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湾拿的回忆(四):海明威最爱的鸡尾酒

日期: 2025-04-07 06:02:29 |浏览: 3|编号: 9097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夏湾拿的回忆(四):海明威最爱的鸡尾酒

年没有拍到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小酒窖的墙壁上满是名人照片和客人签名

摄于2010年1月

莫吉托是用朗姆酒、柠檬汁、苏打水、白砂糖、薄荷和冰块调制的鸡尾酒,夏湾拿炎热的天气里,一口下肚清清凉凉,很是畅快。

正在制作中的莫吉托,可以感受一下一杯有多少糖,摄于2010年1月

我在小酒窖喝莫吉托,摄于2010年1月

海明威所说的另一间酒吧“小佛罗里达”,坐落在旧城的主教街。从外面看是非常少女的粉红色,内部比小酒窖稍大些,晚上有乐队演出。乐手们用吉他、沙铃、刮瓜和邦哥鼓演奏出极富特色的古巴音乐,音符与节奏在整个酒吧里环绕、跳动,得其利酒还未入口,人已经醉了。

左侧深处是海明威的雕像,明明记得拍了近景却找不到了,用这张凑合一下吧

摄于2016年8月

得其利酒用朗姆酒、柠檬汁和白砂糖调制,加入冰块后打碎摇匀,用锥形杯饮用。与莫吉托的配料相比,得其利没有使用苏打水、薄荷和大块的冰,虽然少了一份青春的爽快,却多了一份醉人的浓郁。

我在小佛罗里达喝得其利,摄于2016年8月

朗姆酒是用甘蔗糖蜜经过发酵、蒸馏而成,原产自古巴。古巴有四百多年的产糖历史,传说哥伦布在1492年抵达古巴时,就从西班牙加纳利群岛带来了甘蔗根茎在此种植。

美洲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欧洲列强迅速瓜分这片大洲,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矿业,以殖民地的产出支撑宗主国的发展,导致殖民地即使在独立之后,经济结构也依然单一、脆弱。

例如大家都知道的蓝山咖啡,正是用加勒比地区的牙买加所产的咖啡豆制作而成。美国小说《飘》是我中学时期最爱的文学作品之一,书里讲述的就是美国南部的棉花种植园的故事,最近还被批评涉及种族歧视。还有爸爸妈妈们应该都看过的巴西电视剧《女奴》,讲的也是巴西种植园的故事。

我们常说穷则思变,反过来,富庶的生活环境下则更容易懈怠。因此有学者认为,正由于拉美是一片富饶的地区,才招致这段充满苦难的殖民历史。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和社科院索萨老师所著的《丰饶的苦难》,都很全面地解读了这段历史。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是古巴制糖业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古巴经济少有的高光时期。1837年,古巴建成了拉美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1860年,古巴的糖产量高达50万吨,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国,糖产量居然占当时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此后,虽然经历了独立战争和革命的战火,又遭到美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封锁,如今制糖业依然是古巴的经济支柱之一。

甘蔗汁除了酿酒,本来就是极其香甜爽口的果汁。漫步古巴的街头小巷,总能不经意遇到一家甘蔗汁工坊。鲜榨的甘蔗汁盛在玻璃杯里,现榨现卖,大家站在店门外一口喝完,立即归还杯子。店家把杯子冲洗干净,马上又要迎接下一拨客人。这恐怕是古巴效率最高的行业了。

甘蔗汁工坊,摄于2010年5月

背景中堆积的是刚榨完汁的甘蔗干

香甜爽口的鲜榨甘蔗汁,摄于2010年5月

除了调制海明威最爱的莫吉托和得其利,朗姆酒还有许多常见的喝法。

虽然古巴和美国的关系不咋地,但朗姆酒和可乐配在一起却很好喝。据说这种鸡尾酒诞生于古巴独立战争时期,“自由古巴”是当时古巴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者的口号,也成为了这款酒的名字。古巴人民大概没想到,好不容易摆脱了西班牙人,却又落入了美国人手中。

美国对古巴经济封锁后,古巴市面上是买不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但这并不能阻挡古巴人对可乐的热爱——当地品牌Ciego (现在雀巢入股了)生产的随处可见。意为“你的可乐”,我们根据它的发音戏称它为“土可乐”。真正的“自由古巴”,应该是用古巴产的朗姆酒和土可乐调制,才能有自由的味道吧。

土可乐,摄于2016年8月

自由古巴也是最方便调制的鸡尾酒之一了,非常适合朋友们聚餐时饮用。还记得我10年回国时带了一瓶,跟在北京上学的高中同学们聚餐的时候,买来可乐调制了自由古巴。一边吃着烤鱼一边喝酒,味道特别搭。

