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呼吁携手抗艾共建健康中国

日期: 2025-03-27 11:05:35 |浏览: 7|编号: 8578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德阳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呼吁携手抗艾共建健康中国

今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担防艾责任 共享健康权利 共建健康中国”。德阳市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12月1日在市区文庙广场启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卢出席活动,观看防艾宣传展板和防艾行为艺术,看望慰问医务工作者。

在德阳市疾控中心,卢也代表市委、市政府看望慰问了部分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和医护人员。他指出,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艾滋病防控知识;倡导社会给予艾滋病患者及家属更多关爱,消除恐惧和歧视;要落实好“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救治救助,不断提高艾滋病防治水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在活动现场,医护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等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摆设展板、现场咨询、开展行为艺术宣传等方式,向市民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控意识。

防艾宣传进校园 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感染艾滋病病毒引起。自1981年世界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艾滋病蔓延和扩散已由高危人群转向普通人群。为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德阳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组织开展多形式宣传活动。

在德阳五中,一场主题为“解读青春密码”的讲座正在这里举行,吸引了该校400多名学生到场聆听。

在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们向学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宣传单,帮助大家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及国家免费检测等相关政策。

全社会共同参与 遏制与防治艾滋病

统计显示:我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超过69万,德阳市累计报告近4000例。根据今年初出台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增加较快。

该《行动计划》提出,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传播。

近年来,德阳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疫情快速上升势头有所减缓,社会歧视逐渐减少,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不断改善。此外,德阳不断推进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门诊建成数量和覆盖区域居全省前列。

(德阳市广播电视台记者秦国治 汪忠阳 央宗 广汉台 中江台 罗江台 什邡台)

新闻链接

艾滋病日:感染了HIV病毒还能活多久?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英文主题为“Right to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关于艾滋病的科普知识。

艾滋病的常识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人们会通过以下方式感染艾滋病:

A.无保护的性行为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阴道交、口交、肛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B.不安全的血液、共用注射器和使用未正确灭菌的医疗器械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注射、针灸、拔牙、美容等进入人体的器械,都能传播艾滋病。

C.母婴传播: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有可能把艾滋病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约1/3的胎儿和婴儿会受到感染。

感染了HIV病毒还能活多久?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不会立即死亡!一般来说,潜伏期越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命也越长。艾滋病感染者存活的时间因人而异,有新闻报道我国艾滋病人最长存活时间已达21年。据研究,感染的HIV病毒亚型、传入人体病毒的多少、个人基因和健康差异及医疗品质等,都对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产生影响。

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到死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染初期。也叫艾滋病急性感染期,又称“窗口期”。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随后这些症状会消失。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窗口期”为3-6周。由于艾滋病急性感染期时,症状比较轻。

第二阶段:艾滋病潜伏期。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出现临床各种表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此期也被称为“无症状期”。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潜伏期应包括入口期,即是感染之后从血标本的检测中尚未出现艾滋病病毒(HIV)的那一段时间,通常是2周至3个月。因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往往不能确定出感染的具体时间,故只好从出现前驱症状或血清抗-HIV抗体阳性算起,约数月到几年。从科学态度出发,真正的潜伏期应是1~12年,平均6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潜伏期症状不明显,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是健康的,与正常人没有区别。

第三阶段:艾滋病前期。艾滋病前期是指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时艾滋病会出现续性的淋巴节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症状。艾滋病前期出现的淋巴结肿大一般会持续半年以上;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数月的周期性低热;夜间盗汗;口腔出现毛状白斑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

第四阶段:典型艾滋病期。由于CD4+细胞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靶细胞之一,作为监测病程的重要指标,通常一旦每微升血液中的CD4+细胞数少于200时,或者CD4+细胞在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少于14%时,细胞免疫机能已经难以维持,就标志着病人即将进入HIV感染的最后阶段,即“艾滋发病期”,这时,感染者被叫作“艾滋病患者”,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很难对人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艾滋病的肌体就会无法控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共同生活也是安全的,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与HIV携带者发生普通的社交接触如拥抱、握手、亲吻等是不会感染HIV的;与他们共用餐具、马桶、同空间内呼吸也是安全的,甚至与他们一起游泳、使用健身器械也非常安全。而公用牙刷、剃须刀等用品,是应当被杜绝的行为(因为它们可能会接触破损的黏膜与皮肤)。

此外,蚊虫叮咬并不会传播HIV,因为当蚊子在叮咬健康人时,它们不会将之前叮咬的人或者动物的血液,回注到下一个对象体内。此外,HIV病毒在昆虫体内,只能存活很短的时间。

艾滋病的防治

感染艾滋病并非死路一条,“鸡尾酒疗法”功效显著!

