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卷17《攀登天都峰》教学反思(三篇文章供参考)

日期: 2025-01-23 15:07:23 |浏览: 7|编号: 6665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四年级语文卷17《攀登天都峰》教学反思(三篇文章供参考)

17.攀登天都峰教学的思考

1. 上课前先介绍一下黄山天都峰,然后添加图片,帮助学生对天都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象:天都峰陡峭险峻,难度很大爬上去。也可以与学生所知道的山脉或登山经历进行比较,突出攀登天都峰的难度,为接下来的内容打下基础。

2、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要更加重视单词的教学。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单词,教师应结合课文的朗读、朗读来进行教学,这样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提高了效率。例如,单词“Bibi”可以基于印刷品来理解,单词“”可以基于上下文并通过单词交换来理解,单词“Pan”可以基于字形形状来理解。

3. 填空文中的空白。 《爬天都峰》中,“我”和老人互相询问“也来爬天都峰吧”时的心理活动是空白点。教师可以设计“当孩子和老人互相询问时,他们的心理活动在想什么?”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更好的发散。

17、《攀登天都峰》教学反思:在攀登中成长

在教授《攀登天都峰》课程时,我经历了一次充满挑战和收获的教学历程。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总结的地方。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我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和动作描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例如,文章中“我奋力爬到山顶,有时爬上铁链,有时用手脚往上爬,像一只小猴子……”这一段让学生感受到了主角攀登时的努力和坚持。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这种较为抽象的描述理解不够深入。这让我意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使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比如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其次,在课堂互动环节,我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遇到困难时的经历和感受,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讨论,但仍有少数同学比较沉默。这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来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从教学效果评价来看,从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但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仍有待提高。 。这提醒我在后续的教学中要多加一些写作练习和语言表达训练。

此外,专家建议,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这节课,我虽然引导学生思考,但在阅读拓展方面做得还不够。今后,我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的阅读材料,开阔他们的视野。

总之,通过《攀登天都峰》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过程。就像攀登天都峰一样,虽然过程充满艰辛,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