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藏家如何看待张大千、程十发等名家,这个拍卖专场可窥一斑
在中国书画艺术流传影响周边国家的同时,中国书画的装裱艺术也传至海外,一直影响至今。其中很好的继承中国传统,发扬光大并改进创新的当属日本。在日本奈良时代,曾遣使来华学习装裱书画的技术,由张彦远为导师。现今日本装裱书画之法,即参照中国唐朝装裱法,其格式亦参照了中国宋室裱法,以绍兴府式为标准,后又按其本国的风俗习惯,创出了独特的风格。
日式装裱,工艺精细,用料考究,配色极富变化,画面具有平整、齐、光、不皱的特点,又因凡日式装裱的书画作品,往往同时配有桐木盒,置防虫剂于其中。每每展观作品,虽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作品依旧保存如新,品相极佳,更因作品来源清晰,流传有序且装裱精致,极受藏家客人关注。此次拍卖,我们继续为藏家整理了一批这样的书画作品,作品以清末民国、现当代书画为主,不乏名家佳构,值得买家客人关注。
Lot.80
方增先 咏梅
水墨纸本 立轴 1986年作
款识:咏梅。丙寅初春,增先作写意人物于上海。
铃印:「方增先」、「增先书画」、「善笔者多骨」
方增先,浙江兰溪人,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上海美术馆馆长,「新浙派人物画」艺术奠基人。
说明:带盒,附资料一份
FANG
ink on paper,
67.5×43.5cm. 约2.7平尺
JPY:300,000-900,000
RMB:15,000-45,000
Lot.82
方增先 放牧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78年作
款识:戊午夏七月,增先作水墨傣人放牧图小景于杭州。
铃印:「方」、「增先」、「目之见也藉于照」
方增先,浙江兰溪人,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上海美术馆馆长,「新浙派人物画」艺术奠基人。
FANG
ink and color on paper,
68.7×44.4cm. 约2.8平尺
JPY:300,000-900,000
RMB:15,000-45,000
Lot.84
陈半丁 墨葡萄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宝璫碌碌珠累累。山阴陈年写。
铃印:「半丁」、「陈年」
陈半丁,名年,字静山,号半丁,常用斋号有饮雪庐、敬洗堂、五亩之园等,中国近现代画家,北京画院创始人之一,与陈师曾并称「二陈」。他的作品结合了海派和京派的画风,形成了小写意的「陈派」风格。
说明:带盒
Lot.85
陈半丁 菊寿延年
设色纸本 立轴 1928年作
款识:轻肌弱骨散霜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戊辰冬暮,陈年写。
铃印:「陈年日利」
陈半丁,名年,字静山,号半丁,常用斋号有饮雪庐、敬洗堂、五亩之园等,中国近现代画家,北京画院创始人之一,与陈师曾并称「二陈」。他的作品结合了海派和京派的画风,形成了小写意的「陈派」风格。
说明:带盒
Lot.86
王一亭 鸟石图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陶令归来逸兴赊,东篱坐对旧曾夸。幽禽也识闲中乐,点缀秋光赖此花。白龙山人写。
铃印:「王震大利」、「一亭」、「白龙山人」
王一亭,名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梅花馆主、海云山主等,法名觉器,吴兴人,出生于上海青浦,清末民初著名画家、买办。一生虔信佛教。诗画方面的著作传世者甚多。早年学画得徐小仓指点,后与任颐、吴昌硕友善。能画人物、花鸟、走 兽、山水、尤擅佛像。
说明:带盒
Lot.88
金心兰(清) 寒香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清吟绕遍竹篱根,流水孤邨月未昏。记得粥翁清梦句,梅花一树冷诗魂。香雪亭前数点开,菖蒲潭外几徘徊。不知明月梅花下,可有美人入梦来。甲戌邓尉探梅之作。心兰湅。
铃印:「冷香」
金心兰,名湅,字心兰,号冷香,又号瞎牛,一号瞎牛庵主,自署冷香馆主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工山水,私淑“小四王”之一王宸。并擅长花卉,画梅尤其特长,墨法精湛,清似汪士慎。
说明:带盒
Lot.89
张熊(清) 松寿
水墨绫本 立轴 1881年作
款识:松枝流活翠,竹影拂清风。茂木先生清鉴。辛巳春日,七十九叟张熊写。
铃印:「子祥画记」、「鸳湖老人」
张熊,字寿甫,亦作寿父,号子祥,擅长画花卉,精篆刻,他画的花鸟、草虫、蔬果、人物、山水都很有功力,精篆刻,绘画注重写生,亦善八分书。花鸟画初亦宗恽南田,后自成一家,富于时代气息,极受社会称赞。张熊的绘画用色艷而不俗,作品雅俗共赏,带动了一批画家活跃于画坛,时称鸳湖派,是当时在上海、苏杭一带比较流行的画风。
说明:带盒
Lot.93
贾观霄 指画花卉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毓成先生正之。弟霄写杜工部南邻诗意。
铃印:「剑青」、「指头生活」
贾观霄,字剑青,别署扬州贾八,江苏仪征人,居扬州。清南京两江优级师节毕业。善花卉,尤工指头画。
说明:带盒
山有魂,水有魄,山连水接,魂魄相依。秀丽的山水云松交融映衬,美不胜收,于是就有了“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称。大自然鬼斧神工凿造了它雄险奇异的丰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千百年积淀赋予了它永恒的生命。庐山是诗歌的山。五老峰上有李白慨然放歌的身影:庐山东南五老峯, 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巣云松。
