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手册|如何欣赏广州西关大屋

日期: 2025-01-24 09:02:23 |浏览: 34|编号: 6682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建筑手册|如何欣赏广州西关大屋

想要深入了解一座城市,除了吃、住、玩、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之外,还有一个方法可以静下心来参观当地的传统建筑。

图1 清末礼泉潘昌耀园(已删)

说起广州的传统建筑,很多人都听说过西关屋、竹筒屋骑楼等,其中骑楼其实应该算是一个时代特色。不仅在省会城市,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广州充其量只是领导者和大师,而不是独一无二。至于竹筒屋,一般称为竹筒屋,在台湾俗称排屋或透明屋。天措、日 关西所谓长屋,与明子屋类似,指的是一种开间窄、进深大的房屋。因此,竹筒房并非广城独有,而是寸土必争之地。只有西关大屋是独一无二的,起源于广州。

受广府文化影响,佛山、澳门也有西关民居。澳门的卢家大屋甚至被公认为现存最标准的西关大屋。

图2. 竹筒屋和骑楼,相册汇编

像西关大屋这样的建筑设计,不仅深深适应了广州的气候、环境、文化,更体现了广州人奢华而又低调、传统、开放的性格!青砖石脚的外墙,乍一看很简单,但实际上却非常昂贵;内部结构雕琢精美,各个方面都讲究伦理道德。但其实它是不拘一格的,中外皆学,这样无论在哪里,这种房子都会是这样的。你只知道这是一座古老的大房子,也许这就是这座建筑的灵魂。

——那么,有哪些特征足以让你一眼就知道这是西关大宅呢?西关大屋从何而来?

图3. 卢家大宅,取自澳门政府网站

本文除了概述西关大屋的起源和发展外,还重点分析其结构和特点,了解其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价值。

1.什么是西关?

西关在城关以西。所谓城关,是指1920年以前广州城墙上尚存的正西门和太平门。这两个城门的原址是现在的西门和状元坊西门。

图4. 本人整理的清代广州西关及城墙的大致位置

西关古时为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河塘密布,富五种美景。那时河面宽阔,风景秀丽。南汉皇帝选址修建行宫“昌化园”,景点“荔湾渔歌”是明代阳城八景之一。但明代以来,人口更加密集,商业街也日益发达。尤其是商业开放后,大家族不断迁徙至此。

图5.清朝乾隆年间,广州手绘农贸图出口壁纸

这些富裕家庭中既有举世闻名的官员、士绅,也有不知名的文人、丝商、盐商。雅郎主要指十三商。他们大多来自福建,以茶叶为业。搬到省城后,几代人都成了当地人,口音甚至成了最地道的广东话。这些富商除了少数建造堪比大观园的私家园林外,大部分都选择建造这种具有广州特色的西关府邸。据说最多时有800多人。

可惜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件完整流传下来,虽然还剩下十多件!真正要称为西关房子,面积至少要有500平方米。丰源路上现代化重建的西关民俗博物馆,面积仅278平方米。

图6. 西关民俗博物馆,自画像

2、西关大宅的识别特征

为什么说真正的西关房子至少要有500平方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容纳三室两廊的布局。

1号。穿过三边

所谓三开两廊,实际上是指明清时期岭南祠堂或祠堂合一中常见的传统民居:前两廊、后三开间。开间通常在同一屋檐下以房间或柱子划分为三间,正殿在中间。两侧廊道屋顶原为半坡瓦,故称廊道。后来发展为侧廊、廊房,甚至侧房、杂房。等等,不再拘泥于走廊形式;所有祠堂均只有一个入口,一般有几个入口串联,最多可达七个入口。三房两廊,从平面图上看很像北方的四合院。不同的是,四合院里,房子围着一个院子,而四合院里,廊房之间有一个天井隔开,天井显然没有院子大。

图7.三室两廊多入口基本模型,本人编辑

理论上,所有西关房屋都应该是三间两廊的布局。毕竟,这是一个传统!但创新也是一种精神。再加上时势的变化和视野的开阔,各种因地制宜、兼收中外的西关民居应运而生。不仅一开间、二开间、五开间、七开间的房屋也可见到(广州这个词读作“n面过”,其中三面过最为常见);二廊形式则更为丰富,除了天井外,还有花园、巷弄等设计。

当然,也有比房子还大的花园。例如广东四大名园就称为私家园林。显然,私家花园不能称为大房子,但只要花园里的房子符合西关大房子的标准,房子自然就会被称为西关大房子。

图8 河南郝观吴家花园一角

图9. 典型的西关房屋平面图,由我自己编辑

标准的西关房屋至少是这样的:房屋分为三个入口,每个入口进入一个大厅(大多数也有一个独立的入口大厅),大厅是中轴线;门厅后面是车厅,车厅前面一般有四扇门,俗称中厅。贵宾到来时,中门打开;正堂又称正堂或正堂,是议事、谈话的场所,有时也称为圣堂。 ,因为亭台楼阁通常设有供奉神灵和祖先的神龛。正厅窗台后是第一间,是长辈居住的地方;二厅也称饭厅,后面的第二间一般称尾房,是长子居住的地方。大厅之间常常有小露台,但不一定是露天的。有的小天井还建有假山鱼池或竹树花草。中轴线两侧称为书比亚,因书房和配殿而得名。此名称一般指所有非中轴线房间。

