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德占据艾滋病药物50%市场,你还有哪些机会?(艾滋病最全报告)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高病死率恶性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染源为 HIV 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主要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其中同性恋者、多性伴者、静脉吸毒者等为高危人群。
艾滋病仍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棘手的医学难题之一,目前仍无相关疫苗可以预防,也没有能有效治愈的药物和方法。
艾滋病已成为一种药物可控的慢性疾病
艾滋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棘手的医学难题之一,鸡尾酒疗法使艾滋病成为一种慢性病,治愈疗法仍在不断探索。
艾滋病治疗的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初步探索,早期抗艾药多为单一用药,患者容易产生耐药性。
图1:抗 HIV 药物中 10 个主要的作用靶点:
数据截至 2015 年 10 月 10 日
资料来源:《全球抗 HIV 药物研发进展报告》、 、广证恒生
图2:早期抗艾药主要有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
资料来源:《艾滋病治疗药物_HIV 抑制剂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广证恒生
2. 鸡尾酒疗法使艾滋病由绝症发展为慢性病,鸡尾酒疗法使得艾滋病发病和死亡人数下降了近50%,是当今全球主要疗法。
图3:我国艾滋病治疗基本采取鸡尾酒疗法:
备注:TDF 替诺福韦、ABC 阿巴卡韦、3TC 拉米夫定、FTC 恩曲他滨、EFV 依非韦伦、LPV/r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ATV 阿 扎那韦、RAL 拉替拉韦、AZT 齐多夫定、NVP 奈韦拉平、RPV 利匹韦林 资料来源:国家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广证恒生
随着研究的愈发深入,整合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辅助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的出现为鸡尾酒组合提供 了更多的可能性。鸡尾酒疗法的不断完善使得治疗效果逐渐提升、副作用得到一定控制、用药费用逐步降 低,患者能接受更好的治疗、拥有更多的用药选择。例如复合制剂 和 中都在药物组合中加入了整合酶抑制剂,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一定的提升。
图4:创新抗艾药的出现为鸡尾酒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目前国际上已有多个鸡尾酒疗法复合制剂的提出,NRTIs 和 仍是各个组合中的重要组分。吉利德在抗 HIV 复合制剂中的积累最深,2015~2016 连续推出了 3 个新的抗 HIV 复合制剂 、 和 。其中 年销售额达 36.74 亿美元,超越了同司的旧王者 ,成为全球抗艾药之首。 销售额为 31.34 亿美元居第二,GSK/辉瑞的 销售额为 24.61 亿英镑居第三。
图5:鸡尾酒疗法中复合制剂的种类和配方:
由于鸡尾酒疗法属于在剂量疗法上的创新,在机理上并未作改变,因此也具有一定局限性。
1) 对中晚期患者的疗效一般,因为其免疫系统已被不可逆性地破坏;
2)无法彻底治愈艾滋病,只能最大程度延缓病情,如果停药后,残余的 HIV 病毒会迅速扩增,病情复发;
3)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由于混合多种药物,使得副作用更为复杂;
4)费用相对昂贵。
3. 从慢性病到逐渐实现治愈艾滋病,未来发展将从寻求治愈、疫苗预防、持续改良这 3 个方面进行。
艾滋病疗法未来发展方向
从现有艾滋病疗法的治疗现状和局限性来看,我们认为其未来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持续寻求能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疗法,比如基因治疗;
2)通过艾滋病疫苗从患病源头上预防 HIV 的感染,使其像天花病毒一样逐渐消亡;
3)在已有抗艾药物的基础上持续改良,使得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小、用药更加便捷,比如优化复合制剂组合、研发长效化抗艾药等。
1. 基因治疗&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治愈艾滋病的有效手段
