK功能的维持时间大约是5~7天,因为BTK正常的一个 cycle差不多就是这么长时间。而非共价的in vitro time to 大约是18小时。
冷知识4:注意,共价和非共价分子中最好不要直接对比IC50和EC50。
下图为5个BTKi的各种临床前数据:
肝毒性的问题
:患者占比9~11%;
:患者占比2.3%;
最后,管线里面还有另外一个MS的靶向药:,靶向VLA4,目前在临床1期。今年就能做完。
总结
公司今年3大重要:1),2),3)。我个人认为除了,其他两个品种现阶段商业化不确定性都还挺强的(公司自己也说了,是近期的Top )。
所以目前总体来说有起色,但还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转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