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别拿广场舞不当舞

日期: 2025-02-27 08:09:57 |浏览: 30|编号: 7649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原创」别拿广场舞不当舞

文/素

小时候喜静,觉得自己就先天性缺乏运动细胞。小学时学过“忠字舞”,三年级那年粉碎“四人帮”,后来也就再没跳过了。20多岁时,看着舍友们玩儿迪斯科、柔姿,我赶紧把自己收到床上给她们腾地儿。没想到迈入中老年行列的自己,却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广场舞。女儿总爱“嘲笑”我:“你们跳的那也叫舞?”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我跳广场舞的那些事。

起初并不懂这是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运动,也不知道大地方更早些时候就流行开了,广场舞真正在我们那个乡镇街道兴起,是2011年春夏交接时候的事。那一年,人们都说街道的妇女疯了,当然也包括村子里跑到街道上来跳舞的女人们。正值果园里套袋儿的农忙时节,初夏午后的骄阳似火天,怕苹果捂上塑料膜袋儿会受伤,傻女人们却没让本已超负荷劳作的身子歇息一下,着了魔似的三五扎堆在一台碟机前,讨论着,琢磨着,比划着,一个一个动作的练。更有最经典的一个真实笑话,某家婆娘一边擀面,一边琢磨着新学的动作,手舞足蹈间,擀面杖滚落下来,还砸伤了脚。

那时候正在做孩子王的我,也许是受了幼儿园韵律操的启蒙,某一天开始竟跟在狂热的队伍后面悄悄学了起来。因为白天跟着一群娃又跑又叫怪累的,我打算就周末跟跟,没想到这一跟就停不下了。他们不定时就会推出新舞来,之前没跟无所谓,这一跟你就生怕会掉队,不敢缺趟儿。更有意思的是,一投入那欢快的队伍,跟着音乐的节拍,我发现不但白日的累和倦全烟消云散了,身体里还仿佛被注入了无限的能量,大有音乐不息,脚步不止的劲头。这是广场舞最初给我的收益,愉悦心情,消除疲劳。

社会上在流行广场舞,我们幼师队伍怎甘落后?那一年南市四月十六古会上,我们幼儿园的“六一”汇演节目中首次推出了教师团队带来的广场舞健身操《辣妹子》和《常回家看看》。接下来的每一年,就由我从广场舞队学的曲目中选两支,教给同事们表演了。

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我们也由开始的买成品碟片,发展到自己选曲目找专业影像师制碟(这里得专门感谢南市中学门口,“三角店”白老师和葛老师长期为我们提供的无偿帮助),再到后来就电脑上跟着《糖豆广场舞课堂》学了。当然,这里的“我们”是指我们舞队的头儿及几个核心领舞,并不包括我。真心感谢她们排除万难,带领我们在学舞的路上付出的艰辛与勤奋!我是属于跟在后面“溜”的,正如我那时经常自嘲的那样,“不要问我咱们哪支舞是跟哪个舞队学的(网上每一支曲目都有很多不同的舞队演绎,动作、风格,甚至编曲都不一样),我所有的舞都是跟锦华学的(锦华是我们舞头儿家开的超市,也是我们那些年不变的练舞地儿)。”

直到那一年,园长打开她的智能手机,把一曲陌生的《爸爸去哪儿》交给我:“你们班今年六一就排这个了。”我才知道自己也会跟着视频学跳舞,而且是有相当难度的舞。再后来,教室里装上了电子白板,学起新东西来就更方便了。

后来的后来,舞友们说我舞学得快,动作也到位,是因为幼师工作给我的基础。我也说不清楚,相互提高吧!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我愿意把学舞的过程看做是一种学习,因为这期间收获的,不单是一次次灵魂与身体共舞的愉悦,更是一种渐老的路上学习能力的自信。

我是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人,相比我们舞头儿的“喜新厌旧”,我更愿标榜自己的“长情”。事实上,舞头儿不断上新的曲目已经够忙里偷闲的我们应接不暇了。我慢慢的总结出,每开始学一支新舞,先不必细抠,一边熟悉音乐,一边瞅住某位领舞跟着溜,等到两三天后,大概摸住了动作及舞序,再进《糖豆》课堂看分解动作,剩下的就是通过反复练习来完善和熟练了。这是我现在学舞的一般套路,这套方法帮我又快又好地跳会了一支又一支的漂亮的舞蹈,也算跳广场舞多年我的一点学习心得吧。