“柏林病人”让研发者看到通过基因治疗治愈艾滋病的曙光,基因编辑是其中一种可行手段。2007年 Ray Brown 在德国接受了针对白血病的治疗后其体内 HIV 病毒被消灭且停药后并未复发,主要原因是捐赠者的骨髓细胞具有 CCR5 基因突变(驱动因子 CCR5 基因突变后,能阻断 HIV 病毒进入细胞的路径)。其中基因编辑是目前较热门的可行手段,通过 /Cas9 基因编辑技术对 HIV 病毒的基因进行编辑,使其失去复制感染能力。美国天普大学胡文辉团队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把 /Cas9 转入 HIV感染小鼠体内,引导其在 HIV 病毒转录区和结构区多个位点进行多靶点基因编辑,2~4 周后发现小鼠体内的 HIV 病毒基因组被有效切除。
免疫治疗也具备治愈艾滋病的可能性,目前研究较多的有抗体疗法和过继细胞疗法。
1)抗体疗法:之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通过给 HIV 感染者注射广谱中和抗体等能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大量抗体,延迟 HIV的复发时间。2018 年 4 月 26 日香港大学公布,医学院研究所研制出新型抗体 BilA-SG 进行动物实验后,发现其能保护细胞不感染 HIV 并清除已被感染的细胞。
2)过继细胞疗法:从 HIV-1 感染患者体内分离出CD4+T 细胞或 CD8+TCM 细胞等,对其进行基因修饰,然后在体外培养挑选出具有 HIV-1 抗性的细胞,进行体外扩增之后回输到患者体内。Van 团队对 10 例 HAART 治疗失败的艾滋病晚期病人回输经过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修饰的 CD4+T 细胞,虽然 HIV 病毒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体内 CD4+T 细胞数目有明显的增加。
艾滋病的基因疗法和免疫疗法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但未来潜力巨大。目前这两种疗法治疗艾滋病还处于早期基础研究阶段,暂未有相关药物和可用疗法的出现。但从理论上看,二者均具有攻克艾滋病的可行性的,随着科研的持续深入,很有可能成艾滋病治愈的有效手段。
2. 艾滋病预防疫苗:从源头上预防 HIV 病毒的感染
艾滋病预防疫苗能够避免HIV 的感染,一直都是企业研发关注的热点。除了利用新药物和新疗法消灭 HIV 病毒,研究人员也把视线投向艾滋病预防疫苗,力图从源头上减少感染,使得 HIV 病毒能像天花病毒一样逐渐消亡。从上个世纪开始就有大量企业布局 HIV 疫苗领域,但是大多都以失败告终,包括 的 、赛诺菲的 ALVAC、默克的 -1 等。
全球在研 HIV 预防性疫苗普遍处于临床Ⅰ期和临床Ⅱ期,强生的 临床 1/2a 期结果良好。NIAID 的 、强生的、国家疾控中心的艾滋病疫苗(核酸与重组天坛痘苗联用)、-ANRS 的 GTU HIV 等目前正处于临床Ⅱ期。其中强生在 2017 年 7 月公布的 1/2a 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受试者对 HIV 疫苗的耐受性良好,且 100%产生了对抗 HIV 的抗体。这一结果再次点燃了市场对于 HIV 预防性疫苗的希望,但后续仍需更多临床试验来验证。
图6:目前在研 HIV 预防性疫苗进展,普遍处于临床Ⅰ期和临床Ⅱ期:
注:NIAID - of and
资料来源:、CFDA、广证恒生
在研的 HIV 疫苗主要包括 HIV 灭活疫苗、HIV 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病毒蛋白疫苗、DNA疫苗、RNA 疫苗等,以 DNA 疫苗居多。DNA 疫苗的原理是将带有目的抗原基因的 DNA 质粒转入机体细胞,借用宿主细胞的表达加工合成有效的抗原分子,已有研究表明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表现均良好,因此是目前 HIV 疫苗的研发热点,比如 GTU HIV、-G、DNA-HIV-PT123 等均属于 DNA 疫苗。
3. 长效化抗艾药:低用药频率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使治疗效果更佳
艾滋病治疗需要患者终身服药,患者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尤为重要。Craig I. 在研究患者药物依从性时发现,能严格遵从医嘱用药的大概只有 57.1%~76.3%的患者,且用药频率越高、依从性越差。根据现有疗法,艾滋病还是一种需要终生服药的疾病,一旦停药或是药效不达标,HIV 病毒就很可能无法被有效抑制而肆虐繁殖,重者导致免疫系统崩溃,故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在艾滋病治疗中十分重要。
目前抗艾药的使用基本上都是需要每天服药,总的来看频率还是比较高。部分企业从长效型制剂上寻求突破口,显著降低用药频率,大大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
图7:目前常用抗艾药基本需要每天服药,用药频率较高:
全球第一个艾滋病长效型新药是台湾中裕新药的 (TMB-355),患者可每 2 周静脉内注射一次。 是一种静脉滴注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 G4 单克隆抗体,与 CD4+T 细胞受体的第二个胞外区域结合,阻止 HIV 病毒的入侵。该药 2018 年 3 月已获 FDA 新药上市批准,目前暂未正式上市。
图8:目前部分在研长效化抗艾药进展:
