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治愈而生”的抗病毒传奇——吉利德

日期: 2025-03-31 19:06:56 |浏览: 0|编号: 8787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为治愈而生”的抗病毒传奇——吉利德

在全球排名靠前的制药企业中,吉利德科学公司( Inc,下称“吉利德”)是一家非常“独特”的存在。无论是率先推出的艾滋病治疗单片复方剂,还是“丙肝神药”索非布韦,又或是挺进全球CAR-T疗法第一梯队,吉利德多次用具有超前理念的高科技改写了人类重大疾病的治疗历程。这家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药企,被誉为“制药界的苹果公司”。在火箭般的上升速度中,吉利德掌握了独特的财富密码,揭开这一密码,对转型期的中国创新药企来说深具启示意义。

俗话说,借鉴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对于药企来说,吉利德正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对象。与辉瑞、默沙东、罗氏等拥有百年历史的药企巨头相比,吉利德只有三十五年的历史。但是其围剿HIV、HCV、HBV等的抗病毒史写满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未来,吉利德致力于深入布局抗肿瘤领域,继续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专注抗病毒治疗——吉利德独特的财富密码

吉利德由里奥丹( L. )创建于1987年,公司原名 Inc。由于被人吐槽太拗口,于是 L. 根据《圣经》中多次提及的一种古老药物“植物渗出的芳香脂”(balm of )把公司名称改成了 ,寓意“为治愈而生”,这也是吉利德一直以来的愿景。

创立之初,吉利德将研发重点确立为抗病毒新药,其中涉及艾滋病(HIV)、乙肝 (HBV) 、丙肝(HCV) 等领域,这注定是一条荆棘之路。

由于抗病毒药物前期需要投入高昂的研发成本,加上药物市场漫长的周期,一度让吉利德负债累累,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为了扭转局面,在创业的第三年(1990年),吉利德从大厂BMS挖来约翰·马丁(John C. ),并于1996年将其晋升为公司CEO。

也是在同一年,经过漫长的探索和孵化,吉利德推出了首款抗病毒新药西多福韦(),用于治疗HIV病人的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据吉利德的宣传,当时市售的膦甲酸、更昔洛韦需要手术插管给药,但西多福韦仅需静脉注射,这是质的飞跃。

1996年,吉利德的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00万美元,达到2494万美元,其中848万美元源于西多福韦。不过为了西多福韦这个产品,吉利德已经烧掉9330万美元。虽然声称西多福韦有极大改进,但根据公司后来的历年年报,该产品所贡献的销售额基本没有超过1000万,2002年后的年报中已找不到西多福韦的踪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西多福韦销售额不多,但是却为公司带来了新一轮关键的2.5亿美元的融资。1999年,吉利德以5.5亿美元成功收购 ,获得(安必素)和(枸橼酸柔红霉素脂质体)两大脂质体产品,一举扭转了公司的收入格局。

2000年,吉利德总营收1.69亿元,这是公司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亿美元,且营业收入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其主要由药品销售额贡献。从此以后,药物销售费用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同时,吉利德为了保持初心,专注于抗病毒药物,由此砍掉了非抗病毒药物以外的研发管线,例如将其反义药物的研究成果转卖给Ionis ,将其肿瘤业务转卖给OSI ,并且自此后的十年里,吉利德在肿瘤学领域无研发投入。

2001年,吉利德开发的首个抗HIV药物 (替诺福韦酯,商品名)获FDA批准上市,成为其后期发展壮大的主要支柱,次年收入2.3亿美金,使公司终于扭亏为盈。

2003年,吉利德以4.64亿美元收购 ,获得抗HIV药物(恩曲他滨,商品名),扩充了公司的抗病毒药物管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抗HIV以鸡尾酒疗法为主,也就是三种或三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这种方法疗效较好,能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但鸡尾酒疗法有严格的服药限制,联用的几种药物具有一定的服药先后顺序和时间间隔要求,一旦没按照医嘱服用,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很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后续治疗更难。由于抗HIV是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因此用药的方便简洁对药品推广至关重要,吉利德深谙此道,因此后续主要战略是主推每日一片的组合疗法,

2004年,吉利德首次推出了日服一次的单一片剂二联疗法(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酯),大大提高了患者服药便利性。2006年吉利德又再次推出首个每日一片的三联疗法(恩曲他滨/依法韦伦/替诺福韦酯)。看到“组合拳”的威力后,吉里德先后又推出了(恩曲他滨/利匹韦林/替诺福韦酯)、(埃替格韦/可比司他/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酯)、(埃替格韦/可比司他/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利匹韦林/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和(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打得老对手GSK节节败退,吉利德在抗HIV药物领域一骑绝尘。2017年吉利德的抗HIV药物总销售额首次超过140亿美元,而且随着更多新药上市,吉利德在HIV治疗市场的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

吉利德真正的王牌——丙肝治疗领域

在抗HIV领域站稳脚跟以后,吉利德开始尝试新的领域,探索新的增长点。2011年,吉利德出人意外地以11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相当于后者市值的2倍,本身市值的1/3,这在外人看来毫无疑问是一场豪赌。当时没有任何上市产品,9120万美元亏损,仅有3款在研丙肝药物,还没开展III期临床。面对各种争议,马丁只是云淡风轻地回应一句“因为我懂科学”。

