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与酒(4)战斗民族的伏特加
从这篇开始,正式进入洋酒的逐个介绍上来,目标是把船长酒吧酒单上的烈酒都依次介绍完,让大家对每款酒都有个基本全面的理解,知道自己喝的是什么,然后敢于尝试,进而找到适合自己品味的酒。
我们就先从伏特加下手。
伏特加的起源
伏特加是俄国和波兰的国酒,是北欧寒冷国家十分流行的烈性酒精饮料,它的历史悠久,但关于伏特加最早出现的年份、发明者以及原产地等流传着不少说法,至今波兰和俄罗斯仍存在着争议(都想贴金,就像对我们老祖先炎帝的故里,至今仍有六地之争),不过基本公认伏特加是起源于黑暗时代的斯拉夫地区。
目前比较确凿的是,蒸馏工艺最早出现在中东,并很快扩散到附近的东欧。据记载在12世纪时,蒸馏酒精由意大利萨莱诺医学院研制,用作医疗用途。而在俄罗斯,伏特加最早于14世纪末出现,由热那亚(意大利)大使引入,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被称作“第21号餐桌酒”、“面包酒”以及“烧酒”这样极普通的名字。到18世纪,伏特加原浆度数提高到70°以上,东欧和北欧才有了类似现代的伏特加,而19世纪的蒸馏工艺,已经和现在很像了。直到20世纪初,才正式被命名为“伏特加(водка)”,водка一词源于斯拉夫语的“вода”(意思是“水”)。
伏特加的工艺
直到15世纪中后期,伏特加的生产方式才开始在战斗民族普及开来。通常是把谷物(小麦、黑麦、玉米)或水果或马铃薯作为原料(只要含淀粉类的就行)进行磨碎,与水混合,然后加热进行糖化产生“酒泥”,放在发酵池里用酵母进行发酵,转化成酒精。这个过程只要大概2~4天,接下来发酵好的酒泥会经过最关键的蒸馏和过滤工序。
通常蒸馏都会反复进行几轮,市面上品质较好的伏特加一般至少经过三重蒸馏,有些高端的伏特加蒸馏和过滤次数N是自定义的(N>>3),一些讲究的厂家甚至会蒸馏二十多次。蒸馏过后的原浆(此时约有95°)会与水(通常是泉水或冰川水)调配淡化到所需的度数,之后注入过滤槽中,经缓慢的过滤程序,使精馏液与过滤材料充分接触而净化,将原酒中所含的油类、酸类、醛类、酯类及其它杂质元素除去,使酒质晶莹澄澈,无色爽净,使人感到不甜、不苦、不涩,几乎没有其它杂味。过滤的材料传统上是白桦木活性炭,也有些自定义玩家会用一些特别的材料,比如矿物如钻石、金箔。
伏特加的风味
伏特加通常口味凶烈,劲大冲鼻,如烈焰般的刺激,以此形成独具一格的风味。正因如此,伏特加是调制鸡尾酒时最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一种基酒;但也正因如此,伏特加常被人们误解成“酒精兑水”、“没有味道”。其实伏特加也有很多风味:小麦、黑麦、玉米、土豆、葡萄等不同原材料蒸馏出的伏特加风味有差别,不同的过滤材料会带来口感的差别,稀释所用的水又有口味差别,带有添加剂的轻调伏特加就更多样了。
对于一些品牌,过滤之后会加入添加剂来调节风味,并且去除过滤材料对成分的影响。常见的添加剂有糖、甘油和柠檬酸,总之都是为了入口更柔,还有加香精的(在原味伏特加中被排斥)。虽然任何一点添加剂都会不可避免地对口味产生影响,不利于保留粮食原味,但北美厂家很喜欢用添加剂调节香味,所以美国烟酒税贸管理局(TTB)也有对伏特加添加剂的严格标准。
综上,蒸馏过滤并不会完全去掉酒泥自带的香气,调配时使用的水以及过滤材料本身也会对酒体产生影响,所以即使没有任何添加剂的原味伏特加,也带有自己的风味,绝非“除了酒精什么味都没有”。
伏特加的品鉴
理解伏特加的关键,就在于用恰当的方法和心态品鉴,从平淡外表中发现隐藏的层次和细节。如何像个大佬一样品伏特加?
