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嘴唇真能辨健康?
当同一种口红色号“上嘴”时,不同人的嘴唇会呈现细微的颜色差别,每个人的嘴唇本色各有不同。我们生活中也经常听人提起谁嘴唇颜色淡、没什么血色,谁的嘴唇颜色鲜红,有些人甚至是深红偏紫,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健康的嘴唇是啥样的?
唇部色诊的临床意义与望面色同属于《中医诊断学》中望诊的内容之一,但因唇黏膜薄而透明,故其色泽较之面色更为明显。唇以红而鲜润为正常,然而生理状态下,我们看到的唇色有时候跟面部肤色、体质状态、年龄、性别、气候、近期饮食睡眠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面部肤色白皙的健康人群更容易展现出清晰的唇色状态,而面部肤色偏黄或偏黑的健康人群,其唇色的展现度就没那么明显,可能与面唇色之间的对比度有关。
每个人的体质状态不同,唇色也有一定的差异。
阴虚质的唇色鲜红略燥;阳虚质的唇色偏淡紫暗;血瘀质的唇色深红而发暗。
青少年纯阴纯阳,气血未充之时,唇色以淡红润泽为主 ;中老年人气血渐衰,唇色暗而少光泽。通常来讲,女性唇色偏轻淡之红,男性唇色偏厚重之红。
此外,春夏阳气走表,唇色往往明润艳丽,秋冬阳气敛藏,唇色往往显得黯淡无光 ;近期常食辛辣刺激等食物者,容易因胃火旺而使唇色鲜红发亮 ;经常熬夜的都市人群,容易因虚火旺而使唇色深红而燥。
由此可见,唇色会随着饮食、生活状态的改变而发生动态微观的变化。
当然,中医认为,健康人的面色以红黄隐隐、明润含蓄为主,唇色虽个体有差异,但与自身面色和谐统一方为正色,反之具违和感则逆,需引起重视。
嘴唇怎会出现异常的颜色
正因为望唇色属于中医望诊内容之一,故而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通过望唇色来辅助辨病或辨证。
唇色辅助辨病
唇色紫绀
临床上见到口唇紫绀,第一考虑是否存在缺氧。就如新冠肺炎期间,判断患者是否缺氧,除了看指氧仪,最直白的方式就是看唇色,如果老年人唇色出现紫绀,那么大概率是缺氧了。这是因为正常红细胞是携带氧的,如未携氧的红细胞增多,反映到全身就会引起紫绀,而唇黏膜薄而透明,最先表现出来。
此外,可能会引起口唇紫绀的疾病还有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等),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外周循环障碍等疾病。而窒息、癫痫发作、抽搐等因素也会引起急性口唇紫绀,需要及时救治刻不容缓。
某些生理性因素,如患者长期处于情绪紧张、激动、生气、暴躁等情绪下,或者在抽烟、喝酒后,都有可能出现轻度的口唇紫绀现象。此属于正常生理反应,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患者可通过及时休息、稳定情绪来缓解。
唇色苍白
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角色被吓得口唇苍白,或在冰天雪地里被冻得唇色发白,或被刺杀之后失血过多奄奄一息唇色惨白,又或是在晕倒之前出现口唇煞白 ;也有像著名的韩剧《蓝色生死恋》中的女主角最后得了白血病,唇色与脸色一样苍白的。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患者由于长期慢性贫血而不自知,往往因“疲劳或头晕”来就诊,这个时候中医的望诊就非常重要,发现唇色苍白的同时,我们还会查看睑结膜和指甲的颜色,如果都色淡而血色少,就需要进一步验血常规以查明贫血的程度和原因,以期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美容技术的更新迭代,许多爱美人士会去绣唇或纹唇,使唇色一如既往地“红艳”,由此会掩盖唇色的原貌,望诊就不那么准确了。
唇色辅助辨证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两大基本法则。整体观念需要我们用全局的眼光和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故而我们在望诊的时候既要局部望诊、望舌、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更要望整体,如此反复实践,才能达到“望而知之谓之神”的境界。
而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诊治疾病的精髓所在,医生往往通过望闻问切,再结合患者年龄特点、既往病史、用药情况,以及医者自身的临床经验等,对患者当前疾病阶段的病机状态做出综合的证型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法处方。
故而,望唇色既要兼顾整体之旨,又要注重个体辨证,对于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来讲,往往能见微知著,司外揣内。
唇色深红,多属实、属热;唇色淡红多虚、多寒;唇色深红而干焦者,为热极伤津 ;唇色嫩红为阴虚火旺 ;唇色淡白,多属气血两虚 ;唇色青紫者常为阳气虚衰、血行郁滞的表现。嘴唇干枯皱裂,是津液已伤,唇失滋润。唇口糜烂,多由脾胃积热,热邪灼伤。唇内溃烂,其色淡红,为虚火上炎。唇边生疮,红肿疼痛,为心脾积热。
烈焰红唇 = 胃火旺?唇干口臭 = 肝火旺?
在中医学看来,足阳明胃经环绕口唇,唇部病变往往责之于胃,如口唇疱疹或溃疡,往往由于胃火旺盛所致,治疗处方也以清胃散、升阳散火汤等为主。而唇色红似烈焰,与正常的唇色反差较大,也往往是胃火旺的缘故,此类患者也更容易出现嗜食辛辣、多食易饥、口干口苦,多饮而不解渴,胃脘胀满疼痛等症状。
而唇干,说明热盛伤及津液,口臭说明消化道积热,“烈焰红唇”一直未得到纠正,后续发展可能会出现唇干口臭等症状,此皆肝胃火旺之象。
当然,某些“烈焰红唇”的急性出现,也可能与口唇局部被蚊虫叮咬后引起的血管神经性水肿有关,或与食用芒果等热带水果后引起过敏,致唇部变态反应性水肿有关。
如何保护我们的嘴唇
冬季由于气候干燥,遇冷风刺激,嘴唇干燥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前者唇黏膜稚嫩,后者唇黏膜薄脆,皆易受气候影响而干燥起皮或脱屑。此为引起口唇干燥之外因,故而,对于室外活动较多的人群,建议及时增衣保暖,口唇局部涂好甘油或润唇膏做好保护。
此外,建议冬季多进食肉皮、肌腱、软骨等食物,此三类食物富含胶原蛋白质,有利于锁住皮肤黏膜的水分,改善干燥状态。
而从内因上讲,口唇干燥可能提示我们的胃需要更多的水分或津液。冬季气候干燥,尤其是久居室内空调环境下的人群,建议少食炒货、辛辣、烧烤等燥性食物,及时补充水分,多食当季蔬菜和水果,晨起空腹喝一两杯淡盐开水清肠或漱口。另外,可以适量食用百合、银耳、黑芝麻、石斛水、甘蔗汁、藕片、白萝卜等食物,通过食疗的方式以生胃津改善干燥状态。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药膳和一种外敷方。
甘蔗茅根水
取白茅根30克,甘蔗适量。煮水当茶饮,待口唇干燥症状改善后可停服。
蛋黄油外敷
将鸡蛋煮熟,去壳取蛋黄,置锅内熬出蛋黄油,适量装瓶置于冰箱冷藏。每天用棉签蘸取少量,外涂于干燥起皮出血的嘴唇,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林枫、傅慧婷供稿
摘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