当时治疗丙肝的药物疗效都比较有限,治愈率也只有50%-80%,而且主流方法是注射干扰素,其会导致贫血、抑郁等严重副作用。

而这笔收购为吉利德带来的丙肝药物索非布韦,开启了丙肝治疗的新时代。索非布韦俗称“吉一代”,2013年底获FDA批准上市,针对2、3基因型慢性丙肝的治愈率超过90%。与传统的干扰素治疗需要注射相比,索非布韦只需口服,且整个疗程仅三个月。显著的临床优势使得医生处方量暴涨,上市第一年销售额即突破100亿美元,成为新药研发历史上最为闪亮的一个案例。

在此基础上,吉利德又相继推出了“吉二代”、“吉三代”、“吉四代”丙肝药物,覆盖了所有6种基因型的丙肝病毒,它们都能迅速阻断靶标病毒,最终使得丙肝成为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如今,全球已有超过400万人使用了吉利德的丙肝药物。药物的创新也促使丙肝治疗方式与防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同时也帮助吉利德稳稳地跻身全球医药十强俱乐部。

不过由于丙肝属于传染病,当患者被大规模治愈后,就会出现市场显著萎缩的局面。2016年,吉利德三款丙肝药物的销售额为148亿美元,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降为35亿美元。受业绩下滑拖累,吉利德股价从2015年8月巅峰时期的125美元,跌到近乎腰斩。

在治愈丙肝方面,吉利德完美演绎了什么叫“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最后自己也无路可走”。

瞄准乙肝药物开发,推出史上最安全乙肝新药

治愈丙肝之后,吉利德瞄上了乙肝。之前市面上的常用抗乙肝药物主要分为两种:免疫调节剂(干扰素)和直接抗病毒药物(口服核苷类药物)。两种药各有各的缺陷,干扰素副作用大、非口服;核苷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

吉利德出手后,局面发生了显著改变。他们先后推出了两款抗乙肝病毒药物,TDF(替诺福韦,)及其升级版TAF(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富马酸,)。其中,TAF被誉为“史上最强”乙肝新药,服用剂量仅为TDF的十分之一。两款药都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只需口服,每天只要服用一次,几乎没有耐药性、副作用少。这两款药上市后立即抢了很大一部分市场。

虽然慢性乙肝尚无法治愈,但巨大的患者需求和一如既往的创新精神明确了吉利德的最终目标,即彻底清除乙肝病毒,实现乙肝病毒学治愈。2021年初,吉利德宣布与 达成一项临床合作,旨在评估和开发功能性治愈慢性乙肝的新型联合治疗策略。今年初,吉利德还收购了MYR公司,引入针对丁型肝炎的全球同类首创疗法。

发力肿瘤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为了应对抗病毒市场的萎缩,吉利德开始着手布局“第二增长曲线”。而十年前出售的肿瘤业务,成为新的目标。

吉利德的抗肿瘤领域产品主要来自于广泛的合作,自 2018 年在罗氏任职30年的 O'Day任职吉利德CEO以来,已经领导吉利德完成了数笔大额收购。119亿美元收购Kite公司,获得领先的CAR-T疗法管线;210 亿美元收购,获得 First-in-class TROP2 ADC药物;49亿美元收购Forty Seven公司,获得潜在First-in-class CD47 单抗;最高20亿美元合作Arcus公司,获得PD-1单抗和TIGIT单抗等肿瘤免疫疗法资产。

吉利德目前的主要肿瘤产品为CAR-T疗法和,以及 TROP-2 ADC ,共6项相关适应症获得批准上市销售。在研管线中,则拥有20个临床阶段资产,超过30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题为 's Deep Dive 的投资者活动中,吉利德提出了2030 年目标:推动抗肿瘤领域营收扩大至总营收三分之一规模。而CAR-T疗法和ADC疗法将是吉利德未来在肿瘤领域重点布局的方向。据 Cowen 分析师估计,公司未来的肿瘤学收入有望达到120亿美元。

吉利德的发展史,前期深耕在抗病毒领域,贡献出一个又一个爆品,为企业的发展攒足底气。当然,吉利德也深知,要保持世界巨头的身份不能局限在圈地之内,抗肿瘤领域的蓝海便是下一个攀登的目标,转型才能实现更好发展。

吉利德的成功或许很难复制,但对于中国医药行业转型来说深具启示价值。吉利德成功的一大根源在于专注,因为专注所以擅长,而擅长可以让吉利德的研发效率和销售效率最大化,让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其次,约翰·马丁对吉利德的领导和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他不仅对药物研发方向和专业性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也坚持把科学作为公司最重要的资本。科学成功带来疾病治愈,疾病治愈带来商业成功,这一最简洁的公式让吉利德回归了药物研发的本质,市场一定会给那些服务人类健康的公司以长期的回报。最后,吉利德始终以患者需求出发,提供革新和简化的疗法,这不仅来自于满足患者临床需求的外在驱动,还来自于其自从命名之日起就带有的内在基因。吉利德一路以来的发展路径,不失为国内创新药企的临摹范本。

参考:

1.

2. El-Shamy A, Hotta H. of C virus on : an . World J . 2014 Jun 28;20(24):7555-69. doi: 10.3748/wjg.v20.i24.7555. PMID: ; PMCID: .

3. J et al. open-label study of from to for CNS . ICAAC 2014. 5-9, 2014. , DC. H-1005.

4. , after , aims to pull a third of its from by 2030; .

5.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