这种狭长的房屋更利于穿堂风,所以西关房屋往往给人一种冬暖夏凉的感觉。

图10. 西关大屋总体布局,本人编辑

2.高檐

典型的西关房屋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深屋高檐。房子的进深如前所述,5米多的门反映了屋檐的高度。走近大门,你会感觉门异常高大,气势非凡。这种门常采用凹形形式,显得特别含蓄。含蓄,而不是宏伟和气势。

图11. 广州、澳门西关民居插画,本人编辑

但西关府最高的地方并不是门厅,而是正厅。正殿和正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它们通常建造得最高、最大,并且是按照仪式制度建造的。这也是孝道第一的终极体现。除了高大之外,正殿的装饰工艺也是最为精美的。不仅浓度高,而且华丽、昂贵。比如,悬挂的门楣几乎都是镂空雕刻,展现出极致的工艺;各种红木家具精美、独特、价值不菲。不便宜。

吊坠通常分为飞盖和落地盖两种。顾名思义,落地罩是掉落到地面的,而飞行罩通常只到达人的头顶。

图12 西关屋悬垂自画像

除了正殿的装饰富丽堂皇外,其他地方也有恰当的描绘。

其中,“三雕一雕”是最常见的描绘。 “三雕”一般指石雕、木雕、砖雕,“雕塑”则指灰雕。灰雕又称灰雕或灰雕,明清时期流行于广府地区。是岭南特色工艺品。此类雕塑常以竹片、铁钉、铜丝等为骨架,再施草灰、纸灰。或贝壳灰等成型材料,然后着色;造型生动,题材丰富。很多祠堂的大门、屋檐、墙壁甚至屋脊上都有如此精美的立体雕塑。

也有人说是三雕两塑,加入了最常见、最传统的陶塑;陈家祠的两尊雕塑非常有名。

图13.灰塑料原料及生产工艺,图片编译

虽然房子的内部如此精致,但从外面看,西关大屋却很普通。例如,屋顶通常采用最低等级的硬顶,屋脊和山墙很少用浓墨雕刻。当然,也有私家花园,个别建筑采用比较高档的休息顶。 ,如河南吴氏花园(现已失传)、番禺余荫山房神柳堂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冷巷子的存在,但锅耳山墙,这也是岭南特色的组成部分,西关民居基本没有。

如果你现在想找这种锅耳山墙,在鹭江城村、海珠小洲村、黄埔古港等地也许还能找到。

图14.山顶和山墙,图片编译

3.三重门

三重门是西关大屋正面最独特的构件。俗称“三件”,即:屏风、棂、门。

图15.三张头像,图片编译

屏风又称花门、脚门、低腿挂门等,共有四扇屏风,对折,高约1.7米。虽然纱窗是大房子里的第一道屏障,但它并不能起到安全或防盗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作为屏风,保持一定的私密性,保证通风和采光,同时展现主人的优雅气质。因此,雕刻很多,尤其是屏风的上部,刻有各种木雕,极其精美。

图16.各种雕花木雕低腿悬门,图片编译

花门之后就是涉水树。 《说文》中对“行”字的解释是:“瓦”是跨越的意思,“共”是门槛的意思。然而,在光复文化中,“走”已经从动词衍生为名词,即“走”(也有人称之为“开”)。放在一起就可以理解)。门梃通常由13、15或17条硬木圆条组成,中间一侧有闩锁,底坎上有铜轨。硬木一般厚5-6厘米,最大可达十厘米,间距10-20厘米。只能容纳一个孩子的头(西关好多孩子都被夹到了)。这种门的设计不仅是为了通风、采光,还有防盗的作用。如果安装了小铃铛,轻轻一推或一拉就会触发,但不懂窍门的人是推不上去的。鼎是广府建筑的独特组成部分,也是西关大屋的特色标志之一。

图17. 旅行基本结构、自拍照及图片整理

最后一道门是真门,也叫板门。一般厚约8厘米,多由坤甸、樟木等硬木制成。它坚固、耐用、防火、隔音。尤其是坤甸木材,特别能抵抗蛀虫和腐烂。过去,人们水上的棚屋基本上都是用坤甸木支撑的。真正的坤甸木泡在水里几百年也不会腐烂,也不怕生蚝。是这样的——浸得越硬,它就变得越硬。 !这就是广州龙舟用完后埋在水下的原因。