不记得当时是谁P了这张图片,今晚我会问问一起喝酒的小伙伴们,摄于2010年6月

另一种鸡尾酒叫“椰林飘香”(Piña ),有人说它诞生在迈阿密,也有说是在波多黎各。这款酒是用朗姆酒加椰子奶油和菠萝汁调制,在古巴也很常见。如果说莫吉托像充满青春气息的初恋,那椰林飘香就是甜蜜蜜的热恋没错了。菠萝的香甜和椰奶的醇厚都融入朗姆酒的缠绵之中,让你回味无穷。

如果你和我一样不胜酒力,也是一杯莫吉托就微醺的少女,那我推荐你点一杯不含酒精的“椰林飘香”,味道有点像营养快线,外人却看不出来区别。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果你爱喝啤酒,那一定要试试当地产的海盗啤酒()。点一盘炸香蕉片或是炸虾仁配啤酒,美的很。

海盗啤酒,摄于2016年8月

对于喜爱甜食的我来说,与夏湾拿的午后最配的,当然是巧克力和冰淇淋。

位于旧城梅卡德蕾丝街上的巧克力博物馆,放到别的地方可能只是一家普通的巧克力商店或咖啡馆。但在物资紧缺的夏湾拿,当你在旧城中暴走到大汗淋漓,肚子饿了却又热得吃不下,这家店就像沙漠中的绿洲一样珍贵了。赶紧进店点一杯冰巧克力,喝完满血复活,还能再走十里地!如果是凉爽的下雨天,就尝尝热巧克力吧,这是我更偏爱的选择。

巧克力博物馆,摄于2009年11月

热巧(前)与冰巧(后),摄于2009年12月

葛佩莉亚冰淇淋()是古巴民族品牌,名字取自它的创始人、老卡的革命战友塞西莉亚·桑切斯最爱的芭蕾舞剧。这家店位于夏湾拿新城贝达多区,是一个通透的2层白色建筑,像一座巨大的凉亭,四周有好几个入口,绿树环绕。无论你在一天的任何时段经过此地,都会看到长长的队伍。

走过路过不会错过的葛佩莉亚冰淇淋店

摄于2016年8月

门口长长的队伍,摄于2010年1月

我深深地记得2010年年初,我和两个同学一起第一次去这家店时的场景。虽然可选的口味只有草莓混合巧克力味,但我们对于冰淇淋的量没有概念,所以不知如何点餐。看到身边当地人都是五个球、十个球地要,我们也一人点了十个球。第一口下去,清新凉爽,再吃两口,沁人心脾。等到吃完一碗,已经手脚冰凉了。我们这才发现,原来当地人都带了保温饭盒,买那么多是带回家吃的!

一顿吃伤了的冰淇淋,摄于2010年1月

其实,古巴物资匮乏,没有什么美食。我们留学期间,在路边摊上买加了一点点奶酪的小披萨,就吃的很开心了。古巴本来应该靠海吃海,但渔业并不发达,像龙虾这样的食物只有在针对外国游客的大型度假酒店里才能吃到。

度假酒店里的大虾,肉质新鲜,但味道一般

摄于2016年8月

夏湾拿只有一家餐厅不得不提,那就是国会大厦对面的阿斯图餐厅(El )。阿斯图餐厅位于面向大街的房子的三层,若不是门口常有排队,你绝对不会注意到这个破旧的门洞里居然隐藏着两家餐厅。楼门口常站着手持小本记录排队顺序的服务员,墙上挂着一个老式的公用电话。我想象中,服务员似乎会接那个电话接受预订,但去过那么多次也没见有人接过电话。

之所以知道这家店,完全是靠多年来中国留学生们口口相传。这家店的招牌菜辣披萨和辣意面,都是加了大量的墨西哥泡椒制作的,特别符合我无辣不欢的喜好。尤其是留学期间,每次进城来这里吃一顿,可以抚慰思乡的心和胃。

从就餐区可以看到厨房,摄于2016年8月。

还记得留学时,每次点完菜就眼巴巴着看着厨房,看他们端出来的第几个披萨能上我们的桌

还是熟悉的味道,摄于2016年8月

或许是因为经济落后,或许是因为网络不畅,每次去夏湾拿,我都感觉穿越到了我们国家计划经济的年代,不仅体会到很多朴素的快乐,也因此能够理解爸爸妈妈所讲的他们儿时的故事。我也很感激这段经历,让我离长辈更近了一些。

这是《夏湾拿的回忆》系列的第四篇。如果这是你第一次读我的文章,欢迎你戳这里了解前文:讲述古巴华人故事的《》,关于古巴留学经历的《》,以及介绍古巴国家饭店地下神秘博物馆和海明威故居的《》。

这个美丽的海岛还有太多我没有写到的有趣之处,关于她独有的音乐、舞蹈、雪茄、海滩、历史人物等等,我了解太少,因此不敢贸然动笔。未来我对这些话题深入阅读之后,会继续更新《夏湾拿的回忆》系列。

接下来我会开启一些全新的专题,包括《寻访世界遗产地》和《与父母同游》等。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持续关注哦!

参考书目:

李明德主编:《简明拉丁美洲百科全书(含加勒比地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47-658页。

扫描左侧二维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