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抖音调酒的反噬和二线城市的调酒

日期: 2025-04-07 06:01:48 |浏览: 1|编号: 9096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勇敢的心,抖音调酒的反噬和二线城市的调酒

这是调逗的第289篇文章

如果没有建设性的视角,不能提供更好的见解,我其实不打算参与这个话题。

其实有什么好说呢,一杯形式很强的东西,被抖音发现之后火出了圈。酒呢是七八年前的作品,那时候调酒行业的情况大家也知道,称得上是蛮荒时代,出现什么作品都不稀奇。我和作者聊了一下这杯东西,相信对于这杯东西的再度翻红,作者本人也高兴又无奈。高兴嘛毕竟是自己的作品,无奈就是时代和技术都在进步,放现在确实不符合当下市场需求了。

而抖音,众所周知,落后行业三五年到十来年之间。前几年“业内人士”喜欢抨击抖音调酒,谁知道这次,“业内人士”纷纷下台,写什么这东西有多好,普天之下能满足客人的就是好酒。这波啊,这波是业内人士捧抖音的臭脚,所谓专业调酒和抖音调酒终于在精神上统一了,专业调酒师们被抖音骑了脸。

其实也没啥大事,无非有人觉得能赚钱为什么不做,酒嘛不都是满足客人;有人抹不开觉得我不主动,真有人店搞一个吧;也有人觉得说,我还是有点追求的不想做这个东西。其它什么安全啊口味啊什么的讨论,都是具体细节而已。

但我们还想聊更深一点的话题。

--------------------------

抖音流量的反噬:或许是网红式营销的反噬

有朋友贴出来客人点名要喝这杯东西的图,我才真实的感觉到说,二线或者更低线鸡尾酒吧,正在遭受抖音调酒的压力,或者说反噬。如果你是低线城市的调酒师,一定也曾有人走到你店里,说我要抖音那个会喷火的,我要今天不回家,我要和调酒师之间报暗号,如此种种。

但我想提出一个不好听的课题,今天挑破点儿东西,聊点儿狠的。我想问,在上海现在奔着一百二一杯去的鸡尾酒吧,在北京深圳奔着一百五,在低线城市也要到七八十,有没有人意识到说,我们在做一个高消费的东西?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就假设你是一裁缝,做衣服的,或者一中餐西餐日料厨子,想在自己的城市比别的同行贵三五百块钱,或者翻个一倍两倍,是不是有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您得是这里边活儿最好的那位。但凡我有件贵衣服,到您那儿一改或者一补,就和别人不一样。但凡我想吃口好的,或者做双好鞋,有好木头想打件好家具,弄点儿野味想弄俩好菜,您就去找那贵的。

这道理从来没变过。

可能因为外来文化的原因,它是自上而下传播的,我们学的人总觉得自己是最懂的那一波。但凭心说,各位,我们是本地手艺最好的那几位吗?如果你是,肯定有一波相对懂酒的客人愿意常去你那里,有生意的基本盘,和上海的名店共享一小波客人。这个隐形的信息途径和消费群体是存在的。

抛开北上广深,我相信在大多数城市,都有那么一个或几个店,因为足够正经,因为足够好,就可以不用应付,或者说能够应对抖音调酒的压力。在杭州,Spy& 和食酒肯定不用,Late 应该也还行。在长沙,阿文的行一肯定不用担心。我新认识一个人,他在三亚,他主动操作,让自己的店点评评价倒数第一,以此避开游客和抖音打卡客人的压力。

这种店其实就是当地最好的店,一如这种裁缝就是当地最好的裁缝,这种厨子就是当地最好的厨子。这个东西不以任何行业奖项/人头地面关系为转移,消费者心里明镜一样,会用脚投票。您可以得到这个行业滥发的种种奖项,但没法得到这一票。

这世上只有两种酒吧,一种足够好所以还算过得下去,一种因为不够好所以天天需要想办法张罗更多客人。所以如果一个店没有办法成为前者,没有办法主动筛选、培育客人,自然就会去市场上公开招揽客人,自然遭受抖音、没有消费经验的人带来的压力。杭州最好的客人,去过最多家不一样酒吧的客人,每年喝鸡尾酒最多的客人,他们常去你店里吗?还是他们会说,哦那个啊,我知道但不大去?

而这波抖音流量的反噬,只不过是过去二流的酒吧们忝居一流,以为自己是文化传播者,遭到的反噬。

-------------------

二线城市酒吧的本质

其实短短两三年前,调酒师们还以嘲笑抖音调酒为乐。我想知道,他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突然被抖音教育了,有没有感觉到不适应。如果有人聪明圆滑到很快适应,那他有没有一丝不舒服。

这波抖音的反噬,可以说是过去低线城市酒吧推广的失败。但如果您认同我们前面那一段,那我们提出一个课题,这些“都算不上本地最好的一波”的这些酒吧,凭什么来传播调酒文化?