切勿空腹饮酒,饮酒前可以先吃一些含脂量高的食物,利用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延缓酒精吸收的时间;冷藏10℃左右风味最佳;首先一个烈酒杯,倒至三分之一,然后慢慢转,轻闻,闻够了就开始品。小口喝,让酒充分流过舌头。把乙醇味当成一个舞台,去寻找体会其中若隐若现的甜腻或咸味,以及水体的矿物感和添加剂的味道。可以在酒中加入一些自己的矿泉水,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那些隐藏元素。
如果要搭配食材,自然首推鱼子酱。下酒菜有腌肥肉,俄罗斯熏鱼,俄罗斯红肠,酸黄瓜。醇正的酒精味正好中和鱼子的腥味,而鱼子的鲜味则与伏特加相得益彰。不喜欢或者手边没有鱼子酱的话,鱼、洋葱和黑面包也是不错的选择。
和葡萄酒一样,酒中80%的香气也构成了酒的风味,因此,不同伏特加的香气也决定了其饮用方式:净饮,加冰,还是用来调鸡尾酒。专家们建议在饮用原味的伏特加时,最好提前把酒放在冰箱里冷冻3小时。在子弹杯中倒入50毫升的伏特加,进行闻香。闻香的时候除了要将酒放到鼻子面前,还需要打开口腔,并缓缓晃动酒杯。如果香气十分强烈刺鼻,那说明伏特加的品质较低。一瓶上好的伏特加的香气应该循序渐进,层层展开。
接着,抿一口伏特加,让酒液在口中停留几秒钟,留意伏特加的口感是轻盈还是厚重(厚重的口感会带有一定的粘稠度),收尾是甜美还是有点咸味。接着,我们可以往伏特加中添加少量的水,继续品尝,看看有没有引出别的风味。在俄罗斯,伏特加是重要的社交饮品,同时,在这种聚会场合,开瓶了的伏特加一定要喝完,不会留下半瓶的伏特加。
伏特加的品牌
伏特加的生产早已推广到世界各地,不止战斗民族在生产和饮用,甚至我国这种较晚引入伏特加的国家,也都有自己的厂牌,而消费伏特加更是全球化的行为。因此现在我们能看到非常多的伏特加品牌,这里简单介绍一些知名的:白鲸目前最昂贵的伏特加之一,产自马林斯克市,由单一麦芽与西伯利亚清澈泉水制作而成。清淡爽口而富有味道,带有精致的燕麦味,微微的柑橘味,回味辛辣。每瓶制作需一个月,白鲸金尊则需3 个月,热蜡封瓶及瓶身小鱼徽章均手工完成。苏联红牌 主要原材料是小麦。俄罗斯最古老的伏特加品牌之一,历史可追溯到俄罗斯帝国。其配方在1938年得到加强,从那时起就没有改变。经过三重蒸馏和三重净化。味清新而微辣,入口光滑,不会留下沉重的回味。斯托利 主要原材料是小麦。始于1901年,是俄国获奖最多、最受欢迎的伏特加品牌之一。由黑麦和小麦酿造而成,其中的斯托利精英伏特加( Elit)在全球各地都受到热烈追捧。斯米诺俄国历史最悠久的伏特加品牌之一,是当年俄罗斯帝国宫廷里唯一的伏特加酒。第一家使用木炭作为伏特加过滤器的公司。
斯米诺伏特是从玉米中提取的,不含麸质。创始人 使用了姓氏的法语拼写“”命名。皇冠伏特加最早是在1860年由俄国莫斯科的一家酒厂生产,如今为帝亚吉欧()所有。旗下的伏特加产品非常丰富(超过60种),口感各不相同,迎合了众多消费者的需求。绝对主要原材料是小麦。由“烈酒之王” Lars Smith于1879年在瑞典南部小镇奥胡斯(Ahus)创立,如今由保乐力加( )持有。选用当地冬小麦和天然深井水,保证每一滴酒独特而纯净,口感温和,带有很特别的风味。