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金资助项目集中宣传之全民健身—— 打造家门口的“健身房”
现如今,放眼望去,一个个便民利民的“15分钟健身圈”“10分钟健身圈”覆盖城乡,一场场“体彩杯”全民健身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体彩公益金的支持下,全民健身硬件设施不断升级,赛事活动精彩纷呈,科学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人民身体素质稳步提升,在“量”与“质”上不断实现新突破。
本次的公益金资助项目集中宣传活动走进贵阳、铜仁,走进免费“健身打卡地”,感受群众的“零距离健身”和“家门口运动”的诸多便利。
让乡村生活“动”起来
走进贵阳乌当区水田镇竹林村健身广场(以下简称:竹林村健身广场),随处可见男女老少锻炼健身的身影:乒乓球场上的切磋较量、篮球场上双方每球必争、老人小孩活跃在健身器材区……所有人都享受着挥洒汗水的惬意与畅快。
2022年,贵阳市各级政府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和农村“五治”工作。
在此背景下,贵阳市体育局将农村“五治”工作与政府“十件实事”相结合,投入近3000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建设全民健身工程200个,其中66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7个多功能运动场、15个智能健身驿站、10个“村民健身广场”、82套适老化健身场地设施。
竹林村村民健身广场是2023年贵阳市体育局以市级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并投用的第三个村民健身广场。也是体彩公益金用于优化贵州省全民健身环境、升级全民健身硬件设施的一个缩影。
作为国家公益彩票,体彩公益金为贵州的体育事业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特别是在全力支持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方面,体彩公益金不遗余力地建设了大量的体育器材、健身场地、健身场馆、健身路径等,成为了人们的免费“健身打卡地”,让群众感受到“零距离健身”和“家门口运动”的诸多便利。
“零距离健身”享便利
“今年经过改造升级的竹林村健身广场一亮相,便成为村民十分喜爱的一个好去处。”水田镇竹林村村支书余盛惠说,现场建设了标准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1片、全民健身路径1套(15件)、室外乒乓球桌4张、棋牌桌4张,广场上还装上路灯及智慧化设备,让大伙在晚上也能锻炼,就算不爱运动的村民,散步也喜欢朝这儿来。
余盛惠介绍到,村民健身广场建成后,大家一出家门就能锻炼,健康的生活方式慢慢培养起来了。同时,缩小城乡体育场地差距,推动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大家都很开心。
体育文化就在身边
“打打球,出出汗真是舒服!以前,我们村没有专门的运动健身场地,打篮球要跑到镇政府去,不是那么方便。现在有了这个健身广场,让大家走出家门就能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方便,真真正正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实事、好事。 ”刚锻炼完的村民蔡先生高兴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9月15日至17日,在竹林村村民健身广场上举行了2023年贵阳市乌当区“富民村镇银行杯”美丽乡村篮球赛,也是贵阳市今年首个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村级健身广场,来自乌当区的9支球队在比赛中展开激烈角逐,附近村民大约有四五百人观看了比赛,现场气氛特别热闹。
村民蔡先生还说,新建村民健身广场很漂亮,彩色的地面、标准的球场、各种体育健身器材,让人在这里运动感觉身心愉悦。现在只要有空,我都会到健身广场来锻炼身体,有时还会约上几个朋友一起打打篮球。
有不少村民还说,在体彩公益金的支持下,有了这些锻炼场地和健身设施,我们每天早上都要来这里锻炼身体。
健康生活润物无声
“打篮球的、跳广场舞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的……一到傍晚,村内的健身广场上是村庄里最热闹的地方。”余盛惠说,村里的体育设施越来越丰富,村民们有了锻炼的主动性,健身氛围越来越浓厚。
乌当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潘显刚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乌当区新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6条、多功能运动场2个、智能健身驿站3个、适老化健身场地设施7套、村民健身广场1个,截至目前19个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竹林村健身广场就是其中新建的村民健身广场。修建的竹林村健身广场,改善村民健身条件,设在家门口的各类健身器材和场所,吸引了村民积极参与健身活动。
几年前,村民们还没有运动健身的概念。“早上天刚亮就下地干活,没人会专门去锻炼。”余盛惠说,现在,每天晚饭后走路的、慢跑的、跳广场舞的很多,“还有老人们,不再整天坐着,也会去健身器材上活动活动。”
在村民健身广场上,舞曲一响起,村民们整齐列队,随着音乐舞动身姿。“大家利用晚上的时间跳跳广播操、广场舞,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喝酒、闲聊的人越来越少。”余盛惠说,村民们掌握了简单的健身动作,自己在家就可以舒展筋骨,“到了农闲时节,动起来的热情会更高。”
