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调嘻鸡尾酒 之「嗨爆」

日期: 2025-03-29 09:02:09 |浏览: 2|编号: 8670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原创 | 调嘻鸡尾酒 之「嗨爆」

“ 生活有点苦,微醺才舒服 ”

欢迎来到最新一期的『 调嘻鸡尾酒 』,我是小于哥~

全文共分为 5 个小节:

(1)前言

(2)典故

(3)配方

(4)教程

(5)后记

赶时间的朋友,可直接跳到 “配方” 和 “教程” 阅读。

春节这几天过得太嗨,已经分不清星期几了。

查天气的时候突然想到,这周还有推文要发呢,差点鸽了。

虽然比平时晚了两天,还好仍在假期中 ↓↓↓

过年要嗨皮,每天笑嘻嘻。

『 嗨爆 』是我根据英文原名音译过来的,自己觉得还挺精髓。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地方都译成“嗨棒”,听起来像“黑胖”。

实际上,比较传统的叫法是“海波”。

国内一些地方也会直译成“高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北宋的蹴鞠高手——高俅高太尉。

想想大年初一国足的表现令人唏嘘,竟然有点怀念高俅。

幸亏女足抗击日寇,扳回一城。

冬奥会开幕式之后,就等着看女足的决赛啦!

言归正传,其实是一类鸡尾酒的统称。

简单来讲,就是“威士忌+苏打水”。

现如今,已经发展成“烈酒+碳酸汽水”的系列组合。

之前讲过的金汤力、自由古巴、阿佩罗橙光,都算是这个范畴里面的。

据不可考证的史料记载,『 嗨爆 』作为鸡尾酒出现,最早是在1898年的美国。

后来传播到欧洲地区,却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上个世纪50-60年代,日本的三得利公司顺应市场行情,锚定了“威士忌+苏打”的喝法。

它将这种喝法与时尚的欧美生活联系起来,把日本的酒类消费人群忽悠地服服帖帖。

这一举措,不仅让『 嗨爆 』成为当时最流行的饮品,三得利自家出品的角瓶威士忌也大举占领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不少居酒屋,『 嗨爆 』鸡尾酒都还是当仁不让的主角,除了啤酒、清酒就是它了。

三得利顺势推出了罐装的『 嗨爆 』,只是卖得太贵,不推荐。

『 嗨爆 』的别名有很多,其中一个是“威士忌苏打”。

这样一来就不用我多说了,里面的配料格外分明。

上面的玻璃杯不是来凑数的,它叫“海波杯”,算是专门调这款鸡尾酒的器皿之一。

为了保持气泡的效果,建议使用杯壁相对薄一点的海波杯。

『 嗨爆 』虽然起源于欧美,但是在日本发扬光大,按理说应该选用日威。

只是呢,大部分日威酒体都比较 昂贵 轻盈,咱们还是选用威士忌的老祖宗吧——爱尔兰威士忌。

尊美醇甜润柔和,不会太轻也不会太重,足够平衡,深得我中庸学派的喜爱。

当然了,其他的诸如苏格兰威士忌、波本威士忌、加拿大威士忌等,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没啥清规戒律。

最后放个柠檬角进去,不仅是一个不错的装饰,还增加了清新感。

通过配方就能看出,『 嗨爆 』虽然名字劲道,实际上度数低、无负担,用来佐餐甚至比啤酒还好使。

如果过年期间烤肉、火锅吃不停,『 嗨爆 』绝对能让你一秒解腻。

一起来看下具体的调酒过程:

这款鸡尾酒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简单。

小白第一次调,都很难失败。

这可能是『 嗨爆 』足够流行的一个关键因素。

之前有嘻友问我,喝不完的烈酒怎么保存?

还保存啥,直接做『 嗨爆 』不就完了,又多了一个找朋友小聚的理由。

不过,对于调酒师来说,越是简单的鸡尾酒越是较真,在日本尤为明显。

从杯子、冰块的选择,到威士忌、苏打水的种类,都面面俱到。

甚至搅拌的时长与兑和的比例,都能写一本小册子,称得上“无所不用其极”。

这种“工匠精神”固然值得推崇,只是普通酒客不用这么内卷。

还是那句话,喝酒开心最重要,酒只是载体,人才是根本。

唯一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把苏打水直接倒在冰块上。

而是沿着杯壁缓缓倒入,这样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气泡损失。

在酒吧中,『 嗨爆 』都是作为长饮呈现的。

而快要打烊的时候,我们经常把它做成短饮,与几位交好的客人Bomb一下。

其实很简单。

古典杯中加入冰块、烈酒,再倒一半汽水进去。

然后盖上纸质杯垫,抓住杯子手起杯落,Bang地一下砸在吧台上,趁着气泡升腾的瞬间一口干掉...

还挺快意人生,到现在我都喜欢这个喝法。

就是有点废手,砸完之后跟帕金森一样晃不停。

好啦,今天『 嗨爆 』就分享到这里。

惬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收拾心情去工作啦!

“ 想喝鸡尾酒,调嘻全都有 ”

敬请大力关注『 调嘻鸡尾酒 』,我们下期再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