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度的“生命之水”劲儿大?中国白酒:笑话

日期: 2025-03-28 13:01:49 |浏览: 11|编号: 8630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96度的“生命之水”劲儿大?中国白酒:笑话

只要一提到“劲儿最大”的酒,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96度的生命之水。

以前拍段子的时候,我没事也总拿生命之水这个老梗来玩,导致每次出去喝酒都能碰上一两个让我吹瓶的。

对此,我只想说:

其实论起来,实际运用中,生命之水这样的特高度酒,也一般都是调酒时用来增加度数的,纯饮是没有任何风味可言的。

你就想想吧,除了整活儿,有哪个正常人会没事闲的慌,干一口生命之水?

何况,在中国的都市传说中,有很多质优价廉的好酒的威力也是名声在外的。

比如闷倒驴、烧刀子这样的,名字一听就够狠,喝起来那就更不必多说了。

这些酒很多都是生产多年的老字号,度数也比普通的苏格兰威士忌高多了;但它也不完全以度数取胜,更是在风味和口感上独树一帜。

一句话总结:劲儿大是一方面,引人续杯才是它的“成功密码”。

总之,酒桌上见了这几位历史悠久的“老大哥”,甭管酒量好不好,都得悠着点儿,先瑞斯拜叫声哥再喝,才是硬道理。

闷倒驴

来自草原的万丈豪情

把它放在第一个,不是没有原因的:

驴都能闷倒,何况你呢?

这款酒来自我国内蒙,一个传说中最能喝酒的省份之一;而造型也非常有特点,是可以斜背的一个钢制酒壶。

说实话,把它背在身上时,就有一种马上要去草原上策马崩腾的豪迈之感。

闷倒驴酒业旗下的多款白酒,基本上都是60度以上的,一整壶能放倒一头毛驴,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很多人都认为闷倒驴最大的特点就是“醉人但不伤人”,也就是说就算酩酊大醉,第二天醒来仍不会太难受。

它的味道也带有蒙古草原的粗粝,甚至有点难以下咽;但咽下去后,却又甘美绵柔,打个饱嗝都带着酒香。

事实上,正宗的“闷倒驴酒业”旗下的酒,其实已经传承了近一个世纪,但近十年来仿冒钢壶和商标的李鬼数不胜数,渐渐地,真正的闷倒驴酒都快被人淡忘了,也是令人唏嘘。

扳倒井

口感清冽的“隐形杀手”

虽然和闷倒驴一样,扳倒井也是倒字辈的,但它的名字其实和“醉倒”没什么关系,而是来源于当地传说: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率兵征战途经山东高青县地界,沿途水源难寻,将士们干渴万分,几近寸步难行。

突然,将士们发现路边有一口枯井,渴得不行的他们一下子蜂拥而上,军中一下大乱。赵匡胤见军纪混乱至此,干脆用自己的佩剑捅开了泉眼,一时间井倒水涌,救了将士们的性命。

后人为了纪念这口井,也就给它起了一个接地气的名字“扳倒井”,用此地清澈泉水酿造的酒,也就得名扳倒井了。

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这款扳倒井白酒可以说是在山东红极一时的白酒,现在虽然品牌营销跟不上了,仍然还是很多老酒鬼的心头好。

扳倒井的度数从30度到50度不等,在白酒中不算高,但它的工艺沿用古法二次泥窖技术,口感偏清爽香甜而不辣嘴,属于“隐形杀手”那卦的,不知不觉就容易多喝几杯。

二锅头

质优价廉买醉首选

可能是这八款酒里名声最响亮的一款(一种),也是北方地区最知名的平价白酒种类,据说起源于北京。

南方朋友可能不了解,所谓“二锅头”,指的其实是这种白酒的制作技法,有一点像威士忌制作中的“酒心提取”:

第一次冷凝流出的“酒头”和经第三次冷凝出的“酒尾”由于所沸点低,所含杂质多,通常会被提取出来,而只有第二次冷凝流出的酒液比较甘醇,符合生产要求。

由于这种“掐头去尾”的工艺,二锅头也成为了平价白酒中质量较佳的品类,并因此成为了很多国人的买醉首选。

烧刀子

白酒先祖酒如其名

如果说二锅头是精致改良版的现代白酒,那么烧刀子就是中国白酒的原初形态。

有说法是,烧刀子主要流行于古辽东地区(今天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因为它浓烈的风味,喝时喉管烧灼如刀割,所以得名烧刀子。

烧刀子的前身据说早在周朝时的东北地区就出现了,由于当时的少数民族肃慎人善于酿酒,所以他们的酿酒术也影响深远。

不过我猜测,最原始的烧刀子可能并不是蒸馏酒,而是十几度的谷物发酵酒。

因为蒸馏术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就算比较大胆地根据出土文物估计,中国最早也只可能是从东汉开始蒸馏酒的。

