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艾滋病药物》ppt课件

日期: 2025-04-02 06:01:13 |浏览: 2|编号: 8856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抗艾滋病药物》ppt课件

一、艾滋病简介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

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全身免

疫系统严重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

HIV是RNA病毒,分为HIV-1,HIV-2

两种

发病机理

预防与治疗

1.传播途径预防

2.意外暴露HIV后预防

3.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4.艾滋病疫苗预防

药物治疗—鸡尾酒疗法

鸡尾酒疗法

鸡尾酒疗法,原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ART),由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于

1996年提出,是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

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该疗法的应

用可以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

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

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从而延缓病程进展,

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该疗法把蛋

白酶抑制剂与多种抗病毒的药物混合使用,

从而使艾滋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组合疗法

组合疗法(鸡尾酒疗法):两种或三种药物联合

使用,占总处方的76.8%。主要解决抗药性。

优点

疗效明显优于单方药

延缓药物抗药性的产生

缺点:

剂量大,品种多,药物自身及之间的毒副作

用使病人难以忍受

服药次数频繁,病人难以坚持

药品价格昂贵,病人难以承受

二、抗AIDS药物

分类----按作用机制

A.融合抑制剂

B.逆转录酶抑制剂

C.整合酶抑制剂

D.蛋白酶抑制剂

HN

HO

HH

NHBu-t

NH

OOH

10

11

逆转录酶抑制剂

HN

HO

12

整合酶抑制剂

13

蛋白酶抑制剂

HH

NHBu-t

NH

OOH

14

二、逆转录酶抑制剂

tase

逆转录酶是艾滋病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一个重

要酶,在正常情况下,人类细胞中无此酶存在,而

在动物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对该酶具有抑制作用的

抑制剂,从而使研究以逆转录酶为作用靶的抗艾滋

病药物成为可能。

(一)核苷类:(一)核苷类:核苷类核苷类逆转录逆转录酶酶抑制剂抑制剂

即:合成HIV的DNA逆转录酶底物脱氧核苷

酸的类似物,在体内转化成活性的三磷酸核苷衍

生物,与天然的三磷酸脱氧核苷竞争性与HIV逆

转录酶(RT)结合,抑制RT的作用,阻碍前期

病毒的合成。

15

齐多夫定——1.发现

1964年齐多夫定()作为一个抗癌

药物首次被合成,后来被证明具有抗鼠逆转录酶活

性。1972年被用于抑制单纯疱疹病毒复制的研究。

1984年发现其对HIV有抑制作用。1987年被批准作

为第一个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上市。

合成

抑制单纯疱疹病毒复制的研究

发现对HIV有抑制作用

上市

抗癌药

16

2.命名与结构

为脱氧胸苷(dT)C3′-位的羟基被叠

氮基取代的类似物,它由一对苏型和赤型异构体组成,

由于苏型异构体不能进行磷酸化,因而没有活性。

脱氧胸腺嘧啶

商品名:克度、立妥威缩写:AZT

化学名:3′-叠氮-3′-脱氧胸腺嘧啶

17

齐多夫定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

在体内转化成活性的三磷酸齐多夫啶,与天然的

三磷酸脱氧核苷竞争性与HIV逆转录酶(RT)结合,抑

制RT的作用。阻碍前病毒的合成。

齐多夫定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三磷酸齐多夫啶对HIV-1逆转录酶的亲和力比细胞

DNA聚合酶强100倍,故其抗病毒作用具有高度的选择

性。

3.作用机制

18

4.合成

19

5.同类药物

20

(二)非核苷类: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与等核苷类RT抑制剂不同。它们不需要磷

酸化活化,直接与病毒RT催化活性部位的P66疏水区结合,

使酶蛋白构象改变而失活,从而抑制HIV-1的复制。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不抑制细胞DNA聚合酶,因

而毒性小。但同时容易产生耐药性,故临床上非核苷类逆

转录酶抑制剂通常不单独使用,而是和核苷类药物一起使

用,可产生增效作用。

依法韦仑依法韦仑奈韦拉平奈韦拉平地拉韦啶地拉韦啶

21

三、HIV蛋白酶抑制剂

(s)

HIV蛋白酶是HIV基因产生的一种极其特异的

酶,属天冬氨酸蛋白酶类。其作用是将相应基因

表达产生的多聚蛋白裂解,变成各种有活性的病

毒结构和酶。此过程在HIV病毒的成熟和复制过程

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抑制该酶

的活性会产生无感染能力的未成熟的子代病毒,

从而阻止病毒进一步感染的进行。

22

沙奎那韦——1.命名与结构

HH

NHBu-t

NH

OOH

丁二酰胺

取代3-苯

丁醇

2-

喹啉

酰胺

甲磺酸沙奎那韦

由2-喹啉酰胺,丁二酰胺,取代3-苯丁醇三部分构成

有五个手性中心,32个对映异构体,临床用1S,2R,3S,

4aS,8aS

23

2.作用机制

沙奎那韦为一高效高选择性的HIV蛋白酶抑制

剂。本品作用于HIV繁殖的后期,本品与HIV蛋

白酶的激活点结合,使之失去结合和水解断裂

多肽的功能。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功能

本品的作用是竞争性和可逆性的,选择性较高,

在高于对HIV-1和HIV-2产生抑制作用浓度近万

倍的浓度下,对人体胃蛋白酶,组织蛋白酶D、

E及人白细胞弹性硬蛋白酶等几无抑制作用,

对二肽酶和脯肽酶无作用。

24

3.临床应用

沙奎那韦是第一个抗HIV感染的蛋白酶抑制

剂,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用治疗晚期

HIV感染。单独使用4~12周,体内病毒降

低2~3个数量级。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联合使用时,60~95%的病人体内病毒可降

低到血液中检测不出,是最有效药物。

缺点:易与血液中很多蛋白结合,且体内代谢

快,临床用量大。

25

4.同类药物

OH

NH

沙喹那韦

OH

OH

O N

茚地那韦

OH

利托那韦

HO

OH

奈非那韦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