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Jinjing〖UZH〗推荐┃交响曲溯源(之一)曼海姆之外,还有维也纳

日期: 2025-03-29 07:04:39 |浏览: 2|编号: 8667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音乐人Jinjing〖UZH〗推荐┃交响曲溯源(之一)曼海姆之外,还有维也纳

90后诗人胜鬘夫人,作品曼妙晶莹,华丽典雅,将西方的浪漫与中国现代诗歌的深度韵彩完美的结合,诗句晶莹剔透,含珠挂玉,热烈奔放,赋有强烈的青春气息,给人带来无穷的活力,字里行间凝脂甘露,香甜迷人。 2015年获得巴黎诗人诗协会月光诗人奨!用充满生命浪漫华彩的心曲,将作品演绎得典雅精美,光芒四射,华丽绽放异彩纷呈,于2016年在捷克获得世界诗人大会月光诗人奨!夫人原创诗歌,令人品味这盏甜蜜的琼浆,文字邀约皓月,将这明净圣洁之露,点撒在岁月的花前,美韵温柔天籁。她,出生法国巴黎,第四代华人,喜欢中国文学。

掉落大地上的音符

又是风又是雨

掉落一地的花瓣

你问你是谁

不经意却听到跳跃的音符

星星对你说话

刹那彩虹显现在你面前

儍儍的云朵

偷偷听着音符跳动的旋律

优美自然洒进你心里面

你说喜欢铃兰花

鸢尾花从哪里出来

搅扰着你的梦魂

化成丛林中满地的繁花

你悲泣的叙述失落的爱情

音乐喷泉般的画面

敲打你的心灵

恍惚回到过去

你不曾珍惜现在

再也找不回来她

【与你一起开心】编辑小组

主编:禅思 老师

总编及顾问:

音乐

交响乐是为整个管弦乐队所作的奏鸣曲。

交响曲()一词原於希腊文,意为共鸣,其意义随着时代而改善。一般刚接触古典音乐的人大多是从交响曲开始聆听,最具大家所熟知莫过於贝多芬的名作-第五号命运交响曲吧!是的,交响曲的乐团演奏比各类乐曲来的庞大,更深入的来说:已广泛指称各大规模的管弦乐作品,只要不包含独奏者均可称之。

交响乐基本特点为:

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

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

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蒂( ,1660-1725)是最早(1681年)将变成歌剧开场前快-慢-快的三段结构序曲的。斯卡拉蒂是确定意大利歌剧形态最重要的作曲家,一生共作有115部歌剧。

但斯卡拉蒂带动一批意大利作曲家将作为歌剧序曲,还不能算交响曲的真正起源。在巴洛克时期,可以是器乐,也可以是声乐。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加布里埃利( )作有两套《神圣交响曲》(1597与1615),其实是器乐伴奏的经文歌。他的学生,德国作曲家许茨( Schütz,1585-1672)因此也将68首器乐伴奏的经文歌称为《神圣交响曲》(共3集)。

器乐的交响曲形态,大约在18世纪30年代后,才初步成形。音乐史将意大利的萨马丁尼( ,1700-1775)与波希米亚的约翰·斯塔米茨( ,1717-1757)称为之父。

萨马丁尼( ,1700-1775)

萨马丁尼出生于米兰,1725年起成为宫廷管风琴师,1730年后成为圣抹大拉玛利亚修道院的乐长,是歌剧史中重要人物格鲁克( Gluck,1714-1787)的老师。萨马丁尼将歌剧序曲第一段中两种对比的动机,扩大为对比的主题,又通过主题对比处理,形成了发展部,使得第一段真正有了交响的姿态。第二段他又发展了如歌的容量,第三段则改用更优雅的小步舞曲,降慢了速度。萨马丁尼作了20多首交响曲,基本确定了它的形态。

我们来听听萨马丁尼的交响曲形态。

Gini指挥米兰古乐团演奏萨马丁尼的F大调、G大调与降E大调3首交响曲

每个乐章篇幅都很短,都只有两三分钟。3首中最有名是降E大调,它的第一乐章已经非常丰满,演奏时间要5分多钟了。这些交响曲中的第一、三乐章都是欢快明亮洒脱的节奏,中间的慢乐章是歌唱。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几乎都作于巴黎。

再对比一下约翰·斯塔米茨。

约翰·斯塔米茨( ,1717-1757)

约翰·斯塔米茨出生于捷克的,父亲是教堂的管风琴师与合唱团指挥,父亲送他进教会办的音乐专科学校,毕业后又进布拉格大学,却未完成学业,就成了一个炫技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大约1741年进的曼海姆宫廷,两年后就成了宫廷乐队的第一小提琴,后来又成为乐队指挥。约翰·斯塔米茨开创了曼海姆宫廷乐队全新的演奏风格。他的晚期,在卡尔·特奥多尔公爵的支持下,曼海姆乐队已经发展到50多人编制,达到了当时米兰宫廷乐队的规模。约翰·斯塔米茨强调演奏中弱到强的力度变化,创造了所谓“曼海姆渐强”。

年指挥新西兰室内乐团演奏约翰·斯塔米茨的D大调交响曲与降E大调交响曲

这两首交响曲时间上要晚于萨马丁尼。对比斯塔米茨与萨马丁尼,斯塔米茨的强弱对比是明显的,效果更突出。这两首交响曲都是四个乐章,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最后第四乐章是最急板,但斯塔米茨最急板的速度,还不如萨马丁尼的急板。

斯塔米茨所作50首左右的交响曲中,有三乐章,也有四乐章的。在相当一段时间,作曲家们对三乐章还是四乐章,是犹豫的。

当时的曼海姆,集聚了一批优秀作曲家,因此被称为“曼海姆乐派”。所谓的“曼海姆乐派”第一代作曲家,除了斯塔米茨,有名的还有霍尔茨鲍尔(Ignaz )与里赫特(Franz Xaver ),他们都作交响曲。里赫特1744年就在巴黎出版了《大交响曲6首》,比斯塔米茨要早,当时名气也很大,但他们的重要性无法与斯塔米茨比。1750年左右,从曼海姆到维也纳,应该说,是许多作曲家一起创造了交响曲早期创作的繁荣,除了曼海姆这三位,维也纳还有两位很重要的作曲家:蒙恩(Georg Monn)与瓦根塞尔(Georg )。

Michi Gaigg指挥慕尼黑L’Arpa 乐团演奏蒙恩的G大调、降B大调交响曲

这个蒙恩出生于维也纳,是维也纳卡尔教堂的管风琴师,当时也是才华横溢的人物,但33岁就因肺结核早逝了。这两首交响曲作于1749年,都是三乐章形态,维也纳宫廷气息浓郁,慢乐章尤其典雅。但因价值不及萨马丁尼与约翰·斯塔米茨,这个蒙恩便掉在夹缝里,掩没了。之所以要推荐他的作品,是为说明,曼海姆之外,还有维也纳,任何一个音乐潮流,其实都是汇流的结果。(未完待续)

comes after the storm!

美 酒

终于厌倦了这种

把灵魂 一层又一层

包装起来的世界

我要回去了 列蒂齐亚

下决心不再对生命提出

任何的要求

什么也带不走

只留下孤独

作为我款待自己

最后的那一杯 美酒

Never say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