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郎酒艺术功臣彭毅 探究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日期: 2025-04-06 19:05:02 |浏览: 3|编号: 9075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走近郎酒艺术功臣彭毅 探究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在古蔺县二郎镇郎酒新品研发中心,时常有一位身着白大褂的青年男子废寝忘食地在数十个量杯、试管中精细地调试着,品味着,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喜笑颜开,时而陷入深思。他就是郎酒集团酒体设计师彭毅,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首届最美职工获得者。记者带您走进这位郎酒新品研发的幕后大师,了解他与郎酒不解之缘。

“歪嘴郎”市场反应好 他还真是功不可没

作为可以同时生产酱香、浓香、兼香三种香型的名酒企业,郎酒获得了“一树三花”的美誉。今年39岁的彭毅承担着郎酒集团新品研发的重任,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研发新一代独具风格、深入人心的酒品上。

“我们都喜欢喝‘歪嘴郎’!”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彭毅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俗称“歪嘴郎”的小贵宾郎酒作为彭毅的“代表作”,一经推出后,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歪嘴郎”以其“无色透明、浓酱谐调、幽雅舒适、绵甜净爽、余味绵长”的风格特征,赢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由彭毅率领的研发团队,通过改变酒体后处理方式,特殊调味酒的制作使用等工艺,研究出该酒体最佳冰饮、混饮的方式,为白酒向中低度化、低醉酒度和可混饮方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企业在白酒行业调整时期逆势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歪嘴郎”也因此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白酒酒体设计奖”。

“艺术需要天分”,在彭毅看来,白酒勾调跟搞艺术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既是技术又是艺术,要会欣赏,还要会品尝。从2001年“零基础”的尝品员到国家级白酒勾调技术评委,彭毅只用了10年时间。“他是一个对酒的勾调有感觉有悟性的人。”这是上一任酒厂技术总工对彭毅的评价。“记得前辈给我说过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彭毅的悟性,更多的是靠刻苦专研、潜心学习领悟出来的。

艺术需要天赋 然而日积月累让他更有灵感

彭毅是古蔺县二郎镇人,1997年大学毕业后,20岁的彭毅得到了在成都双流机场当安检员的工作。机场的工作虽光鲜,但彭毅心中却一直有“想学门技术”的决心。打定主意后,彭毅辞掉了干了3年的工作,参加了郎酒尝品员考试。1000多人的考试,通过层层筛选,最后只剩下了4个人,彭毅便是其中一个。但这让彭毅没高兴太久,郎酒厂就迎了从大型国企向民营企业转制的考验,面对未知的格局,当初的4个人中,有人选择了报考公务员或转投其他行业。只有彭毅选择了留下,被分配到酒库工作。看似枯燥了无生趣的酒库库管工作,却为彭毅品评各式各样的基酒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条件……

彭毅把尝到的每种酒都仔细记录起来,日积月累,彭毅积累笔记本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在不断品酒过程中,彭毅把自己的大脑变成了“酒香储存器”,在酒库工作的3年里,存储了上千种酒香,后来调酒时遇到难题,他就翻看以前的笔记来找灵感。

不断尝试白酒勾调 在失败中积累经验

执着坚定的精神,刻苦专研的态度,让彭毅在2004年迎来转机。在当年举办的全省白酒勾调技术评委考试中,他顺利考上了全省评委。此后,彭毅转到白酒勾调技术中心工作,系统学习白酒勾调知识。前期的积累加上系统的学习,彭毅的勾调技术突飞猛进。2008年,彭毅夺得全省白酒勾调技术评委考试第一名。2011 年,年仅34岁的彭毅通过国家白酒勾调技术评委考试,成了郎酒厂白酒研发的中坚力量。

白酒勾调技术,是不断试错、不断寻找的过程,决定了它必须由“手把手”的师徒关系来传承。如今的彭毅,担负起“传帮带”徒弟的重任。敬业,执着,无私,是同事对彭毅真实的评价。同在研发中心工作的王西告诉记者,“彭老师非常敬业,我们回家时,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在教学时,我们既像老师又像兄弟,他总是毫无保留分享他的经验。”

荣誉接踵而至 团队的精神指引他不断向前

在彭毅和研发团队共同努力下,一批批郎酒精品也陆续问世。2003年,他参与开发的红花郎酒,被评为“中国酒业2013中国名酒典型酒”。2007年,他主持研发的兼香小贵宾郎酒,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2014年度中国白酒酒体设计奖”。2012年,他参与研发的“酱香型53度连年有鱼酒”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2012年度中国白酒酒体设计奖”。

面对荣誉,彭毅显得很谦虚,“没有公司提供舞台,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成绩的取得,是我们研发中心所有成员努力的结果。白酒勾调技艺是靠一代代工匠们努力推进才得以传承和发展,我只是努力接上其中的一环。”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