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湾打造全国首个珊瑚主题国家海洋牧场
向海图强,进阶至深蓝。深圳海岸线长257.3公里,水域面积近11.45平方公里。 2017年起,它被赋予“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使命。深圳凭借2018年的丰富优势,成功入选2018年第四批“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启探索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珊瑚保护和生态利用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征程。
记者了解到,2022年8月,深圳公布了首个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选址地点,拟建设人工鱼礁,海域面积超过49公顷。深圳大鹏湾面积17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69公里,自然岸线保存率超过60%。
大鹏湾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是资源维护+渔业旅游综合性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示范区引进广东海洋大学研究院进行管理运营、日常监测和生态修复。打造60种珊瑚和超190种游泳生物的生态资源,保持以资源维护为核心,以珊瑚为主题,以休闲渔业为国家级海洋牧场,保障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
其中,珊瑚礁被誉为“海洋热带雨林”和“海洋生物家园”,是维持海洋生态健康、物种丰富和高能量产出的重要代表。大鹏国家海洋牧场区域将投放27603.6空气的人工珊瑚礁体,并配备增殖放流、渔业资源维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等措施,持续恢复深圳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
人工珊瑚礁为海洋中大多数水生生物提供了庇护场所,成为海域的基本生态链和食物链。它为珊瑚、黑鲷鱼、石斑鱼、海鳗和曼氏无针鱿鱼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人工珊瑚礁不断赋能渔业创造第一生产力,促进渔业人口资源增殖,增加渔民捕捞产量和捕捞收入。同时,其创造的诱人景观为休闲渔业、滨海旅游、海上运动等提供强大的经济价值,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渔业生态修复、休闲观光、精深加工、生活休闲等新业态。与健康等“三生三产”融合。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积极探索“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公众”的珊瑚保护模式,组织公众参与珊瑚种植、海龟认养、海马流动等,玩转海洋“田园”歌曲。三年来,研究所组织了10万余名志愿者参与认养种植活动,在大鹏湾种植了6万多颗珊瑚。
未来,大鹏国家海洋牧场将设立科研实验、休闲渔业和水下观测平台等生态产业,链接资源维护、养殖休闲工作者、水下酒店、海洋世界、水上运动等生态产业。珊瑚主题国家海洋牧场生态综合体的模式创新和典型示范,实现“水好、鱼多、风景美”的水生生物资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