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不意味着立刻就会死。尽管这种病毒目前还无疫苗可以防控和治愈,但通过一定的药物辅助治疗,是可以将其控制在非常非常低、甚至于在体内检测不到的状况。

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是同时混合服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每种药物针对艾滋病病毒繁殖周期中的不同环节,从而达到抑制或消灭HIV病毒的目的,因其功效显著一直占据着抗艾用药的主流地位。据2008年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调查报告表明,自1996年推出鸡尾酒疗法并全球推广后,HIV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平均延长13.8年,死亡率大幅下降近40%。

安全套!迄今为止最有效的防艾工具

在性传播这条途径中,如果要彻底阻断艾滋病,唯一的方法就是禁欲。除此之外,较为有效而可行的是使用安全套。即便安全套的橡胶存在天然缝隙,但由于HIV病毒必须通过人的体液传播,而水分子的大小是大于安全套材料分子间隙的,所以HIV病毒依然无法穿过安全套,除非安全套出现质量问题或者人为造成破损的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报告也表明,只要使用得当,安全套几乎能百分百预防艾滋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曾发表研究论文表示,安全套防艾的失败率仅为16.7%。在这个万事没有绝对的世界,16.7%的失败率和不用安全套的风险率可想而知。

完成艾滋病防治的三个百分比任重且道远

如何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2020年的三个90%?北京大学医学部和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授、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组长、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治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教授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

他说,首先“发现”90%的病人是非常难的。因为感染艾滋病以后这些病人没有一个特异性的表现,它所呈现的症状像流感一样,并且可以自愈,然后感染者很快转入无症状期。在长达6-10年的无症状期中,如果不进行HIV的检测很难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病。因此发现病人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很多病人在免疫力非常低下时才被发现,如肺孢子虫病)或者肿瘤(卡波西肉瘤),或者因为其他疾病需要进行手术前检查时才被发现。发现晚就意味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已经将艾滋病传播给了其他人。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吸烟比病毒本身更要命

《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还吸烟,那么他们死于肺癌的可能性比死于艾滋病的可能性会高出10倍左右。戒烟预防肺癌应成为护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重中之重。

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克里希纳·雷迪在一份声明中说:“对肺癌而言,吸烟和艾滋病病毒是一个特别糟糕的组合。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吸烟率特别高,而吸烟和艾滋病病毒都会增加肺癌的风险。”

最新研究

科学家“解码”艾滋病病毒如何增殖

多国科学家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报告说,他们运用计算机模型“解码”了艾滋病病毒在细胞间传播的未知细节,有望为开发抗艾药物找到新方法。

艾滋病病毒增殖的“诀窍”是迫使细胞在细胞膜上形成囊膜供病毒容身,囊膜脱落被称为出芽,出芽后病毒体进入其他细胞展开复制,阻断这一早期过程是治疗艾滋病的一种可能方法。

中国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粗粒化”计算机模型,揭示了一种名为HIV-1Gag的蛋白质在细胞膜上可能的构象。这种蛋白是病毒的主要组装蛋白,参与了出芽,但科学家一直难以运用实验手段获得分子层面上组装过程的清晰影像。

研究人员选择在计算机中构造了这种蛋白的缺失部分,通过调试参数最终发现,这种蛋白利用病毒核糖核酸和细胞膜作为“脚手架”自行组装起来。研究人员还发现,小核糖核酸可以抑制这种蛋白组装。

世界首例成人HIV抗体阴性合并肺KS有助艾滋病研究

北京协和医院27日发布消息称,该院呼吸内科、感染内科、病理科联合报道了世界首例成人HIV抗体阴性艾滋病合并肺卡波西肉瘤病例。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临床呼吸杂志》上。

该患者为46岁男性,曾辗转就诊于国内多家医院。虽HIV抗体初筛试验可疑阳性,但用于确证HIV感染的蛋白印迹试验为阴性。抗生素治疗和抗结核治疗无效后,患者来北京协和医院就诊。肺部穿刺活检后,病理科专家在镜下惊异地发现了肺部病变是卡波西肉瘤(KS),而该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及艾滋病人。专家介绍,KS是HIV/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肿瘤,也是HIV/AIDS进展到终末期的一个表现。经文献检索,该患者是在成人中发现的世界首例HIV抗体阴性艾滋病合并肺KS。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