多年的舞友情,使我收获了一帮志趣相投的铁姐们儿。我们一起锻炼,一起挑战、超越自我。2013年夏秋,“舞动兴平”瑞闽杯广场舞大赛中,我们历时三个月,一路过初赛、复赛,进入决赛,最终捧回了乡镇一等奖的奖杯。通过这次比赛,考验了我们的毅力和耐性,提升了舞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更让我们开阔了视野,见识了兄弟乡镇舞队们的风采,这对我们以后的提高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2018年4月初,兴平市喜迎十六运全民健身赛事分三个赛区进行,我们舞队再一次代表乡镇亮相于市影剧院广场舞赛区。

除了跳舞,我们还经常结伴远足、郊游。那一次进山,一起组团的厂矿企业的驴友,见我们这些新面孔的“草驴”一个个竟身手不凡,忍不住问从哪儿来,我们舞头儿也是幽默:“南市社区的!”弄得人家一头雾水,自己径自偷偷乐去了。还别说,那时候民用电表还没升级为插卡式,我们的电费收据单上真的赫然打印着“南市社区”的字样!以前的我可是宅女一枚,是广场舞开启了我开朗,乐于山水之间的中年时代。

长期的广场舞运动,很好的锻炼了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还有爆发力和耐力也好多了。它不但彻底改变了我的体质,使我体重保持不变的同时,原来的衣服现在都大了一圈,而且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完全得到改观。17年国庆,毕业30年后第一次见面的高中同学都说我长高了。其实我们都知道人到中老年后,容易开始弯腰弓背缩头,所谓“不长倒shang(意缩)”的道理。长期跳舞的人只是因为经常做各式各样的拉伸运动,使得筋骨的生理收缩得以遏止,甚至还得到拉长。所以,跳舞的人身姿永远挺拔、自信,即使脸上的皱纹已经盛开得像菊花,远处款款而来,那种潇洒与优雅却自有一番韵味。

不知不觉间,我的“舞”前略去了“广场”二字,那么广场舞到底算不算得上是真正的舞呢?他和专业的中国舞、国标舞相比,优势又在哪里呢?

首先,广场舞更平民化,大众化,也几乎是零金钱消费,零基础门槛。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有兴趣,哪怕是从没跳过任何舞,路过随便一处跳广场舞的你都可以跟上去学。不需要报名打招呼,不需要知道曲名,也不必在乎跳得对与错,跟着前面的人动起来就OK。这应该也是广场舞被我们国家倡导为全民健身运动首推项目,并很快风靡全国乃至全球的主要因素吧。

其次,作为运动项目,广场舞动作的多样化使我们全身上下每一个关节,每一个部位都能得到有效锻炼。作为有氧运动,广场舞又强度适中,适合人群更广。它的灵活性、方便性,也让参与者来去自由,更方便易行。

再者,广场舞虽然不像专业舞种那样高居殿堂之上,但他的多元素化,使得更广大的普通人群,不管是对国标的恰恰、桑巴,还是对民族舞乃至巴蕾,都有了基本的了解和初步的学习。而经过这些丰富元素长期滋养的你,一举手,一投足间,不经意的就透出了舞者的风范。

“碟片时代”我们膜拜的是周思萍老师,那翩翩袅袅的《荷塘月色》至今荡漾在我的眼前,还有馨悦的云裳老师,梅子老师。更感谢《糖豆》名师团的萱萱老师、君君老师、范范老师,还有教我们第一支形体舞《蒲公英的翅膀》的王梅老师。感谢一路走来陪我一起流汗,一起欢笑过的舞友姐妹们!

17年冬天在家赋闲两个月,难得有心情电脑前自主学了 《九妹》、《桃花姑娘》等舞。特别是饶子龙的《又见北风吹》,让我一见就怦然心动,科班出身的大手笔编舞,“广场舞男神”刚柔并济的演示,完全刷新了我对广场舞的既定概念。可惜的是这几支舞因为其他舞友没学过,缺了反复练跳的氛围,在我这儿也就慢慢荒芜了。看来广场舞真的不适合“孤奏独鸣”,庞大整齐的队伍,恢宏动感的气势才会给你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今,广场舞又使我很快融入了新的环境。早上,楼下舞队的强云老师专门走到后排,询问我们几位新来者刚教的《映山红》哪个动作还没掌握,并热情邀请我们加入《工大缘》舞蹈群。强云老师还真诚建议我们一起去上老年大学,找个好的老师好好提升一下。

呵呵,50出头的我现在还“老”不起。老年大学是个好地方,那是我的梦。60岁吧,60岁以后等我有那个资格了去老年大学,我不但要学跳舞,学唱歌,还想圆一个多年的梦,学弹琴呢。

别拿广场舞不当舞,积极认真的参与进来,你将收获一路惊喜,创造最美夕阳。

关于作者

作者档案:

素,曾用名贵妃-Yang,本名杨秋环,兴平市南市镇北市村人,后嫁夫杨村,现居南市镇政府东邻。喜欢阅读,喜欢山水田园,喜欢一切自然随性的美。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