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隐山房】一起游玉隐山房吧~
概述
岭南园林主要指珠三角地区的光复园。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三大流派之一。它在中国造园史上,特别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角色。岭南山清水秀,青山绿水,又濒临大海。环境和风景得天独厚。岭南人追求自然、艺术的园林生活,从而孕育了岭南园林独特的风格:写实全面、精致优美。
清代岭南现存四大园林为顺德清晖园、番禺余隐山房、佛山良园、东莞可园。其他著名园林还有番禺宝墨园、顺德岭南圆融园、东莞粤荟园、广州粤剧艺术园等。博物馆、广州文化中心等
园林特色
岭南庭院布局大致有四种:
1)建筑围绕庭院; 2)前院、后院; 3)书房侧院; 4)前院和后院
向上滑动即可阅读
1)庭院周围建筑的布局
围院建筑是指建筑围绕花园布置,建筑、廊道、围墙形成围合空间的布局方式。其特点是在非常有限的区域内布置大量建筑物,而不会造成局促或拥挤的情况。比如东莞科园。
2)前花园、后花园布局
前院后院或前院后屋是岭南另一种常见的园林布局。园内住宅大多位于后院社区,设施齐全。房子和花园相对独立,分为不同的区域。但它们并不是被坚固的墙壁隔开,而是分隔又相连。庭院区与居住区的分隔可用大门、花墙、亭台或小院,或用花、树、池塘等。花园是主人生活的一部分,布局比较稀疏、开放。住宅采用庭院形式,布局密集,但相对灵活、自由。顺德清晖园就是一个例子。
3)书房侧庭院布局
书房是岭南特有的建筑类型,通常与住宅和园林相结合。大多数自习室都位于房子旁边。书房与房屋一墙之隔,有门道相连。书房花园的形状、大小、尺度灵活多变。园林空间通透迂回,多采用开放式建筑或开放式庭院、前厅、走廊、花墙等小件。书房花园水景、假山、花木点缀,自然情趣浓厚。
4)前屋后院布局
前屋的前院、后院或侧院的布局是传统的四合院式房屋,前面有多个入口,后面或旁边有一个花园。以住宅为主的住宅多采用中轴对称的方式,大型住宅可有多条轴线,穿过严格对称的庭院。在一些房屋的后面或侧面,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自由布局。小花园。
玉印山房
玉隐山房,又名“玉隐园”,是清代杰出人物吴彬的私家园林。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北街。御印山房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竣工于同治十年(1871年)。它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与清晖园、可园、梁园并称为岭南四大园林。
御印山房园林部分有五草庐、临池别墅、神柳殿、玲珑水榭等四座主要建筑。中间有一座小虹桥,将花园分为东、西两部分。神柳殿是整个园林的主体建筑。穿过玉印山房景区的大牌楼就是两座大祠堂。它们是御印山房的建造者吴斌的祖父和父亲的祠堂。晚武公、山岩武公的祠堂毗邻吴彬隐居的私家花园。祠堂再往前,有吴彬后裔修建的豫园。
主要景点
御印山房的主要建筑有文昌阁、神六殿、揽和殿、临池别墅、玲珑水榭、来勋阁、孔雀阁、廊桥等。
01文昌阁
文昌园以中华文昌文化为主线,传承玉隐山房造园技艺,创造出“中水周周建筑、高树深潭、柳影桂花”的园林形式,打造“文昌飞阁”、“广榜”“青山”两大景观。
文昌阁
文昌阁高15.4米,外观呈八角形。采用看似四层实则三层的空间分隔。这样既增强了立面景观的美感,又符合阳数的吉祥寓意。整座建筑高大挺拔,飞檐直冲云霄。姿态优美,翼角上扬,气势雄伟。每当风吹过,钟声叮当作响,令人心旷神怡。殿内天花板绘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等,画作精美,生动,引人入胜。文昌阁两侧回廊的天花板上还挂满了番禺风土人情的画作和励志的连环画。当你看着它们时,你会感到人生的启迪。
02玲珑水榭
精致的水榭是山顶的八角形卷棚。窗户四面敞开,精致通透。身在水中,是园主邀诗词人雅谈的地方。由于功能要求,体量较大,体现了岭南园林文化的务实特征。亭内有八根檐柱,四根金柱,均采用坤甸木制成,具有很强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打开窗户,向外看去,周围的景色,清晰可见。月夜,里暗外亮,竹影长长,如国画般,美极了。亭内有园主亲笔写的一副对联:“每思所过名山,坐看奇石云彩,犹在目;我谈我的过往隔海相望,默默看清涟漪明月,足以照亮心灵。”
