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日期: 2025-04-05 16:05:12 |浏览: 1|编号: 9021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刘静

自从100多年前西医进入中国之后,中西医的矛盾一直无法调和。很多人说是西方利益集团一定要打垮中医。在民国时期的确有很多学者要求废掉中医,但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并没有西方利益集团参与,卫生系统仍然要废掉中医,当然也可能当时是学习“苏联老大哥”。不过中医作为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保障者,不可能被真正废掉!中国文化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国有多少人没有看过中医?中国又有多少人没有吃过中药?也存在一些比较可笑的例子:比如,远之有一直要废掉中医的名人胡适,被中医救活后还嘴硬,说中医是糊里糊涂治病。现在有武汉新冠肺炎康复者,被中药救活后还声称自己是中医“黑”,绝不相信中医。

中西医的最本质区别是自由和垄断。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做中医。自己采药、种药、到中药房买药、自己配药。中医既可以拜师学习,也可以自学成才、无师自通。中医强调的是悟性,也就是创新发展、融会贯通,所以出了很多名医。当然也容易出骗子,有认真治病的好医生,也有故意治不好,可以持续挣钱的坏医生。祖传秘方偏方传男不传女,但是关键还是靠疗效证明。中医的生存完全靠疗效。真正的好医生也不会趁人之危发横财。西医则是完全垄断,没有经过统一门槛的训练是不能成为医生的。大部分药物也是只有医生同意开出处方患者才能得到。医生必须遵循各种医疗规范,而且还要有各种资格证。实际上只要患者足够了解自己,各种化验仪器家庭化、信息化,只要药物能够完全放开销售,去医院的人会大幅减少。欧美因为医疗费用昂贵,所以市场上会有大量非处方药和保健品。很多人有轻微疾患一般会自己在家休息,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战胜疾病,而非去医院。

笔者和家人接受的是现代医学或者说西医的教育。但是就笔者几十年的临床医学观察来看,但凡是根据西医思维使用中医药的,比如将中成药等同于西药,用按摩缓解疼痛,等等,基本上对中医是持否定观念的,中医药肯定会逐渐消亡。但是用中医思维使用各种药物的,效果就比较好。远之如美籍华人何大一发明的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就是中药的配伍(中药配伍是中药学上的一个重要分支)思维。笔者的专业领域,很多专家都使用多联免疫制剂加中药维持移植器官的功能和患者的健康,这出自于中医的个性化治疗,通过不同药物的加减来维持患者和器官的长期存活,降低长、短期的并发症。

很多专家用西医实验室的思路研究中医,比如用高浓度植物提取物液体去杀灭细菌、病毒,是犯了基本的错误。过去生产的中药注射液,比如柴胡、鱼腥草,过去是肌肉注射,问题不明显,但是如果改点滴直接进入静脉血液,副作用就比较明显。很多中医为了证明中药依据西医的标准有疗效,往中药里加西药,看似有疗效,实际上更加糟糕。

现在流行的中西医的争论基本都脱离了医学的本质。西医说自己是科学,中医说自己是哲学;西医说是治病,中医说是治人,等等。西医通过科学技术用分子、细胞否定中医,中医的元气、精气、经络,却得不到现有科学技术的证明。当然如果中医有话语权,让西医证明西药如何改变精气、元气,西医也没有办法。所以中西医矛盾看起来无解,最终中医只能用疗效证明自己。无论是民国时期还是现在都是如此,结果把医学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

那么中西医是否可以直接比较?从医学的本质来说中西医是可以比较的。大家都知道中医的基础是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疾病就是阴阳失衡,五行乱套。现代西医也是平衡,内环境稳态如果内环境失衡,就是疾病。无论中西医都是要找到导致失衡的因素,然后用各种方法消除这些因素,帮助人重新回到平衡状态。比如西医认为病毒、细菌是导致失衡的因素,只要将病毒、细菌消灭掉,人就正常了。中医认为邪气是导致失衡的因素,只要扶正祛邪,人就健康了。西医的方法是通用标准,药到菌灭。中医要根据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扶正为主还是祛邪为主,抑或二者同时进行。如果没有方法灭掉“超级细菌”或大多数病毒,西医只能寄希望于提高免疫力。如果人太弱,“正”总是扶不起来,或者邪气太重,中医要么下虎狼药、偏方撞运气,要么就没办法。

笔者所从事的医学领域是器官移植。按理说纯粹是西医的治疗模式。但是也有个别案例说是用中药避免了肝移植,延缓了肝细胞坏死的时间。这些都需要研究,而不是直接否定。因为医学既要救人,又要考虑其经济性。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要不是党中央的伟大决策,提出财政包干,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为付不起ICU(一般指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各种昂贵的治疗费用而放弃抢救。也感谢党中央对中医的强烈支持,极大地避免了新冠肺炎从轻中症变成重症。政府出台政策,不再唯SCI(《科学引文索引》的简称)文章为重,实际上是扭转了科研方向,对中西医的良性结合会有莫大的益处。

中西医对药物的研发和认识是有极大区别的。中医积累了几千年的各种标准药方、偏方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才能让它们科学化、可监督化。屠呦呦的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是举国之力才完成的,投入完全是不计成本的天价,也不考虑丝毫的经济收入。目前的科研经费和人力投入根本就无法重复这个研发过程。私人资本控制的西方药厂研发药物不仅要付出巨大成本,而且还要考虑收益。他们的研发思路是建立疾病模型,从自己研发的几十万上百万种化学物中寻找合适的物质去尝试。如果研发成功,药厂将化学物申请专利垄断生产。

西方药厂的研发思路对于资本来说是正常的,有足够的经济回报,对于西医的发展来说也是有莫大的好处,全球病人也会因此而受益。中国的化学工业和欧美日相比就比较落后,各个药厂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支持开发新药。没有国家组织牵头,中国药厂开发新的有专利保护的化学药物是极难的。但是如果换个思路,利用中医思维,将老药、没有专利保护的化学药品组合起来,也可以成为探索新药的途径之一。

中国最有优势的是对中药的开发。因为药方是现成的,药厂如果开发出来也很难得到保护,更何况中药的治疗是个性化的,药物品种和用量需要因人而加减。这需要国家出面,类似屠呦呦的青蒿素,真正研究出各种药物配方的种类和加减的具体作用,在什么时候才可以加减?是否可以用别的药物或者食物替代?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也未必要按照西医的病名,最终目的达到平衡即可。将来中药配伍中也可以加入化学药物,只不过需要大量的试验,目的不是治疗西医的疾病,而是替代中药中的某种成分。比如中药中的龙骨是否可以用钙剂或者其他含钙的食品替代,等等。这是中医的优势,也是中国的优势。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