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也要饮料味?我们对话了百位00后,解码他们的饮酒爱好
年轻人从来不是白酒消费的主力军,但却是主宰整个白酒未来的唯一裁判。
暑假期间,XN知酒迎来了首位00后实习生,在日常的选题交流中,她不断听着一堆油腻大叔和小哥哥们,对着各种白酒话题一顿猛聊而不知所措。于是,我们大胆决定挑战下这位00后,一边灌输白酒之产区、香型、品牌等概貌,一边请来已取证的品酒师培训白酒品评技巧。
挑战以失败告终,相较于啤酒、果酒等低度酒品,白酒仍然是她的“味蕾禁区”。
这位实习生出生于2001年,大一学生,这让我们好奇,在如她这般新生代的年轻人的眼里,白酒意味着什么,而他们在逐渐接触酒品的过程中,对各种酒品有着怎样的认识?
XN知酒编辑部决定做一次小范围的“田野”调查,面向男女比例各半的100位“00后”在校学生,进行了饮酒消费习惯的书面访问,在实习生天然的圈层资源下,调查结果终于成型,反映的事情虽小,却值得继续思考。
白酒接受度:比想象中高,但喜爱度低
对于传统酒业来说,00后的酒品消费者,是块烫手山芋。他们大多已经长到了允许饮酒的年纪,开始有想法的小心翼翼试探酒饮,但作为初次尝试饮酒的群体,又无法立刻拿下以辣为第一感观的的高度酒品。
需要明了的是,在接触酒精饮品之前,被调查对象是被各种“糖水”饮料陪伴成长起来的一代,传统白酒的辛辣、刺激口感于他们而言并不易被接受。
在《00后白酒接受度调查》第一个有关白酒的问题中,我们能窥见他们的迷茫:
大比例(52)的受访者愿意尝试,但理由也很明确,他们不是深谙个人饮酒喜好的“老酒鬼”,所以对白酒的接受意向没有绝对的界限可言,不持抗拒态度。
不少人(37)表示接触白酒相对较早,对于白酒有着不错的接受度,他们甚至自己偶尔聚会、聚餐时也会选择白酒,由于经济原因,多数是选择川内畅销的江小白和歪嘴郎(贵宾郎)小酌,但饮用量普遍不高。
除却完全不饮酒的极小部分(2)人外,也有近一成的人明确表示虽然喝酒但绝不喝白酒。
负责调查并对部分人进行深度交流的实习生,在这部分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饮酒但不喜爱白酒的年轻人对传统酒业而言,正是痛点所在,但实际上也是更多人放弃了与年轻人的交流,虽然我们现在对东西有独特的见解,对酒的口感各有挑剔,但却是最容易尝试的一群人,在实习的这段时间,我已经从抗拒白酒者到愿意了解之。
风味喜爱度:花式饮酒,期待饮料的口感
与其说00后年轻人是为了追求酒精带来的快感,不如说,他们是想超脱近20年的纯粹饮料体验,在酒精和软饮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满足他们对于口感、低身体负担的追求,又能满足其微醺的快乐。
这点在调查《00后对白酒的看法》时能窥得一斑。
55%的调查对象认为白酒的口感确实是一开始不太容易接受的:“平时喝酒不会选择白酒。白酒的度数太高了,辣嗓子。”这是在回收《年轻人饮酒消费方向》问卷结果时,得到最多的一类答案;34%的年轻人认为白酒的度数高,饮酒后对身体造成的负担大,宿醉后的头疼和诸多症状会让自己的饮酒体验不太愉快;而还有6%在位品质白酒的价格抱有顾虑,因价格望而却步。
在这样的调查结果中,大约能看到一个规律:新生代年轻消费者在做一个有趣的比较,尽管他们自己没意识到,他们在拿陪伴自己成长的饮料与酒饮做着横向对比。在物质条件相对优渥的00后成长环境中,他们有能力购买诸多饮料。于是当他们面临成年人饮酒的尝试时,受先前那些年的口感喜好影响,他们会对酒饮这类东西作出属于自己的挑剔:口感要适于接受,多种多样,像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的各色饮料一样;度数不能太高,最好和平常饮料一样喝了没有过大的反应、负担;价钱最好也能够向饮料看齐,亲民一些物美价廉一点···
受访对象也在开放性问题中,将诸多乘势而起的潮饮酒、新饮酒、低度酒列为最喜爱的对象,这甚至超过啤酒等大众酒饮。