现在东北地区的烧刀子,据说是从明末清初的时候开始流行的,主要采用东北地区常见的高粱作物,据说保留了肃慎酿酒术的精髓,又演变出了二锅头等技法各异的白酒种类。

简而言之,就是北方白酒,都得叫烧刀子一声爸爸。

关东苦寒,烧刀子是风雪交加时暖身御寒的必备用品,因此度数也会做得比较高,有传言说老版本的烧刀子酒甚至达到了80度的酒精度。

我多从考证,也没有发现80度的烧刀子究竟真面目几何,但是现今流通的烧刀子也一般在60度左右,也算是没有辜负它这么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

不信,问问你身边的东北朋友。

老白干

甘洌纯洁驰名中外

老牌平民白酒品牌中,一直风光无两的,当属老白干。

从1915年万国博览会荣获大奖开始,它就一直享有盛名,甚至连经典动漫《名侦探柯南》中,也出现了它的身影。

据说,明嘉靖年间建造衡水木桥时,城内有家“德源涌”酒店,很有名望,建桥工匠常到此聚饮,饮后赞曰:“真洁,好干!”

这里的干,其实就是指古代一种鉴定酒质的方法,即用火烧之不留痕迹,就称为干,而历史悠久、酒体清澈的“干”酒,也就成为了老白干。

至于为什么把老白干也列入“劲儿大”白酒的行列中,不仅是因为它酒甘洌纯洁,更是因为它曾经推出过一个72度版本的“原液封坛酒”。

当时据说品鉴过的专家赞叹不已,一致认为:"清亮透明、陈香优雅、醇厚绵柔、甘冽爽净、酒体协调、余味悠长、具有衡水老白干的典型风格"。

我倒很好奇它到底有多好喝,但一看72度,想想便算了

竹叶青

放倒人于无形之间

如果一定要评出一个最像金酒的中国白酒,非竹叶青莫属:

它以山西的汾酒作基酒,酿以广木香、公丁香、竹叶、陈皮、砂仁、当归、零陵香、紫檀香等十多种名贵药材,兼具药香与酒香。

竹叶青的度数只有38度,应该是这8款白酒中度数最低的,但是论起威力来,它说第一,可能没人说第二:

因为它在酿造时添加了不少的白糖,平衡住了酒的辛辣与药材的苦味,喝起来只剩满口芳香与甘甜。

再加之本来就不算太高的度数,对于酒鬼来说,宛如滴滴甘醇入口滑顺的小甜水儿,喝起来毫不费劲,三杯两盏轻轻松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刘伶醉

饮此美酒无忧无愁

刘伶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由于不满朝廷的专权横暴,便千里迢迢到了北方的遂城(今河北省徐水县),投奔友人张华。

到了遂城,刘伶对当地所产的白酒赞不绝口,竟到了日夜杯不离手,大醉三年,后驾鹤西去。

他在《酒德颂》中写道:“捧瓮承槽,衔杯漱醪,饮此美酒,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

而当地所产之白酒,后来就以他的典故为名,是为“刘伶醉”。

刘伶醉是浓香型白酒,未饮闻香时即可沉醉其中,入口品享时真的可以如刘伶所说,“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虽然他终日饮酒的做法实不可取,但倘若真能“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倒也并不辜负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榆树钱

民族酿酒工业不灭之火

前文提到过东北悠久的酿酒历史,其中尤属吉林省榆树市酿酒历史悠久。

据《吉林史志》记载,山东人姜言润经过几年的筹备,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在榆树开办了聚成发烧锅,年生产白酒近百吨,酒度达60度以上,是当时先进蒸馏工艺的体现,所出产白酒也以当地命名为“榆树钱”酒。

后来抗战爆发,粮食极缺,酿酒业危在旦夕,于是榆树全县16家烧锅自发组成一个组合,仍然还叫聚成发,榆树钱酒的酿造工艺才得以保存下来。

虽然比起清代时,现今榆树钱酒度数略有降低,但那来源于高粱谷物的醇厚浓香,依旧是只有黑土地才能孕育出的独特魅力。

榆树钱酒现在有42及52两款基本款可以选择,如果想要更好感受当地的酿酒特色,推荐你品尝度数高一点的。相信我,值得为它大醉一场。

其实,这8款酒的威力可能远低于民间传闻那样离谱,但正因为喜爱他们的人太多,才导致回回都能听说有人因此“翻车”,实则是一种逆向的“幸存者偏差”。

况且拥有灿烂历史的这8款白酒,也许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中,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注脚而已。

在你的家乡,有哪一款酒也是广受欢迎、威力惊人的?欢迎留言告诉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