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本文来源:选自《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1,39(12) : 715-735.
200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制订了第1版《艾滋病诊疗指南》,并于2011年、2015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更新。2021年版指南是在第4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修订,并根据我国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更新。本指南更新了机会性感染、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暴露后预防、暴露前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全程管理和预防母婴传播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在2021年版中,详细介绍了暴露前预防的适应证、用药方案、随访和监测,以及预防措施。本指南将根据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定期进行更新。
本文仅对指南的HIV暴露处理与预防阻断部分进行阐述。
HIV暴露处理与预防阻断
(一)PEP
PEP指尚未感染HIV的人群,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如与HIV感染者或者感染状态不明者发生明确的体液交换行为,尽早(不超过72 h)服用特定的抗HIV药物,降低HIV感染风险的生物学方法。
HIV暴露分为职业暴露和非职业暴露。
1.职业暴露:
HIV职业暴露是指卫生保健人员或人民警察或其他人员在职业工作中与HIV感染者的血液、组织或其他体液等接触而具有感染HIV的危险。
①暴露途径及其危险度:发生职业暴露的途径包括暴露源损伤皮肤(刺伤或割伤等)和暴露源沾染不完整皮肤或黏膜。如暴露源为HIV感染者的血液,那么经皮肤损伤暴露感染HIV的危险性为0.3%,经黏膜暴露为0.09%,经不完整皮肤暴露的危险度尚不明确,一般认为
暴露源危险度的分级:低传染性是指病毒载量水平低、暴露源接受ART并有持续病毒学抑制;高传染性是指病毒载量高、AIDS晚期、未接受ART或不规律服药者;暴露源情况不明是指暴露源所处的病程阶段不明、暴露源是否为HIV感染,以及污染的器械或物品所带的病毒载量不明。
② 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清洗被污染局部;污染眼部等黏膜时,应用大量等渗氯化钠溶液反复对黏膜进行冲洗;存在伤口时,应轻柔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用75%乙醇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
③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原则
阻断方案:首选推荐方案为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拉替拉韦(或多替拉韦);也可考虑选择BIC/恩曲他滨/TAF。如果INSTI不可及,根据当地资源,可以使用PI如LPV/r和达芦那韦/考比司他;对合并肾功能下降并排除有HBV感染的患者可以使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国内有研究显示含艾博韦泰的PEP方案(艾博韦泰+多替拉韦,或艾博韦泰+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具有较高的治疗完成率和依从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但这方面尚需积累更多的研究证据。
开始治疗用药的时间及疗程:在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 h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在24 h内,不超过72 h,连续服用28 d。
④ HIV职业暴露后的监测:发生HIV职业暴露后立即、4周、8周、12周和24周后检测HIV抗体。对合并HBV感染的暴露者,注意停药后对HBV相关指标进行监测。
⑤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主要是规范操作,做好标准预防。
2.非HIV职业暴露:
指除职业暴露外其他个人行为发生的HIV暴露。暴露评估及处理原则尤其是阻断用药与职业暴露相同。尤其注意评估后阻断用药是自愿的原则及规范随访,以尽早发现感染者。
3.注意事项:
①任何阻断都是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开展和实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强调规范随访。②关注阻断前的HBV感染状态、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的基线检测。
(二)PrEP
PrEP的定义为:当人面临HIV感染高风险时,通过服用药物以降低被感染概率的生物学预防方法。
1.适合人群:
MSM、与男女发生性关系的男性和不使用安全套的男性、变性人等个人,商业性工作者、多性伴者、STI患者、共用针具或注射器或其他器具者。
2.用药原则
①每日服药:每日服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是对所有高风险人群推荐的口服PrEP方案,推荐每24 h口服1片替诺福韦/恩曲他滨(300 mg/200 mg)。如有计划停止或中断PrEP,需在最后1次风险暴露后持续使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7 d。
②按需服药(2-1-1方案):仅推荐用于MSM,2-1-1方案在预期性行为发生前2~24 h口服2片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在性行为后,距上次服药24 h服药1片,48 h再服用1片。
3.随访和监测:
PrEP后1个月,应随访并进行HIV抗原和抗体检测,其后每3个月随访1次,并关注肾功能变化,建议每次随访进行HBV感染指标和梅毒血清学检测。每年检测1次HCV抗体。
4.注意事项:
必须进行基线检查、规范随访和行为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