近些年时尚创意、设计精妙的广告令它畅销全球,目前已成为享誉世界的高档伏特加品牌。灰雁Grey Goose主要原材料是小麦。于1997年创立,是法国最优质的伏特加之一。选用干邑区100%的小麦酿造,通过五步蒸馏过程,最后由香槟区石灰岩自然过滤的纯净泉水调配而成,酒体带有微甜香气,口感柔和细致,适合纯饮,也适合用来调配各式鸡尾酒。芬兰 主要原材料是大麦。品牌始于1970年,是芬兰最杰出的伏特加代表,而且价格相对比较低。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口感比较柔和,令人一尝便难以忘怀。
北欧的伏特加相对东欧的伏特加风格上有所不同,常常会更强调水的特质。芬兰伏特加就是如此,它的特点是采取长时间连续蒸馏方式,再用经冰碛自然滤过的冰川水调配装瓶。经过这样一种生产方式,芬兰伏特加的风味相当淡,入口十分柔和。雪树主要原材料是黑麦。在1996年首次生产的,目前它已经成长为波兰最大的伏特加品牌。这款伏特加带有多种多样的美妙风味,这些风味来源于酿造时所用的独特水源和生产工艺。雪树是波兰最大的伏特加品牌之一,瓶身描绘的是波兰皇家宫殿 House在雪树中的美景。这里的酿酒技术已经传承了超过6个世纪,酒款精选波兰黄金祼麦经四次蒸馏程序萃取而成,口感浓郁细致,隐约散发香草芬芳。蓝天Skyy Vodka主要原材料是小麦。开创于1992年,是继绝对伏特加之后最畅销的美国伏特加品牌。通过多次蒸馏和过滤,有着一件独一无二的细长深蓝瓶,以低杂质、高纯度闻名,口感柔和,口味辛烈,回味悠长,并略带香草气息。坎特一号 Ketel One Vodka主要原材料是小麦。创立于1691年的荷兰,以最初的蒸馏器坎特一号命名,一号锅炉是酒厂最有历史的精神象征。传统的铜质蒸馏器中小批酿制而成,再通过木炭和陶瓷水槽过滤,最终生产出精致优雅的精品。
俄罗斯伏特加等级标准根据价格和质量,俄罗斯伏特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经济型 – 由高纯度酒精制成,经过一次过滤,符合俄罗斯的质量标准,特点是价格低廉,易被仿造; 标准型 – 由“Extra”类酒精制成,经过多层净化,不同品牌,口味也有所不同;优选型 – 由“Alfa”和“Lux”类酒精制成,酒精和水都需要进行净化,最大的特点是口感柔和,容易入口。产品包装和广告语别出心裁,设有多重防伪标识,属于上等酒;超级优选 – 与“优选型”伏特加的品质差别不大,但由于采用了更独特的配方和更复杂的制作工艺,“超级优选”伏特加价格相对高一些,包装也较为精美;特等型 – 指定生产商生产,精选天然原料和水,采用独特工艺,需经过非常细致的品酒测试,得到大师品酒认证才能装瓶。
经典伏特加鸡尾酒
伏特加马天尼Vodka
都市丽人
伏特加汤力Vodka Tonic
螺丝起子
灰狗
黑/白俄罗斯Black or White
莫斯科骡子 Mule
好了,基本介绍就这些啦,大家可以从上文中所提到的几款开始伏特加品鉴之旅。
PS:喝酒主要是个心情,喝伏特加尤其如此,也可以完全抛开各种品鉴套路,一个SHOT杯,放在鼻下闻一闻然后一口闷,也是极爽的。
不喝船长酒
人生路白走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