目前,水田镇竹林村村民体育事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积极打通服务群众健身的“最后一公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广场等“家门口”体育健身设施,公共活动场所共建共享,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快乐健身”的同时,也让群众在“快乐健身”中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健身添智慧 健康有门道
距离贵阳乌当区水田镇竹林村几百公里外的铜仁市碧江区金滩桥下,一座智能化的百姓室外健身房,成为了市民锻炼的新宠。按下器材屏幕上的“在线竞赛”键,阅读使用说明;打开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连接竞赛车,系统自动匹配其他用户……一场智能竞赛车比赛便开始了。“太有趣了,我每天放学都要来玩,周末也会来!”今年10岁的小学生刘杰栩说,他从小在铜仁市长大,还是第一次在市内见到这样“好玩又健康”的地方。
刘杰栩口中“好玩又健康”的地方是铜仁市碧江区金滩桥下步道上的百姓室外健身房。该健身房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主体包括训练中心和体测中心。训练中心内含多种智能化健身器材,器材均设置遮阳棚,并保障夜间照明,实现24小时全天候使用;在体测中心,市民可通过体质数据测试,获取专业化、个性化测试报告和训练方案。
“体育运动与科技娱乐相结合是百姓室外健身房最大的特点。”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龚凤军介绍,健身房引入了5G、数字运动、全息投影等技术,可实现电子竞技、智能互动、智慧健身等功能,丰富运动体验,提升竞技娱乐性,不仅满足老年、青壮年、青少年等全年龄人群的运动需求,也使健身服务更便捷、高效、精准和科学。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事业高速发展,铜仁的健身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现有健身场地面积超750万平方米,为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为顺应新时代群众健身新需求,铜仁市在解决了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的基础上,开始着力推进智慧化健身设施建设。
“2023年10月我们申报建设室外健身房,不到一年时间就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主要得益于体彩公益金的支持。”龚凤军感慨。据介绍,铜仁市投入160余万元体彩公益金对此处的健身区域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配建质量安全有保障、具备实时运动健身指导等功能的智能室外健身器材,实现健身设施从“有”向“优”的转变。
作为铜仁市第一个数字化体育智慧社区试点,百姓室外健身房投入使用两个月来,使用人次已超7万人次,成为市民日常锻炼、休闲娱乐的首选去处之一。“来晚了就没位置了,平时吃了饭放下碗稍事休息,我就带着家人往这里来了。”正在立式健身车上锻炼的黄女士说罢,一旁70多岁的杨奶奶接过话茬:“这真就是为民便民的好项目,希望能多多推广!”
放眼铜仁市,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早有行动。2021年,总投资约11亿元的铜仁梵净山马拉松赛道建成落地,其中获得近820万元的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全长超43公里的赛道按照标准化、认证化、智慧化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并配套相应的户外健身智慧系统,使其不仅入选全国6个典型智慧健身步道项目之一,还列为全国全民健身典型案例、贵州省2022数字民生省级示范项目。
如今,“数字+体育”正在铜仁市持续向好向前发展。“下一步,我们打算在每一个县区、每一个市民聚集的社区进行体育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龚凤军笑言。他表示,在体彩公益金的助力下,必将有越来越多智慧化公共体育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持续掀起全民健身新风潮,让更多市民享受数字体育化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接替天明之际的活力,傍晚时分的百姓室外健身房再一次变得热闹起来——青年人做着力量训练,小朋友进行智能赛车比拼,老年人在太空漫步机上拉伸,共同营造了一幅全民健身、全民欢愉的图景。数字赋能、运动升级,智慧健身正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健康贵州高质量发展正在路上。
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为贵州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体彩公益金的精准投放与高效使用,成为了激活体育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未来,贵州体彩将继续秉承“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的理念,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