图18.坤甸木门,图片汇编

4.青砖墙

青砖墙,俗称青砖石脚、石脚、墙基。中国使用青砖砌墙的历史由来已久,在汉族文化圈中随处可见。但像西关大屋这样精美的砖块相对较少。它们就像紫禁城的金砖一样稀有,是由十八道工艺制成的。如果你在西关走一圈,仔细观察这些墙壁,你会发现真正的青砖比红砖等普通砖要平坦得多。甚至可以说是顺风顺水。砖块之间的缝隙也很小,称为钉痕;而且,这种墙看起来更优雅,更赏心悦目。

青砖墙可能是古代继土坯墙、夯土墙、砖墙之后最先进的墙体材料。遗憾的是,手工制作的砖块明显不如机器批量生产的;不过,红砖并不比青砖差。在古代,罗马的许多砖砌建筑至今仍然存在!我们之所以感觉现在的红砖质量不好,是因为新中国后期使用的技术与西方不同,生产者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图 19. 青砖与普通砖块,自画像

那么,它是如何制作的呢?

首先需要选择土壤,选择粒径比淤泥小的粘土。东莞以光复地区最有名;然后将其干燥、粉碎、过筛,得到较纯净的土,也称为陶土;然后沤水踩泥,沤就是浸泡,踩是为了加强密度,减少后续窑烧时气泡的产生;然后用砖模将砖成型,制成砖,阴干后上窑;烧成到一定温度后,封窑,水分就会渗透进去。正是这一步导致砖块变绿,自然冷却产生独特的红砖。烧结后,青砖可能会变形,因此需要进行磨光处理,故称为水抛光青砖。

如此复杂的工艺,难怪青砖不贵。

图20. 青砖的大致制作流程,图片为本人编辑

为什么会变成蓝色?解释有很多种,比如强调是加水冷却造成的,或者认为是封印缺氧造成的,甚至还附上各种生命原理——如何教徒弟饿死等等其实这两个步骤并不是必须的。很少!我的估计是这样的:大量木炭燃烧并密封后,木炭无法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从而将粘土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这应该和铁的冶炼原理是一样的;然后在窑中加入水,当水渗透到里面时,就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在高温下与铁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这就是砖变成蓝色的原因。

图21.青砖变绿原理,本人整理的图

工匠建造房屋时,通常先用花岗石板砌门条,然后用青砖砌墙。有的墙壁还用青砖镂空,起到隔音、御寒的作用。切割墙砖的规则不同。一根就够了,一般人多采用交叉铺法,富裕家庭则可能采用多顺一丁法,如五顺一丁。砖通常用蛤壳灰掺有糯米粉、冰糖等水泥制成,砌好后用蜡保护,使墙体一百年不倒塌。

长城如此伟大,其实也是得益于青砖和糯米的贡献。

图22.砖墙施工方法,本人整理的图片

5.满州之窗

满窗是广府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据说窗棂结构是满族人引进的。许多人甚至提到,乾隆年间有1500名旗人驻守广州,带来了北窗风格,并与西方的彩绘玻璃技术相结合。最终成为这个地方的独特特色。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可能会发现,满洲窗的窗户结构其实和传统的棂窗没有什么区别,而棂窗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想之所以叫满洲窗,只是因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是满洲人,满洲代表了中国。满洲曾称这种为“国家窗口”。所以,在借用西方的彩色玻璃时,不仅强调心仍然是中国人的,而且还具有西方的心。意思是供中文使用;如果统治者是蒙古人,它也可能被称为蒙古窗。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准确。毕竟,“满洲窗”至今还只是一个地方名称,并没有全国性的学术著作解释它的采用;另外,悬窗面积较大,可以支撑,也可以悬挂。又称悬窗,是满族特色窗。

图23. 直斋窗与满洲窗,图片编译

满窗按其位置一般分为:门窗、墙窗、窗台窗、天窗、百叶窗、蝶窗等。

图24. 满洲窗,图片编译

门窗也称为带柄窗。扇子是中国非常传统的建筑构件。它可以用作窗户或门。它还有很多名称,如格子门、格子门等;前面提到的中式窗扇门是窗户的一种。一般认为,西关大宅对外封闭,向内开放,因为屋内常用推拉窗分隔房间。推拉窗通常没有配备防风板,并且通常是空的。这样虽然不隔音,但是比较通风透光。

如果推拉窗下的裙板是连续的木板或砖墙,则称为窗台窗。

图25.我自己编辑的窗扇结构

顾名思义,天窗就是在屋顶上设置的窗户,上面有木滑轮,下面有一根垂直的绳子,控制它在木轨道上的运动。天窗除了是通风、散热、透光的重要手段之外,也是生活中一件大事的隐喻。古代,孩子结婚时,婚房需要私密性,所以往往安排在相对独立、有天窗的房间里。为了方便美丽的活动,自然要关上天窗,不然中途就开始下雨了,就不好看了。

图 26. 天窗概览,图片编译

关于我对西关宅的看法,我曾经探讨过这一点。有些事情可能有错或者有遗漏。欢迎指正。

其余西关府邸包括:

参考: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