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林:被称为存活最久的艾滋病人,他带着自己遗像,竟活了十几年
1995年的北京孟林站在照相馆里,穿着最体面的西装,面对镜头时流露出苦涩的微笑。
彼时的他刚刚确诊感染HIV病毒,觉得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特意拍了这张遗像。
谁能想到这份"遗照"却躺在抽屉里躺了整整27年!
更没想到的是这位"预备早逝"的病人,不仅打破了全球艾滋病患者的存活记录,还成为了中国抗击艾滋病的标志性人物。
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站在2008年的领奖台上,孟林的眼里闪烁着泪光。
这一刻他终于等到了世界对他的认可,"贝利·马丁"奖杯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紧接着联合国艾滋病署特别贡献奖也花落他家,仿佛命运终于对他露出了温柔的微笑。
谁能想到这个曾经把自己关在家里足不出户的男人,如今已经成为了无数艾滋病患者心中的一盏明灯。
但这条路真的是他主动选择的吗?
说实话最开始他真的是被逼的。
那会儿为了换取免费药物,他不得不参加各种公益演讲。
但人生就是这么奇妙,被逼上梁山的他,居然在演讲中找到了新的人生意义。
2004年他创立了"爱之方舟论坛",这个名字一听就充满了希望,就像诺亚方舟一样,要载着病友们驶向光明的未来。
两年后他又和其他患者一起组建了"中国艾滋病毒携带者联盟",这下可好直接成了"病友帮"的扛把子。
表面上看他像个战士一样充满力量。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些深夜里有多少次痛苦的煎熬。
每一次站在讲台上,他都在用自己的生命经历在诉说:就算带着病毒,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从最初为了药品而不得不做的公益演讲,到后来真心实意地投入公益事业,这个转变来得并不容易。
可他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一点一点地改变着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刻板印象。
他常说:"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只是不想让更多的人像我一样痛苦。"
这种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他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坚持和付出。
说起孟林的坚持,就不得不回到1996年那个特殊的夏天。
那时的他和其他四位病友一起,被安排在北京佑安医院太平间旁的病房里。
这个安排说实话,够扎心的。
每天清晨他们都能听到推送遗体的轮床声,那吱呀吱呀的声音,仿佛就是死神在耳边低语。
躺在病床上的日子,度秒如年。
在那个年代全中国愿意收治艾滋病人的医院屈指可数,连医生查房都要全副武装,活像生化危机现场。
但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孟林遇到了他生命中的两位贵人。
一位是佑安医院的徐莲芝医生,她是第一个愿意正常对待他们的医生。
另一位是世界卫生组织顾问邵一鸣,这位大佬直接帮他打通了购买特效药的渠道。
1997年1月孟林成为了第一批尝试"鸡尾酒疗法"的小白鼠。
这个所谓的特效药,一年就要花掉20万,这在90年代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为了活命孟林开始了他的"烧钱"人生。
十年间治疗费用几乎掏空了他的所有积蓄,高达200万的医疗费,够买好几套北京学区房了。
其他四位病友因为无力承担高额治疗费,陆续离开了人世。
每送走一位病友,孟林就感觉心里被刀割了一样。
2001年的"9·11"事件让他的药物供应一度中断,那段日子简直度日如年。
2003年他又遭遇了机会性感染,不得不更换药物。
谁能想到2004年8月,更大的打击来了——他被诊断出全面耐药。
这意味着什么?就是说他之前吃的药,现在都不管用了!
回想这些年的治疗过程,与其说是在治病,不如说是在和死神打游击战。
每一次药物更换,都像在玩俄罗斯轮盘,谁也不知道下一颗药丸会带来什么样的反应。
但孟林别无选择,为了活下去他只能继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胜利打完一场硬仗,孟林以为自己终于能喘口气了。
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战胜病魔很难,战胜偏见更难。
那是一个看似平常的中午,某政府机构刚刚高调邀请他加入。
孟林还在为终于获得社会认可而窃喜。
谁知道他刚要跨进食堂的门槛,就被一位领导拦住了。
"以后你就别来食堂吃饭了。"这句话像一把刀子插在他心上。
明明连HIV的传播途径都懂,还在台上高谈阔论要消除歧视。
转身就怕他的餐具会传染病毒,这双标操作可真够"秀"的。
最讽刺的是这样的事情还不是第一次发生。
他经营了十多年的声音工作室,就栽在了一次电视台访谈上。
本以为是一次普通的专访,谁知道节目组不打招呼就把内容播了出去。
合作伙伴们纷纷表示"不好意思",一个个撤资跑得比谁都快。
多年心血就这样付诸东流,换来的却是一地鸡毛。
有人劝他去告电视台,但他知道就算打赢了官司又能怎样?
该有的偏见一个都不会少,反而会让更多人对艾滋病患者敬而远之。
但孟林并没有被这些打击压垮。
相反这些歧视反而让他更坚定了要站在阳光下的决心。
"既然躲不开那就勇敢面对!"这成了他的座右铭。
他开始更频繁地出现在公众面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明:艾滋病人也是普通人。
岁月如梭转眼间,当年那个倔强的病人已经年过花甲。
如今的孟林头发花白了不少,皱纹也多了但笑容比年轻时更加温暖。
虽然医生说他的身体机能像个70岁的老人,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活出少年般的心态。
"管他呢活一天就要快乐一天!"这是他最爱说的一句话。
他开始给自己找各种有趣的事情做:培育花卉、养狗、环游世界。
那些五颜六色的花朵,就像他如今绚丽的生活。
小狗们才不管他是不是艾滋病人,每天摇着尾巴往他怀里扑。
去年他还背起背包,开启了环球之旅,走遍了许多向往已久的地方。
再看看那张年轻时拍的"遗照",孟林忍不住笑出了声。
"年轻时想着随时会走,结果活成了最强王者,这反转也太戏剧性了吧!"
27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但对一个艾滋病患者来说,这绝对是个奇迹般的数字。
更奇迹的是当年那个觉得生命即将终结的年轻人,不仅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还用自己的经历,为无数和他一样的病友带来了希望。
或许这就是命运最大的馈赠:当你以为生命走到尽头时,却意外地找到了新的开始。
看着抽屉里那张泛黄的"遗照",孟林轻声说:"谢谢你,年轻的自己没有选择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