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酒非彼酒——鸡尾酒疗法
为爱防艾 共享健康
鸡尾酒疗法
01
鸡尾酒疗法是谁发明的?
为爱防艾
由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于1996年提出,是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该疗法的应用可以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从而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该疗法把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抗病毒的药物混合使用,从而使艾滋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也就是说,针对艾滋病毒的复制所需要的多种酶,比如像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等等,这些作用于酶的药物,把它联合起来,这种方式呢就叫做鸡尾酒疗法,原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法。
经过这些不同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如果说能够使艾滋病毒长期抑制下来,那么就相当于是可以使患者的免疫功能不受比较大的损害。这样的条件下,就相当于是治疗有效果,患者经过这种长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他的寿命其实与普通人群是没有明显的区别的。
共享健康
02
鸡尾酒疗法到底是什么?
鸡尾酒疗法主要是能够降低艾滋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无法彻底将病毒从患者身上根除,而且可能会有严重并且可能致命的副作用。具体包括:
为爱防艾
1、鸡尾酒疗法副作用较为明显,主要包括脂质营养不良、背腹部脂肪异常堆积、血脂浓度异常升高等症状,其中最严重的会发生肝衰竭和糖尿病等。
2、艾滋病病毒在蛋白酶抑制剂及多种抗病毒药物的混合控制下,会隐藏在某些器官中,一旦停止服药或药物停止作用,艾滋病病毒就会迅速反弹增加。
3、鸡尾酒疗法能够将患者血液中的病毒控制在几乎无法探测到的水平,但艾滋病病毒仍然在某些器官如淋巴结和生殖道进行缓慢的复制。
4、药物在服用的头几个星期,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让患者做噩梦,使得患者精神紧张害怕。
03
鸡尾酒疗法的局限性
剔除体内残留细胞成为治疗关键“鸡尾酒”治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至少可以使患者发病时间延后数年,近年美国艾滋病死亡率逐年下降就是证明。但是他们很快发现,“鸡尾酒”疗效不是100%,病人必须长期服药,而不能得到根治。长期服药会造成包括脂质营养不良、背腹部脂肪异常堆积、血脂浓度异常升高等毒副作用,其中最严重的是肝功能衰竭和糖尿病。
鸡尾酒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早期艾滋病病人相当有效,但对中晚期患者的帮助不大,因为这些病人的免疫系统已被艾滋病毒不可逆性地破坏了;另外每年每人约1.2万美元的昂贵药价,令绝大多数病人望而止步。何大一本人也认为,药物治疗非常困难,不仅服用方法复杂,有副作用,而且价格昂贵,由于鸡尾酒疗法是各种药物混合服用,所以副作用的大小要看患者具体在吃什么药。有些药物在服用的头几个星期,会让病人做非常逼真的噩梦,不少人对此非常害怕。还有一种副作用被称为脂肪流失,病人面部和手臂的脂肪组织会流失。但如果停止服药,即使还剩下0.001%的病毒,病毒也会卷土重来。最终还是需要研制出艾滋病疫苗。
此外,“鸡尾酒”疗法虽然能够消灭人体内的大部分艾滋病病毒,但是,仍有很少的病毒隐藏在淋巴结内。据有关资料介绍,何大一2002年已经在动物试验中发现,人体免疫系统T细胞中的CD8可以强有力地对抗艾滋病病毒。T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对抗艾滋病的武器之一。在以往的治疗中,医生们为了评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疫力变化情况,只注意了T细胞中CD4的含量。“鸡尾酒”疗法也正是力图抓住患者感染后的最佳时机,设法增加患者体内的CD4,以重建或部分地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但是,最近的发现证明,T细胞的另一个重要标记CD8才是能强力对抗艾滋病病毒的利器。虽然如此,人们依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当然,要真正找到控制这种病的方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相信科学家们不会让人们等的太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