此件《庐山》创作于乙亥(1935)年,画面气势浑厚,云巅之上重峰耸立,一处山头,画家采用重墨折皴画法,老辣劲道,后景远山却秀润连绵,优美的风光与险峻的山势形成强烈对比,远近中隔云海,增加画面景色深度的同时,给人以无尽联想。
画面近景,松崖飞瀑,画家着意对苍松、危巖、飞瀑流泉的渲染,为画面增添了山水的骨韵灵气。云气把画面自然地分割为近景、中景、远景三部分。取景开阔,构图饱满,结构严谨。画面左中,画家勾染高士、童子于一处危峰之上,童子跪坐、缩首,似乎是被这耸立峻峭的云峰所惊吓,高士临崖危坐,回首低眉望向童子,头巾随风飘荡,神态怡然安闲。画家虽寥寥数笔即将人物神态描绘的淋漓尽致。画家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形象中深涵画家的情和意。
庐山真面不可见,远从画里写来看。
十年弹指飞腾过,梦决银河彻耳寒。
这是张大千在创作完这件《庐山》十年后的复题诗句,张大千一生遍游中外名山大川,却从未登过庐山。然而他却以情结胸怀的庐山为题,通过一种山水忆游、梦中造境的艺术创作绘写心中的庐山。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意境高远,虚实相生的瑰丽雄奇,张大千梦中的庐山影象跃然而出。
Lot.104
张大千 庐山
设色纸本 立轴 1935年作
款识:
、庐山东南五老峯, 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巣云松。乙亥十月写于故都蛰庐借居,蜀人张爰。
、庐山真面不可见,远从画里写来看。十年弹指飞腾过,梦决银河彻耳寒。丙戌春日重题,大千居士张爰。
铃印:「张爰之印」、「吾将此地巢云松」、「大千」、「人间乞食」、「大千眼底」
张大千,字季爰,法号大千,中国近现代知名艺术家,生于四川内江,祖籍广东番禺。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畬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畬以“渡海三家”齐名。
说明:带盒,三越百货店旧藏
Lot.106
溥儒 雪景山水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松影池塘古,烟光落叶深。心畬。
铃印:「溥儒」、「心畬」、「松巢客」、「三乐轩」
溥儒,爱新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恭亲王奕訢次孙,溥字辈,光绪帝赐名儒,字心畬,斋号寒玉堂。生于大清北京。因其诗、书、画与张大千齐名,故后人将两人并称为“南张北溥”。与黄君璧、张大千以“渡海三家”齐名。
程十发,在人物画领域中有别开生面的贡献,独创了具有个人艺术风格的“程家样”,深受藏家喜爱。他的人物画从传统中来,吸收了陈老莲的工笔人物、任伯年的写意人物,并借鉴吴昌硕的大笔触线条以丰富人物线条。他汲取民间艺术的精髓,把绘画的触角最大限度地深入到民间艺术,从画像石、画像砖到民间泥塑、陶俑、皮影等,把文人画带向通俗的艺术精神,以民间艺术的情趣来充实文人画的笔墨表现。同时以木简篆隶融傅山草书,以书入画,以圆融遒劲的线条、开张壮阔的形式构图、夸张变化的笔墨情趣,较早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创了中国画崭新的风气和局面。
Lot.107
程十发 少女与鹿
设色纸本 立轴 1978年作
款识:戊午冬日,十发写。
铃印:「程十发印」、「大象」
程十发,中国海派书画画匠,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工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
说明:展讯资料一份、带盒
Lot.109
李苦禅 大吉图
水墨纸本 镜框
款识:画公鸡一是咀、眼、颈部、背部、小翅膀、大翅 ,尾附毛,大翎部胜腹部、大腿腿部,爪四分散开,爪掌亦谓之跖,写鸡意识中的各部具有,遂后待成就熟练后即遂便写之,愈单简愈好。
铃印:「苦禅一字励公」
李苦禅,原名英杰,改名英,字超三、励公,山东高唐人,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
Lot.113
黄山寿(清) 无量寿佛
设色纸本 立轴 1898年作
款识:无量寿佛。戊戌冬日仿万年少笔法,勗初黄山寿。
铃印:「山寿」、「黄氏勗初」
黄山寿,原名曜,字旭初,书工唐隶北魏及郑燮、恽寿平,得其神韵。画则人物、仕女、青绿山水,双钩花鸟及墨龙、走兽、草虫、墨梅、竹石,无一不能。
京畿美术竞卖
2022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时间
9月26日-27日
拍卖时间
9月28日 北京时间上午10:00(各专场依次顺延)
素手拈香—名家精品书画扇面专场
锦墨悦华—日式装裱的中国书画专场
绘意养心—文物商店旧藏书画专场
掇英尚逸—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
9月29日 北京时间上午10:00(各专场依次顺延)
金契兰结—近代赴日文化交流的使者书画专场
东方墨缘—同一上款(吕大干)旧藏书法专场
翰墨忆往—晚清民国文人、政要书法专场
嘉言锦绣—晚清民国文人、政要法书楹联专场
金石印象—古籍文献、金石篆刻家书画专场
9月30日 北京时间上午10:00
寻踪储华—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清室雅韵—同一藏家旧藏古名砚专场
以文会友—同一藏家藏文房雅玩专场
汲古撷珍—骨董雅玩专场
预展、拍卖地点
大阪 · 京畿美术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