这些产品的酒精度多控制在20°以下,价格亲民,口感温和,甜、酸各异,极易接受,产品也从果酒到奶茶酒、咖啡酒等品类丰富,活生生就是将年轻人受众多的饮料加入酒液配对,以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花式饮酒需求。
打动00后,从定义他们的场景开始
消费选择往往是与场景紧密相关的,在成熟的饮酒场景里,多数定格在商务应酬、亲朋欢聚、娱乐消遣等。但本次受访的00后的饮酒场景显然在发生着变化,他们对于场景的选择和需求更为细致、敏感。
最典型的是不愿意过多的为了应酬去饮酒,喝酒更是自己主动进行的快事,所以年轻消费者的饮酒目的会更多的带上个人色彩。如果想深耕这样的市场,打动他们,就需要花心思去定义、细化消费场景。
比如低度预调酒RIO,它将自己定义在年轻群体的社交场景,其口味多样照顾不同选择,而低度不醉仅是微醺的状态可以更好的拉近社交距离,轻松活跃气氛;将消费场景定义在夜间独酌,享受个人时光消解压力疲劳;则从女性消费者入手,打造一系列专属于女性饮酒场景的果酒产品;梅见的场景定义则更加宽泛,从朋友小聚到睡前安眠酒,都被它所把握···
更贴切的饮酒场景定义能够打动年轻消费者的心,因为饮酒目的在年轻消费者面前已经发生了改变,比起为了别人而饮酒、劝酒,他们更多的是为了自己而饮酒,饮适度的酒,追求微醺。
消费混沌:识酒在线上,购酒在线下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酒业的宣传营销带来红利,成为年轻消费者最常接触到的宣传载体。淘宝、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或进行直播带货,或进行产品宣传推文推广,与当红IP联名,甚至是一出编排新颖的宣传视频微电影,通过高点击量,都能够成为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焦点。
“小红书首页上偶尔会有博主推关于酒的测评,我点进去留意、收藏一些品牌,将来有买酒的想法时就会考虑。”受访者A这样解释着自己被潮饮酒“种草”的过程。
“RIO推广微醺的时候用的那个周冬雨广告片,挺打动人的,然后在抖音主播那里也有看见推广,就会去买来试试。”受访者B的“种草经历”与A大同小异。
通过互联网的流量聚拢年轻消费者目光,以新颖的方式诠释产品内涵,短时间快传播广波及,用“露骨”的方式展现产品价值,把年轻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迅速调动起来。
显然,酒类产品对互联网的运用依然低于其他行业,这可能受制于酒类被限制的属性,但更多依然是轻视消费能力并不突出的00后。所以调查中也发现,通过互联网够久的人仅有四分之一。
这一点也放映出了另外一个特点,在开放性问题中,不少受访者的回答道出了原因,归纳起来大意是:年轻人的酒是即饮品,他们没有老一代人那种存酒的习惯,所以线下消费依然是主流消费,“但他们要想真正了解酒品,却很难有完整的信息渠道。"
此次调查,从四个大的方面对00后大学生的饮酒消费概况作出了粗略的探讨,能够看到,这样一个正在崛起且有着不错消费能力的的群体,他们不再伏俯于传统,而是要追求自己的个性特色;他们跳出以前的消费场景,亟需定义、开拓属于自己的饮酒情景;他们也期待着酒饮能似自己习以为常的软饮般,微醺且利口···
同时因为多种缘故,年轻消费者们还未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忠诚度,回购率不高,这个让传统酒业为之头疼却又舍不得松手的消费团体,所展现出来的疑难抛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它也抛出了诱人的机遇,吸引着大批资本的靠近。无论从何种方面来看,这都是传统酒业找到未来消费的契机。
*实习生周思颖对本文有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