我国艾滋病发病率持续走高
全球新增 HIV 感染者略有下降,但我国艾滋病发病率却持续走高。我国走高或与既往 HIV 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有关,另外,同性传播持续呈高流行水平是重要原因,15~24 岁学生感染者报告数增幅显著高于整体。
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的《 on the AIDS 2013》中,2012 年全球新增 HIV 感染者约230 万人,相较于 2001 年(新增感染人数 340 万)下降了 33%。与此同时,艾滋病死亡人数也在减少,2012年约有 160 万人死于艾滋病,显著低于 2005 年(艾滋病死亡 230 万人)下降了 30%。
我国艾滋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持续增长,且发病率的增速显著高于死亡率的增速。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2~2017 年我国艾滋病发病率和艾滋病死亡率不断攀升,2016 年艾滋病发病率为 4.15/10 万,比 2012 年发病率增长 41.6%,死亡率为 1.11/10 万,比 2012 年死亡率增长 29.1%。
图9:我国艾滋病发病率持续走高,且增速明显高于艾滋病死亡率
图10:我国 HIV 传播途径中性传播占 90%以上,同性传播比例增长迅速:
国家逐年放开艾滋病免费用药人群和药物范围,使更多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能够接受治疗。在2016 年出台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四版中,国家再次扩大了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免费人群,并新增了药物利匹韦林及其复合制剂。
图11:《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中免费人群扩大
图12:各版《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中免费用药范围
资料来源:《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广证恒生
我国艾滋病免费用药直接纳入各地医保,同时在医保乙类目录中还新增了部分药物。2017 年 2 月出台的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不仅将现有免费抗艾滋病药物纳入医保,并规定国家免费治疗艾滋病方案内的药品各地不得进行调整,需要直接纳入。同时在医保乙类目录中还新增了部分药物,包括利匹韦林、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患者可选择用药的范围扩大,自费用药成本也大大减少。
图13:艾滋病免费药物直接纳入医保甲类,医保乙类中的自费药物在不断增加
2022 年全球抗艾市场约314~416 亿美元
2016 年全球艾滋病市场规模超 235 亿美元。2016 年全球抗 HIV 领域专利药物 TOP20 的市场规模已达235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5%,近两年增速略降。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可临床使用的抗 HIV 药物超 40 个。
其中 2016 年销售额 TOP5 分别为吉利德的 (35.66 亿美元)、(26.05 亿美元)、GSK/Viiv 的(22.51 亿美元),吉利德/Torii 的 (19.14 亿美元)、强生的 (18.51 亿美元),TOP5合计约 122 亿美元,占 TOP20 的 52%。
图14:2016 年全球抗 HIV 领域专利药物 TOP20 销售规模为 235 亿美元
国内抗 HIV 药物市场分为政府专项渠道供应(国家免费用药范围)和医院自费药两部分。
我国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抗 HIV 药物销售额自 2012 年开始呈下降趋势,2016 年回升至 2.92 亿元。据 Menet HDM 系统数据,2012-2015 年我国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抗 HIV 药物市场从 2.59 亿元下降到 2.18 亿元,减少 15.8%。2016 年市场回暖达到 2.92 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 33.75%。
加上政府采购支出,我国 2016 年抗 HIV 药物总市场规模约 18~25 亿元。我们从中国采购网了解到 2017 年政府对于国家免费用药范围的抗 HIV 药物采购费用达 6.27 亿元,与 2016 年相比增长 27.4%。加上上述 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抗 HIV 药物的销售规模,同时考虑到未计入统计的非重点城市医院和非公立医院的市场,则我国 2016 年抗 HIV 药物市场规模为 18~25 亿元。
图16:2017年政府抗HIV药物采购费用达6.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