03 来寻亭
来勋亭又名“半亭”,依墙而建,一半没入墙内。它具有独特的韵味,是没有檩条的木结构。既弥补了空间和体量的不足,又美观实用,体现了园主吴斌的巧思。亭内设有石桌、石凳,游人可边下棋、饮酒,赏孔雀。
04孔雀阁
孔雀亭隔水而建,形状如鸟笼,枝叶掩映,格外幽静。与池上的小桥、水中的鱼儿一起,构成了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象,营造出欢快多彩的氛围。相传孔雀是具有“九德”的瑞鸟。园主吴斌打算用孔雀的美德来反省自己,启迪后人。儒生应该仁慈,保护人民的健康。
05 沉六堂
神柳堂(神柳宝景)是园主接待客人的地方。因唐诗“闲门临山路,深流读书堂”的诗句而得名。是御印山房的主体建筑。其形如山,飞檐宽阔,庭院台阶直通池面。外观华丽,内部装饰精美,充满岭南建筑风格。殿前的铸铁花架上缠绕着古老的爆竹花藤,枝叶茂盛。堂前柱上有一副对联:“洪昭为谁忙?不忍离故园,春花几开,秋花几开。我能寄于我陋家,愿聚名士,礼帽木屐,旧雨一齐,今雨一齐。”
神柳堂藏书丰富,珍品无数,精美的木雕琳琅满目,名家书法闪耀清华大学。珍贵的檀木雕花屏风,刻有清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其中有晚清三大才子刘善洲、张船山、翁方纲等人的诗作,以及乾隆秀才刘墉的书法手迹; 《松鹤延年》、《松鼠葡萄》两幅罕见的大型木刻花套; 32幅桃木画扇画将神柳殿装饰得富丽堂皇,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特色。在空间组织上,两个花罩将内部划分为两个流通的“大厅”。分别用碧莎柜和扇格分隔出一“室”和两“室”,封闭性强,私密性强,完整,使内部空间充满韵味。
设计特点
广式红木宫灯
广州是传统红木宫灯的发源地之一。广式红木宫灯起源于明代。它们是用珍贵的原材料精心雕刻而成的,可以组装和拆卸。它们是进贡给皇宫的珍宝。后来大量出口,广受外国人喜爱,被称为“中国灯笼”。广州的红木宫灯集绘画、木雕、玻璃工艺于一体。它采用进口红木构件作为骨架,骨架的雕刻工艺以雕刻为主,晶莹剔透,精美绝伦。雕刻题材多为龙、凤、花、鸟等吉祥图案:饰有彩色手绘玻璃图,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玻璃灯盘上有神话、历史故事、山水等。 山水、花、鸟、虫、鱼、书法等:宫灯周围挂着丝质灯泡,造型典雅、典雅。广州红木宫灯的主要品种有挂灯、走马灯、壁灯、台灯、柱灯、母子灯等,均为可拆卸式。广式红木工艺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井
玉印山房内有古井四口。这口古井名叫“花水井”。另外三处分别是山岩武公庙的“一手泉”、小姐楼的“留香井”和千居武公庙遗址。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井已逐渐废弃,但这些古井的存在却体现了玉印山房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红木扇子画
神柳殿两侧墙壁上有三十二幅红木扇面画,里面有历代名家的诗画。他们工艺精湛,技艺纯熟。他们将神柳殿装饰得富丽堂皇,真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势。
文物价值
御印山房始建于明末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鼎盛时期。中国造园艺术的收藏始于明代,有季诚所著的理论代表作《园冶》;成于清代,有李渔的理论代表作《贾家言》。清代时期,私家园林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兴起,形成了空前的造园高潮。岭南四大名园均建于清代。
玉印山房体现了其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与佛山良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由于它是四大名园中唯一一座能基本保留原貌的园林,并以其“隐而不露、缩成一寸”的建筑特色,被誉为岭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反映了人们对光复文人的认识。精神,领略岭南园林建筑艺术,探索当地民俗文化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