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网】熟悉又陌生的酒精灯,课堂上学过的知识
酒精灯,当年化学实验课没少用,但年代已久了吧,那些当年倒背如流的东西你还记得吗?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1、酒精灯能加热到多少温度?
它的加热温度能达到400度以上。
2、酒精灯中酒精的量为什么要大于1/4而小于2/3?
酒精量太少则灯壶中酒精蒸气过多,易引起爆燃;酒精量太多则受热膨胀,易使酒精溢出,发生事故。
3、为什么酒精灯的火焰不能吹灭?
这是因为,可能引起灯壶内酒精燃烧,形成"火雨"。当用嘴吹灭酒精灯的时候,由于往灯壶内吹入了空气,灯壶内的酒精蒸汽和空气在灯壶内迅速燃烧,形成很大气流往外猛冲,同时有闷响声,这时候就形成了"火雨",造成危险。而且酒精灯中的酒精越少,留下的空间越大,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也会在灯壶内形成酒精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会给下次点燃酒精灯带来不安全因素。因为酒精易挥发,挥发后的酒精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可以燃烧和爆炸,用嘴吹的话,可能使高温的空气倒流入瓶内,引起爆炸。因此,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4、酒精灯为什么盖上灯帽要轻提一下?
如果是玻璃灯帽,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放走酒精蒸汽,让空气进入,免得冷却后盖内造成负压使盖打不开;如果是塑料灯帽,则不用盖两次,因为塑料灯帽的密封性不好。不用的酒精灯必须将灯帽罩上,以免酒精挥发,因为酒精灯中的酒精,不是纯酒精,所以挥发后,会有水在灯芯上,致使酒精灯无法点燃。
5、酒精灯火焰那部分温度最高?
理论上一般认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释放最多,致使外焰温度高于内焰。
6、火焰分三层,它们有什么不同?
焰心:中心的黑暗部分及蓝色部分,由能燃烧而还未燃烧的气体所组成,粒子运动速度低,光谱集中在红外区,温度低。
内焰:包围焰心的最明亮部分,是气体未完全燃烧的部分,粒子运动速度中等,光谱集中在可见光部分,亮度最高,温度较高。含着碳粒子,被烧热发出强光,并有还原作用,也称还原焰。
外焰:最外层浅黄或透明的区域,叫做反应区。是气体完全燃烧的部分,粒子运动速度最快,光谱集中在紫外区,温度最高,亮度较高。含着过量而强热的空气,有氧化作用,也称氧化焰。
7、火焰颜色为什么不一样?
火焰的实质是高温的气态或等离子态的物质。有两种因素决定火焰的颜色:
一是火焰的温度决定火焰的颜色,火焰是一种反应。低温的时候是红外线,随着温度的上升,火焰从红色橙色(3000度)到黄色白色(4000度)到青色蓝色(5000~6000度)到紫色(7000以上)到最后看不见的紫外线(几万度),颜色在不断改变。从高能物理来说,红外线,有色光谱段的火焰都是低能量的火焰,温度继续高下去,火焰的颜色从紫外线到x线到伽马线等等,这些都是无法形容的“颜色”。
二是气态和等离子态物质的元素构成决定火焰的固有光谱,元素表的每种元素高温下都会发出自己特定的光色,常见的比如钠会出现黄色,钾是紫色,铜是绿色,化合物的光色是一种杂色,因为有许多种类的元素在发光。这也就是各种火焰的颜色不一样的缘故。
8、给物质加热时要注意什么?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有(需垫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等
(2)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3)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可能破裂,也不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4)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行进行预热,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热。同时注意液体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体积1/3,加热时,使试管斜一定角度(45°左右),在加热时要不时地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应该持试管夹的长柄部分,以免大拇指将短柄按下,造成试管脱落。
(6)特别注意在夹持时应该从试管底部往上套,撤除时也应该由试管底部撤出。
看完这些,有没有觉得自己重回巅峰学霸时代呢?知识还是要多多温故才能知新的,就算走出校门已经很久了,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