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土特产”出村进城,广外学子为信宜金垌“生态米”献智献力
近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乡梦筑行”服务队(下称“服务队”)来到信宜市金垌镇米场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用青春视角观察和记录乡村发展,推动“土特产”出村进城,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队为米场村拍摄宣传片。
金垌镇米场村依山傍水,自然生态条件优越,近年来大力发展绿色稻米产业,引进优质水稻新品种,致力于打造“特亮农业”品牌。然而,尽管当地稻米品质优良,却面临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品牌知名度亟待提升。
服务队意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农产品质量过硬,更要依网络销售渠道和营销手段,打破市场“隐形壁垒”。
服务队参观特亮粮食加工厂。
“粮食加工涵盖了清理、去壳、碾磨、筛选分级直至包装等多个关键步骤……”在金垌镇米场村党委书记卢炎的带领下,服务队参观了特亮粮食加工厂,实地探访并参观了稻米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加工过程。
此外,服务队还参与了茂名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现场观摩会,见证了现代化农机设备的精彩示范,深刻体会到“科技兴农,机械强农”的先进理念。
米场村村委会干部向队员讲解稻米知识。
在深入了解金垌生态米的基础上,服务队与村党委、村民紧密合作,以优化销售策略、完善销售系统为核心任务,开展品牌宣传攻势。团队成员精心策划并拍摄了一部宣传片,全面展示金垌生态米的特色和优势。
宣传片通过镜头语言,客观、真实地记录了米场村的美丽风光、生态米的生长历程及村民的精神风貌,融入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元素,展现了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在取材、策划的团队成员。
服务队还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多渠道传播策略,扩大宣传效应,助力金垌生态米品牌知名度的提升。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为当地农业销售的现代化转型铺设了坚实基石,促进了农产品的品牌化、市场化进程。
【撰文】李阳诗 通讯员 赖俞静 姜柯
【摄影】李泽熙 蔡燕清 莫志炜
【作者】 李阳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