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感受触手可及的“阳光执法”——我区法院持续升级“智慧执法”APP
“找到了!”
2023年12月7日上午,托克逊县人民法院执行官阿迪力·阿比布力通过“智能执行”APP收到申请执行人涂某的被执行人A户籍信息。判断终端。随即,行刑队出发前往指定地点——哈密市,成功找到失散已久的阿某,并对他采取拘留措施。最终追回案款9.6万元,案件执行完毕。
2023年12月29日,托克逊县法院执行官向当事人讲解如何使用“智慧执行”APP。通讯员 Alimu 摄
01
“找人”和“找事”
长期以来,“搜人”、“找物”一直是制约人民法院办案效率和群众满意度的难点。
近年来,我区法院广泛运用“智慧执行”平台,使执行流程更加规范高效,节点更加透明、不留痕迹。特别是2023年以来,我区法院“智慧执行”平台不断升级,推动执行工作迈上更高水平。
目前,全区法院千余名执行人员注册了“智慧执行”APP法官端,在线率达87.29%,各类材料实时上传19.86万条。近9000户当事人安装注册了“智慧执行”APP公众版,在线留言9200余条,提供物业线索、投诉建议。
法官可以同步向当事人推送网上查控、财产处置、惩戒措施等信息,实现执行过程透明化,让人民法院公正司法、为民执行的理念看得见、摸得着、可知、可信。
多年从事执行工作的若羌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张永平,随身携带执法记录仪、录音笔等取证设备,使用手机,深有感触。在整个过程中留下痕迹。
近年来,若羌县经济快速发展,建设工程合同、劳动合同、租赁合同等纠纷集中发生。涉及县外当事人的案件数量较多,占全院执行案件的一半以上。 “智慧执行”APP的应用在该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3年夏天,若羌县法院执行局通过“智慧执行”APP协助四川省某法院扣押被执行车辆,当事人情绪激动。张永平利用“智慧执行”可视化平台与若羌县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对接。法院领导通过视频向当事人讲解法律、说理,全程有声有视频,当事人心服口服。
2024年1月2日,若羌县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张永平使用“智慧执行”APP,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通讯员 刘福兴 摄
“数据自动传输成为‘智能执行’的最大优势。执行案例信息自动上传至互联网平台。‘智能执行’GIS可视化平台将‘面对面’指挥变成‘屏幕对屏幕’ ”指挥,现场互动感强。终端“一键呼叫”功能同步直播执行现场,实现执行指挥中心现场紧急调度、警力支援,消除潜在风险。在芽。”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信息技术部主任刘琼说。
不再担心找不到执行法官。您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看执行案件的进展情况。任何执行线索都可以第一时间提供给办案法官。当事人可以在“智能执行”公共终端上查看案件进展、联系法官、浏览信息。 、监督执行、参与度有了很大提高。
“案件的每一步进展都可以随时查看,而且可以和法官实时互动,心里很踏实。”客户涂某是一名商人。因为涉及执法案件,所以他很在意与法官的互动。
随着执行案件数量逐年增加,2023年,我区法院将大力推进执行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将执行治理融入基层治理,推动网格化与执行业务“捆绑”,赋予充分发挥网格人员熟悉、本土、成熟的优势,让基层社会治理的“末端”成为推动落实工作的“前哨”。
目前,“智慧执行”APP中的“网格协同”功能已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试点。法院将辖区各街道、社区的网格员纳入系统,与执行法官建立“网格协作”。在“一对一”、“一对多”的合作关系中,网格成员协助法院工作,让法院不再单独“找人找事”、“送达文书”。
2023年12月29日,沙区法院执行局法官杜江通过“智慧执行”APP,将民间借贷案被执行人张某的信息推送给刘浩文,马山街道马山路西社区网格员。他在电话中请求刘浩文帮忙寻找与法院“失联”的张某。
刘浩文找到张某后立即联系杜江,并提供了相关线索和信息。
当日,沙区法院执行局共向马山街道推送7起被执行人案件。这也是沙区法院向网格员推送的第一批案件。
2023年12月,沙区法院将马山街道列为“网格化合作”试点单位。在街道三个社区,网格员协助行政局开展人员和物品的搜寻工作。
“如果试点效果明显,我们将在沙区16个街道177个社区全面推广‘网格+执法’,释放乘数效应,从源头上缓解执法难题。”沙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张东解释道。
“智慧执行”APP的广泛应用,也是我区法院推进司法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以‘智慧执行’APP为平台,继续打造综合执行指挥中枢,为执行工作赋能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让执行案件办理更高效、权责更清晰流转会更加严格,用数字司法来保证‘公平、高效’。”刘琼说。