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酒的真相:鸡尾酒的风味层次

日期: 2025-03-29 18:05:39 |浏览: 2|编号: 8689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调酒的真相:鸡尾酒的风味层次

这是调逗的 第198篇文章

前面我们聊过了鸡尾酒的色相色谱,它是一杯鸡尾酒的基调();也聊过了均衡和‘匀’的道理,它是鸡尾酒的及格分()。在此基础上,我们聊聊层次,鸡尾酒的提高分。

充分混合(均衡)是一切技术操作、风味指标的基础。

还是拿炒饭举例子。在没炒匀的情况下,根本就没必要去谈盐多还是少、菜多还是少的问题,一口咸一口淡、一口菜一口饭的炒饭,除了扔到厨师脸上,没有别的地方应该去了。

同样的道理,在没调匀的情况下,根本没理由去谈配方、酸甜之类。首先,它已经是不及格的产品了,优先需要做的是切腹或者提高基础技能。其次,你拿咸的这一口还是淡的这一口去判断加多少盐呢?根本都没有可信赖的依据。

stir、shake 能够影响最终尝到的酸甜。同样的配方,不同的人摇或者搅,都会有实际的酸甜差异。而我们一直强调均衡和匀,是因为酒和菜不一样,鸡尾酒是流动的液体,没调匀的话在杯中它的酸甜和风味都会随时间变化,喝三口变淡的 、Old 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以我们的观察,其实如果耐心一点,在它放太久到不能喝之前,绝大多数没调匀的酒都会随着时间变好一些。 和酸酒类尤其如此。

影响鸡尾酒调匀的因素有几个,第一是因为是液体,调酒过程中,液体之间的融合程度没那么直观可见(其实能肉眼分辨出来,但这需要一些经验)。第二,糖不容易溶于烈酒,加入冰块降温后更是如此。调酒师因为担心酒尝起来‘水’(其实正是混合不充分的表现),给的操作往往不够充分。

酒体和味觉是鸡尾酒的及格线,风味和层次是提高分。

“从安静搅拌并加以冷却的过程中,让酒充分混合,若能有这样的技术,那么即使顾客花了15分钟才喝完这杯马丁尼,酒也不会变质”。

——上田和男,《日本名调酒师的独家马丁尼调配法》

今天不谈风味指标能带来多少品鉴维度(也就是产品)的提高,单说技术角度的风味和层次处理。

首先,没有充分混合的情况下,你得到的层次可能是假层次。进而影响对配方的处理。

比如因为糖分不易溶于烈酒, 中的糖分和承载糖分的金巴利和味美思更容易凸显;比如因为性状相对活泼, 中的味美思更容易凸显。

调酒师很容易据此调整配方,比如因此调高金酒的比例,去得到金酒和金巴利之间的风味层次。但这种调整就像是吃到了很多蛋和胡萝卜的炒饭,于是决定下次炒的时候加点饭——其实炒偏了,所有的蛋和胡萝卜都在那一勺里。

这并不是说不应该调整配方,而是说,调整配方的决定必须建立在充分混合均匀的基础上,而不是依据假的、偏差的结果得出结论。这就是我们说的假层次。

某种程度上,调酒师们最大化金酒和其它烈酒的比例,不断减少风味物质(味美思、利口酒)的比例,恰是因为技术上无法做到充分混合。

过甜/风味物质过重 - 减味美思/利口酒 - 加烈酒,这个过程一再循环,就是当今人们认知的调酒。

而所谓"正确的层次”,是充分混合之后才能得到的结果。你必须用搅拌和摇荡的技术,完整全面地重现这些材料混合之后完整的样子,才能去谈说哪种风味背后的材料过多或是过少。而不是信息不全状态下的盲目判断。

从这个角度,我们不承认实际调配过程中调酒师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认为比起自由发挥,调酒师有限的工作是用舌头阅读材料,将他们充分混合并降温的同时,找到并维持材料之间天然的关系。

第二,层次的搭配和取舍严重依托于材料本身。

这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假设一个材料的风味浓度是5,另一个材料的风味浓度是2,那么想要去到理想的风味层次感,这两个材料之间的配比就应该是2:5。在2:5的时候,你可以同时尝到两种风味。

进一步说,假设一个材料有两种风味,强度均为2,另一个材料有一种风味,强度为5,在5:2的时候,你可以同时尝到三种风味。

具体的搭配当然比这复杂的多,但基本的游戏就是这样了。这即是我们此前文章所聊到的,风味的对比度和饱和度。

比如 Hanky Panky 这杯酒,Jim 在 ’s 中选择的配方是这样:4份 Gin,3 份 ,一点点 。配方我们很同意也很喜欢。

是带橙类水果风味的金酒,好奇都林印象是风味相对整体,但是带有漂亮葡萄干余味的甜味美思,可以看成是整体感较强的味美思。

那么我们做个小思考,假设把 换成 ’s 哥顿金酒,金酒的比例应该调高还是降低?

答案是调低,因为哥顿是单一风味、杜松子风味为主的金酒,而且单一风味的强度要高于 。

但当你使用哥顿和好奇都林印象搭配的时候,会发现整体风味不够饱满,因为二者的风味都相对单一,结果的成品也会欠缺复杂度。

于是你就需要为哥顿金酒换一个相对复杂的味美思,并重新调整金酒和味美思的比例。所以我们说,调酒师并不是创造配方,而是寻找材料和配比。而且不只对于传统配方,对自创配方也是同样的思路。

基于色彩学的风味浓度和饱和度认知,基于充分混合的均衡说或融合说,在完成充分混合基础上对风味配比的调整,这就是我们认知鸡尾酒的基础。

余不一一。

鄙小店(Slow Bar):

上海市静安区常熟路104弄4号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