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外国电影,老外哪里都放着酒,随时喝上一杯,真实吗?
关于这一块,相信很多人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常喝酒的人,那就是外国人喝洋酒时的种种场面,而这个,我们平时在外国电影里看到的,实在是太多了。
而这个喝酒的场景,最经典的镜头有两个:一个就是在酒吧里,往那一坐,服务员赶紧给你调一杯酒,也不需要吃菜,干喝,顺便和旁边的人聊聊天;另外一个就是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随便就能摸出来一瓶酒,倒上小半杯,像喝饮料一样,一饮而尽。
有人就会有疑问了,外国人喝酒真的是这样的吗?怎么感觉喝起酒来好随意啊。为什么看外国电影,总是看到他们哪里都放着酒?随时喝上一杯,连办公室也是,这是真实的吗?
一,首先开门见山地说,这个肯定是真实的
在喝酒这个细节上,外国电影没必要掩饰什么,也没必要把喝酒这个事儿搞得那么高雅,他们平时怎么喝酒,电影里也是一样的,毕竟艺术本来就是源于生活,他们日常喝酒的状态,本就是这个样子。
二,很多人最为不解的是,外国人喝酒怎么这么随意,跟中国人喝酒完全不一样啊?
1,普通洋酒,在国外本身就很便宜
高档的洋酒,价格在哪都很贵,就像汽车一样,但是要说普通的洋酒,在国外的价格本身是很低廉的,怎么来形容呢,按照收入与物价的比例来说,普通的洋酒,也就相当于我们这边的10块钱左右的勾兑酒吧,甚至是更便宜。
外国洋酒,包括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之类的,对于质量要求很严格,没有“勾兑”一说,价格还这么便宜,所以说家里、办公室里随便喝点,酒吧里喝点,花不了几个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果我们要想喝上正宗的白酒,怎么着也得是那种上百块钱一瓶的,天天喝,一般人还真消费不起。
2,外国人喝酒,为什么和中国人喝酒完全不是一种状态?太随意了吧?
首先,有一句话说得好,“身体最诚实”,人别管做出什么样的举动,那首先都是遵从于自己本身的最直接的感受的,喝酒当然也不例外。外国人喝酒那么随意,哪哪都能来上一口,喝得下去吗?
对了,这才是问到了重点,这就要从外国洋酒和中国白酒的味道和口感上说起。别管是加工工艺比较复杂点的威士忌、白兰地,还是工艺相对比较简单的伏特加,那个味道,和中国白酒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中国人喝白酒习惯了,觉着味道就该是这个样,但是外国的洋酒完全不一样。外国洋酒,从工艺上来说,和中国白酒的工艺差不多,也是食材发酵后蒸馏而出,度数也差不多,有的甚至比中国白酒还要高,但是从味道上来说,和中国白酒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大家可能看过外国人喝中国二锅头的视频,即使是酒量很大的俄罗斯人,一口中度二锅头下去,哪个不是咧着嘴、闭着眼,一幅痛苦不堪的表情?为什么,“身体最诚实”啊,中国白酒的味道太冲了,难以下咽啊。
原因出在哪里?那就是中国白酒酿造工艺中特有的“酒曲发酵”,虽然中国白酒的工艺是元末明初从外国传过来的,但是工艺中自创了“酒曲发酵”,而正是由于酒曲的参与,才使中国白酒产生出了特有的酒曲味。其实也没必要把中国白酒说得那么高大上,这个酒曲味,就是那种难以下咽的味道,辛辣、刺喉。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明白了个大概了吧?看似酒精度都差不多,但是外国洋酒没有酒曲味,只有威士忌、白兰地的麦香味和果香味,甚至是伏特加的纯净到“无味”,很好入口啊,所以喝起来自然是很随意,跟酒的度数,是没有一点点关系的。
为什么中国人喝白酒,必须要有两个下酒菜,最不济也得有个花生米?没有点东西在嘴里香香嘴,遮盖一下,这酒喝不下去啊。外国人为什么哪里都能来上两口,那就像喝饮料一样啊(虽然没有这么夸张),除了喝下去有点醉外,口感上不觉得难受啊。
再引申一下,比如说国内的酒吧,为什么都是清一色的洋酒,为什么就没有中国的白酒,其实并非崇洋媚外,原因很简单,酒吧里没有下酒菜啊,如果给你上瓶二锅头,让你坐那干喝,除了酒蒙子外,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吧?
三,文化的差异,根本上其实是物质的差异
外国的酒文化,就是开始时说的,哪哪都是酒,说喝就喝,看似很潇洒,连口菜都不需要吃,那是因为洋酒的口感很容易接受,没必要有下酒菜,当然,他们也没啥美食。
中国的酒文化,没有一桌像样的下酒菜,那就不叫喝酒,白酒虽然辛辣,但是有下酒菜相佐,自然也能喝出中国白酒自身绝妙的味道,当然,最主要的是,我们有各种美食啊,外国人不会做啊。
说到酒文化的差异,其实大家也不必太死板,有时候尝试一下外国洋酒,也是很有意思的。我有时候就买点威士忌和伏特加,倒点威士忌,加少许96度的伏特加“生命之水”,再加点饮料,炒俩小菜,喝起来还是别有一番风味的,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