我们小时候都见过那种西餐厅,看着哪儿都对,又看着哪儿都不对。我们也不知道哪里不对,只知道那地方不好吃,不是用来吃东西的:消费者当然不会直接下这个论断,所以我们说,“西餐厅是用来约会的”。

等到真正水准在线的西餐厅多起来,拿上海说,抛开老的 Jean ,MMB,等到 UV,8 ½,Da 和莱美路滋,泰安门,PG 都出现在眼前,我们才知道,哦西餐是有点东西的,德大不大行,以前酒店里的多数也不大行。

日料也是一样,每个城市都有类似的故事。如果不是真正一流的“那个东西”,我们普通人干嘛花钱去买他那个新东西呢。

在大多数中国的城市,旧的、其实没入流的东西都还在。而这些“东西”,在过去几十年里,也在“推广西餐/日料文化”。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这是一场自我催眠的大梦,梦里他们注定失败。

只不过现在轮到鸡尾酒吧该醒了。

--------------------------

中国调酒师只能精进自己,做本地最好的调酒师,这是市场状况决定的

17年我们就写过一篇文章,说每一个中国调酒师,都只能选择做 。大意就是说,因为我们不存在消费市场的金字塔,没有平价的酒吧,所以每一个一百块的酒吧都必须是本地最屌的。

6年过去了,有的人做到了本地最屌的,有的人选择向抖音投降。但我其实想问,如果没能精进自己,没能成为“那个人”或“那家店”,现在的遭遇难道不是注定的吗?

但我们还想聊一下精进之路。有人反驳,说酒有什么呢,美国也有 disco 时代,也有长岛冰茶。我做做 disco 年代的酒怎么了?我做今夜不回家怎么了?

其实不是很想回复这类的话。这么回答,就意味着他没有走在精进自己,成为本地最好的调酒师/酒吧这条路上。求仁得仁,如果你既想做好调酒师,又想做长岛冰茶,其实有的是办法。现在最常见的一个办法是自制可乐。网上老外有的是配方,LEMON TWIST 卖36块的长乐冰茶也是自制可乐。我们36块的 ,用的是花魁6.0,Mr.Black,用三百块一百克的香草豆荚煮的香草糖浆。这就是调酒师对自己的要求。

LEMON TWIST 也不是唯一一家这么做的。Speak Low 旁边的 Air by ounce,平均五六十一杯,也是全自制材料,旋蒸什么都玩。这样的店外地也有,佛山的 Club 做预调酒,也是全自制材料。

所以我很难想象在2023年的现在,有资深的,卖一百的,拿不少奖的调酒师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做这个东西,赚钱不寒碜。

也不是鄙视这样的人,他们只是不明白我们今天讲的这道理。但我们只是想说,其实啊,如果想靠卖酒赚钱,谁卖得过胡桃里呢?既然喜欢卖胡桃里水准的东西,大大方方的卖不好吗?美国现在也有的是做普通长岛冰茶,正常冰沙玛格丽特的店,虽然单杯便宜一半不止,这种店很可能比世界五十的酒吧还赚钱。

只是不要谈“那个游戏”。您搞混了。

-----------------------

米其林餐厅和快餐西餐的分化,贵鸡尾酒和平价鸡尾酒的分化,这正是我们七年来鸡尾酒写作的两条主线之一。而现在我们真正站在这个分化的边界上,就有了一种历史感。可以借此提醒一下诸位,大的马上要来了。三五年功夫,格局会不一样的。

-----------------------

勇敢的心现状的小解法

说回“勇敢的心”。这是我们本文中第一次用名字称呼它,而不是“东西”。我们不对酒本身做什么评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东西。但我们其实觉得,有些事情不用非此即彼,或者说可以处理得更简单。

如果觉得不好喝或者不够现代不够屌,大可以往里面装自己最屌的酒,反正抖音用户也就是想拍个照而已。这样既致敬了原作,也给出了符合自己身份的答案,有什么不好呢。如果担心操作繁琐,影响运营,大可以限量十杯/五杯,先到先得售完即止。。。大家图个乐子。

其实办法是挺多的。

--------------------------

而我们也只是为此觉得心痛。一部分人否定过去,说这东西不行垃圾;一部分人急于为自己辩护,说这东西没毛病,一样米养百样人,酒都是公平的,亚洲五十也卖今夜不回家。对于后面这件事,我相信这应该是亚洲五十的耻辱。这也是我对这个游戏一贯的态度,中国队进亚洲杯什么也不证明,只证明中国处在亚洲。。。。。。

但其实何必这样呢,大大方方承认说,15年的中国调酒师就是这水平,我们那时候做这样的东西还挺酷的。现在当然不行啦,不行就往里面装好东西呗,说好听了叫向过去致敬,致敬中国调酒的黑暗启蒙,于是往里面放一杯贼好喝的东西。多酷。

谁没年轻过呢。

与诸君共勉。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