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鸡尾酒-疗法时代-艾滋病诊疗的新挑战

日期: 2025-03-31 00:03:05 |浏览: 3|编号: 8749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后-鸡尾酒-疗法时代-艾滋病诊疗的新挑战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1年3月第39卷第3期chin J Dis,March 2021,V01.39,No.3·专家笔谈·艾滋病·后“鸡尾酒”疗法时代:艾滋病诊疗的新挑战曹玮 李太生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通信作者:李太生,Email:litsh@263.net,电话: —曹玮,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副主任。200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临床医学博士。2014年至2015年于加拿大麦基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专业方向为感染性疾病及不明原因发热的一诊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异常免疫激活及免疫调节治疗。现任中一_ 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委员。一发表科学引文索引( 。n index,scI)文章40余篇,承担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等研究。【摘要】 自1981年报道全球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的防治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鸡尾酒”疗法的发现、推广和不断改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生存和预后已得到了显著改善。

随之而来的非艾滋病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越来越成为影响患者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后“鸡尾酒”疗法时代的到来对艾滋病的临床诊治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研究简要回顾了全球艾滋病治疗和研究的现状,并阐述了当前我国艾滋病临床诊治研究中面l临的个体化方案与多学科诊治、治疗简化与耐药应对,以及功能性治愈与慢性炎症控制等关键问题。【关键词】 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高效;非艾滋病定义性疾病;慢性炎症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17一12M—l_014);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DOI:10.3760/cmm j.——00894中图分类号:R512.年,美国报道了世界上第1例AIDs患者。1983年,HIV被确定为AIDS的病原体。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在其后的10余年内AIDs的治疗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大部分确诊的感染者只能被动地等待病情进展至严重免疫缺陷,最终死于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20世纪90年代前后,单药或二联抗病毒疗法的诞生使患者的生存期有所延长,但由于当时抗病毒药物效力低下、耐药屏障低、毒副不良反应严重,所以并未从根本上改变AIDs的诊治局面。

直至1996年,随着蛋白酶抑制剂的问世,HAART开始被用于HIV感染人群,该疗法不仅能抑制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而且还能重建大部分患者的免疫功能,这才显著改变了AIDs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生存结局。AIDs的治疗也随之进入了“鸡尾酒”疗法时代。近20余年来,可获取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持续改进,抗病毒效力不断增强,不良作用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临床治疗数据将HIV感染/AIDs患者的推荐起始治疗节点不断前移。2015年开始,“发现即治疗”已陆续成为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公认的治疗理念⋯。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能实现体内病毒的长期控制,生存时间显著延长。荟萃分析表明,发达国家的HIV感染者如在40岁前开始HAART,预期寿命平均约为65岁,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可近50岁;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1。尽管与非HIV感染人群的预期寿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毋庸置疑的是,AIDs已从一种致死性传染病逐渐转变为可防、可控的慢性感染性疾病。随着免疫功能逐步重建,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和AIDS相关肿瘤的概率大幅降低,而各种非艾滋病定义性疾病(non. - ,NAD)如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肾与骨骼疾病,以及非AIDS定义性肿瘤的发病率则呈上升趋势,成为后“鸡尾酒”疗法时代影响HIV感染者生命质量和预后的主要因素。1985年我国报道首例AIDs病例,30余年来万方数据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