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尾酒疗法:近视防控的“绝招”

日期: 2025-04-04 01:05:58 |浏览: 1|编号: 8943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鸡尾酒疗法:近视防控的“绝招”

儿童近视防控16大措施大比拼

较长时间的户外活动作为近视防控措施之一,其效果由此得到验证。对于近视防控,是否还有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温州医科大学黄锦海博士团队曾对儿童近视防控的16大措施进行对比研究,成果于2016年发表在上,影响因子8.204,多次被国际著名期刊和国际近视眼大会IMC专家讲座引用,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该研究历时3年,应用当前循证医学先进的分析方法,对目前已发表的有关儿童近视控制的高等级证据的RCT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统计,以单焦点框架眼镜(即普通框架镜)为对照,对已论证过的16种儿童近视防控方法的近视控制效率进行对比,对这些近视防控的方法做了一个“排序”。

图1:屈光度变化图 图2:眼轴变化图

以近视度数变化作对比,按近视控制效果排序:

高浓度阿托品→中浓度阿托品→低浓度阿托品→环戊通→派仑西平→棱镜+双焦点组合镜→周边离焦控制软镜→每周14~15小时户外活动→渐变多焦点镜→周边离焦控制框架镜→双焦点镜→硬性接触镜→噻吗心胺→软性接触镜→欠矫框架镜

以眼轴长度变化作对比,按近视控制效果排序:

高浓度阿托品→中浓度阿托品→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控制软镜→派仑西平→棱镜+双焦点组合镜→双焦点镜→周边离焦控制框架镜→渐变多焦点镜→软性接触镜→硬性接触镜→欠矫框架眼镜

有效无效立见分晓

1. 无效的

硬性角膜接触镜、传统软性角膜接触镜、噻吗心胺和欠矫单光镜对延缓儿童近视进展是无效的。

2. 有效的

阿托品、哌仑西平、角膜塑形镜、具备近视控制特性的软性角膜接触镜(周边离焦矫正设计)和渐变镜是有效的,并对近视的进展有着明显的减缓作用。

3. 最有效的

由于一些干预措施引进临床应用具有一些限制,比如高浓度的阿托品的副作用、OK镜的高费用及其验配的复杂性、渐进镜有限的有效性等,使得未来综合的“鸡尾酒”的疗法,例如“低浓度阿托品/哌仑西平+OK镜/周边离焦软镜+户外活动”,能够在提高适用度的同时,在控制效果方面产生叠加效应,成为近视控制的最佳“组合拳”。

随着孩子近视发生越来越早,发现角膜塑形镜有时候控制起来有“不大够用”的趋势,另外控制效果差异也比较大。那么这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多管齐下,采用“鸡尾酒疗法”来控制近视呢?

近视控制也有“鸡尾酒疗法”

鸡尾酒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或饮料混合而成。而近视防控的“鸡尾酒疗法”其实就是从各个方面一起去控制近视进展,从光学、药物以及行为习惯上一起入手,将近视控制达到最大化!

第一道 · 光学控制

许多家长有疑惑,为何可以从光学上不仅可以矫正视力,还有近视控制作用呢?这源于近视发生发展的“周边离焦”,简单地讲,就是如果看到的图像落在了我们眼球的后面,就导致近视的发生发展。相反,如果周边的图像落在了视网膜前面,反而对近视有一个保护作用。现在的光学控制,例如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镜以及特殊的框架镜片,其控制近视的原理就来自于“周边离焦”。

第二道 ·药物控制

光学控制,有时还不够的!对于进展较快,单纯光学控制效果不佳的,我们还会建议使用低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

那么阿托品滴眼液究竟安全吗?效果如何?

目前0.01%阿托品滴眼液是国内外指南均推荐用于近视控制的药物,在美国、新加坡还是有比较大范围的使用的。整体不良反应比较低的,局部可能会有轻微的怕光、看近模糊以及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生,停药后都可以恢复的。而对于全身,目前并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

那么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的原理是什么呢?

其实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但与其对调节的影响作用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考虑还是与其作用在视网膜脉络膜、巩膜以及RPE上的M受体有关。

鸡尾酒疗法,近视控制最大化!

曾有一种说法“近视之后户外活动没有大用???”,这个我们不敢苟同,从逻辑上去想,孩子近视后如果不户外,那么就只能待在室内,看书学习看电视,全都是近视的危险因素,这时候近视还能不长吗?所以,即使近视之后,还是推荐户外活动的。

户外活动,依旧重要!

从原理上,0.01%阿托品有轻微扩瞳作用,可以增加角膜塑形镜的效果。另外,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也确认了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近视控制效果是1+1大于2的。

近视控制——鸡尾酒疗法

所以,为了进一步控制近视,对于单独一种控制方式效果不佳的,我们可以适时联合控制,鸡尾酒疗法走起!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